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廣州的餐桌上有哪些飲食文化?

廣州的餐桌上有哪些飲食文化?

廣東飲食文化的特點

粵菜包括三大類:廣州菜、潮州菜和東江菜。廣州菜融合了南海、番禺、東莞、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融合了北京、江蘇、揚州、杭州等外來菜系以及西方菜系的長處,自成壹家。廣州菜用料廣泛,花卉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土裏鉆的,水裏遊的,幾乎都可以吃。不用說,鷓鴣、麻雀、豹子、果子貍、穿山甲、海豹魚等各種野味飛禽走獸;貓、狗、蛇、鼠、猴、龜、兔,甚至被誤認為“蚱蜢”的草也是煮熟的。壹旦煮熟,它們突然變得異國情調和美味,這使中國和外國人民刮目相看,非常驚訝。廣州菜講究用量,用料考究,裝飾精美華麗,善於在模仿中創新,種類繁多。廣州名菜美展1965介紹的多達5457種。廣州菜講究品質和口味,口味比較清淡,在清中求鮮,在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兩季輕,冬春兩季重。食物口感清、鮮、嫩、爽、滑、香;調料都是酸、甜、苦、辣、鹹,有的以甜為主。

廣州菜中的典型菜肴有:龍虎鬥、水煮蝦、烤乳豬、芋頭扣肉、黃埔炒蛋、紅燒米蟲、狗肉煲、五彩蛇絲等。其中,龍虎鬥以蛇為龍,以貓為虎,做成壹鍋,堪稱美味;而且烤乳豬也是壹絕,皮脆肉嫩...

潮州菜擅長烹制海鮮,刀功精湛,味道濃鮮甜。我喜歡用魚醬,沙茶醬,梅子羊肉醬,姜酒等調味品。甜菜很多,有100多種款式,都是粗中有細,香甜可口。潮州菜喜歡放12,上菜順序是頭尾甜菜,後半段鹹味小吃。在秦朝以前,潮州屬於福建,其語族和習俗與閩南接近,但與廣州不同。由於它的起源不同,它的烹飪特色也不同。其代表菜有:燒鵝、醬雞、國菜、什錦黑參、蔥姜炒蟹、蝦幹紅棗等。,均為潮州名菜,流傳至嶺南地區及海內外。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也是廣東比較有分量的菜系。所謂客家人,就是古代從中原南遷,居住在嶺南的漢人,所以成為客家人。大部分客家人都是整村或整族搬遷過來的,所以很多風俗習慣還是沿襲中原的,菜式的特色也保留了下來。以徽菜為代表的客家菜,油重、味鹹、醬簡單,但主料突出。我喜歡用三禽畜的肉,很少用青菜,海鮮也不多。代表品種有:東江鹽焗雞、東江腐乳、爽口牛肉丸等。,顯示出古中州濃厚的飲食風格。

廣州人的餐桌禮儀

1.拿起筷子:晚輩拿起筷子之前,壹定要請長輩吃飯。他們必須從最小的開始,最大的會說“拿起筷子”,然後所有人都會說“拿起筷子!”動筷子。

2.人搖財運:坐下來吃飯,壹條腿兩條腿都建不起來。過去妳建了壹條腿,代表壹個不誠實的人(做妓女)。兩條腿,代表窮人(水人)。腿不能抖。俗話說“人搖財運”。

3.吃七:廣州人,無論貧富,都可以壹個人住,也可以吃九個菜,但絕對不會做七個菜,除非要做“白事”,“吃七”不好。

4.吃魚:可以先吃窩或尾或背,但不準先吃頭,也不能先挑食,更不能把魚翻過來。廣州人喜歡講意思,魚頭當然是吃到底。魚翻了就更不吉利了。魚可以代表船、汽車、房子等等。

5.先敬地後敬人:廣州人喜歡飯前喝老火湯,不分長輩,但喝前壹定要用筷子蘸幾滴,然後在碗外輕輕彈到地上(這也是喝茶喝酒的習慣),禮畢就可以喝了。叫做“先敬地,後敬人”。倒茶倒酒也有規矩。“茶半敬,酒半欺。”喝酒的禮儀同上。

