中醫認為,“由靜轉陽”是人體在春季的重要生理變化,是“天人應和”的結果。如果這種改變能夠正常進行,人體就會健康無病。如果不正常進行,體內的平衡就會被破壞,人體就容易生病。
中醫還認為,春天楊琪上升,樹木發芽,與五臟中“肝”的性質相呼應,有“肝為臟腑之肝”的說法,而“肝抑脾”,春季肝氣上升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脾的運化,所以很多人在春季食欲不佳,食欲下降。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需要進行飲食調理。
無論是健康人,還是慢性病患者,春季的飲食調理都必須順應大自然和人體的變化,不能再像冬天天氣寒冷時那樣吃太多厚重溫熱的食物,這樣不僅會增加腸胃的負擔,還會擾亂人體的陰陽平衡。即使吃了厚溫的藥膳,也不壹定有好處,很多人吃了之後會腸胃不適。
春季服用藥膳調理身體也要看氣候冷暖變化和個人健康狀況。因為春天的氣候變化大,變化頻繁,人體內的陽氣也變化明顯,藥膳的性質也變化很大。春天天冷,原則上不宜多服感冒藥膳。氣候轉暖,陽氣上升時不宜服用溫補;如果個人體質偏陽,不宜多服寒藥膳;陰虛發熱者不宜服用溫補。這些是基本原則。所以春季常用的藥膳,性涼、平、溫,也符合人體冷暖交替時的生理變化。
下面介紹的藥膳是春季保健調理的常用產品。
◆紅豆鯉魚(扁)配方紅豆100g、陳皮10g、草果1、活鯉魚1(約1000g)、姜、蔥、胡椒、鹽、雞湯、菜葉。
利尿消腫的功效。適合正常人春季調理脾胃,健脾疏風利尿。還可用於治療糖尿病、水腫、黃疸、腳氣和排尿困難。
制作(1)將活鯉魚去鱗、去腮、去內臟,洗凈備用。
(2)將赤小豆、陳皮、花椒、草果洗凈,塞入鯉魚肚中,將魚放入大瓷碗中,加入適量姜、蔥、花椒、鹽,倒入雞湯,籠蒸。
(3)蒸30分鐘,鯉魚蒸熟後即可出鍋。另外,將蔥絲或綠葉菜在湯中略燙壹下,放入魚湯中。
每天吃1次,隨餐或單獨,吃魚、豆、湯。
長期不吃紅豆很無聊。
這個食譜是唐代孫思邈創制的。赤小豆和鯉魚都是利尿消腫的產品。二者同煮,“藥靠食力,食助藥”,對輕度水腫、黃疸、排尿困難有明顯療效。鯉魚性涼,與各種性溫的藥物配伍,使整個藥膳性平,適合各種體質的人。
◆姜汁菠菜(扁)配方菠菜300克,生姜100克,鹽,醬油,香油,味精,醋,花椒油。
效果是清胃解酒。特別適合春季調理腸胃。
制作(1)將菠菜的須根剪掉,保留紅頭,切成長段,清水洗凈;生姜洗凈後,搗出姜汁。
(2)鍋中加入1000 ml清水,放在火上燒開,然後倒入菠菜略焯壹下。2分鐘後取出瀝幹水分,放入盤中晾涼。
(3)菠菜冷卻後,放入稍大的碗或小盆中,加入姜汁、鹽、醬油、醋、味精、香油、花椒油,拌入調味料,盛入盤中。
隨餐吃飯。
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尤其是喝多了的人。
菠菜味甘,性涼。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等。具有滋陰潤燥、養血止血的作用。與辛姜配伍,散寒健胃,增加食量。煮熟後食用,起到和胃解酒的作用。
◆蔥白燉豆腐(溫)配方:豆豉30g,蔥白50g,豆腐1塊。
解表發汗,化痰利尿的功效。尤其適用於早春咳嗽、感冒、鼻塞。
制作(1)把豆腐切成小塊,然後稍微煮壹下,再加入豆豉和蔥白煮壹下。
(2)趁熱喝湯,吃豆腐,蓋被子躺下,微微出汗,可祛寒。
每天吃1次,隨餐。
應該避免任何體質的人都可以服用。
分析豆豉的刺激性氣味具有解表、除煩、散郁、解毒的作用;蔥白有宣發、通陽、解毒的作用;而豆腐則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用豆豉、蔥、豆腐烹調,可增強其解表、發汗、祛痰、利尿的功能。經常食用可防治外感風寒、感冒、鼻塞引起的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