6.飛象過河:筷子不要扛到對岸。如果把它們擡到對面,媽媽會用自己的筷子把它們分開,然後說:飛象過河!事實上,飛過河的大象是象棋的大象。大象當然不能過河。抓筷放筷也有很多禮儀,比如抓筷不指,橫放筷子等等。

7.打碎碗碟:孩子不小心打碎碗碟和杯子是常有的事,對頭部不好。於是,隨著落地聲,他們大聲說著“落地花,富貴榮華”,然後拿起壹片,藏在高處。

8.留三尺溫柔:小時候因為姐妹多,總是圍著桌子坐著吃飯,手肘碰手肘非常容易。我媽會說:留三尺是溫柔!於是為了“斯文”二字,大家都乖乖地退後。

9.掉筷子:有壹次,我不小心把壹根筷子掉在桌子上,想彎腰撿起來。我媽眼疾手快,我還沒來得及撿起來,我媽就把另壹個摔了。我想知道我媽媽為什麽這麽做。媽媽說:“開心,開心,好事當然成雙成對!”“等吃完飯再用別的菜收拾。

廣州人餐桌上的禁忌

1.魚肚雞頭要面向主客。

壹般來說,把魚肚對著主客,主要是因為魚肚刺少,嫩滑可口。不過,其實還有壹個典故。春秋時期,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想殺了,自立門戶。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薦刺客顓頊,但顓頊通常沒有機會接近。顓頊知道廖愛吃烤魚,就去拜太和公為師。顓頊學了烤魚的手藝後,借邀請吳王僚回家吃飯的機會,準備了壹整條魚,在魚肚子裏藏了壹把匕首,上菜時拿出匕首,刺死了吳王僚,顓頊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從此,所有宴會賓客都要將魚肚指向主客,以示善意。與外省“雞不獻頭,鴨不獻尾”的餐飲禮儀也有區別。在廣州的酒店裏,如果是切好以後還是雞的形狀的白切雞,服務員必須把雞頭指向主人和客人,以示尊重。主人和客人動筷子時,通常會將雞的頭微微傾斜,以示謙恭。

2.吃完不要說“飽”。

在廣州,很多老年人通常會想:“餓不飽!抱怨饑餓,但不要抱怨飽脹。筷子掉在地上要說“筷子掉了”,打碎碗要說“地上花開富貴”...這麽多習俗和禁忌,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重視了,但是在正式場合,妳還是需要喚醒對這壹堆東西的記憶,既體現了餐桌上的優雅禮儀,也是對當地民族文化的沿襲和傳承。

3.不要用筷子敲碗和盆。

廣州人吃飯時非常忌諱用筷子敲打碗和盆。在家裏聚餐的時候,尤其是不要把筷子隨便磕在碗盆上。人們常說,只有乞丐在討飯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和盆。還有壹種說法與古代的“殺毒”傳說有關。相傳該方法是人工培育的壹種毒蟲。人們把各種各樣的昆蟲放進祭壇。多年以後,當他們打開它的時候,壹定有壹只蟲子吃掉了所有其他的昆蟲。這個贏家叫做“方法”。用蠱粉在食物中毒死別人時,要壹邊說咒語,壹邊敲打碗盆,這樣才能讓蠱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和盆是很忌諱的。

4.停餐時不要“交叉筷子”。

當妳在宴會上停止進食時,妳可以把筷子直接放在盤子或勺子上。如果筷子橫放在盤子裏,說明已經醉了,飽了,不再吃了。這種橫筷的禮儀,中國古代就有。橫筷禮壹般用於同行或熟識的朋友之間。晚輩為了表示對老人的尊重,必須等老人交叉筷子後才能效仿。據史書記載,宋朝有壹個唐肅,因為先過筷子,被發配到邊境。現在的人吃飯,即使先吃完,也不會馬上收拾碗筷,等整桌吃完再壹起收拾。這可以說是古代橫筷禮儀的延續,意思是“人家不陪妳筷子陪妳。”此外,在飯前或吃飯時不規則地將筷子放在桌上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這叫“三長兩短”,代表“死”。因為用來裝死的棺材是前後兩塊短板,兩邊底部三塊長板,正好三長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