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只有7名宇航員體驗過被大氣層灼傷的感覺。他們能活著回來嗎?

只有7名宇航員體驗過被大氣層灼傷的感覺。他們能活著回來嗎?

在離開地面80秒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知道“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已經離去,再也沒有回來。如果妳是船上的宇航員,妳願意知道真相還是不知道真相?

到目前為止,共有569名人類到過太空,但其中的12人再也無法返回。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墜毀,7人遇難,占總死亡人數的壹半以上,所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人類航天史上最重大的災難。但是,這個災難其實是可以避免的。發生了什麽事?

第壹,快速還原整個事件。2003年6月65438+10月65438+6月,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它的第28次任務,準備在地球軌道上進行壹系列科學實驗。按照設計,壹架航天飛機幾乎可以重復飛行100次,所以對於這次任務中的7名宇航員來說,這只是壹次普通的飛行。

隨著航天飛機的加速,機身、助推火箭和燃料箱開始與空氣劇烈摩擦。升空約80秒後,地面相機拍下了絕緣泡沫從油箱脫落的照片,清晰地看到它撞到了機翼前緣。

2003年2月1日,任務完成,哥倫比亞號該返回了。

進入大氣層時,壹切看似正常,但幾分鐘後,各種傳感器的警示燈開始閃爍,尤其是左翼的溫度傳感器。很快,可以看到碎片掉落在地上。不出所料,是發射時脫落的隔熱瓦。沒有隔熱瓦的保護,超高溫氣體可以迅速進入體內,從內部撕裂整個航天飛機。妳能想象此時仍在飛機上的7名宇航員所面臨的恐懼和絕望嗎?我只希望過程越短越好。

好了,這是整個事件的過程,那麽按照時間線,妳覺得最後的結果有可能被改變嗎?怎麽才能改變呢?事實上,事故發生後,哥大事故調查委員會確實做出了壹個假設,如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發現氣泡撞擊的當天,也就是任務的第二天,足夠重視並及時行動,這7名宇航員可能會獲救。救援手段可分為自救和其他救援、在軌維修和發射另壹架航天飛機接機組人員回家。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它們的可能性。

在假設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應該在太空梭上的太空人知道氣泡撞擊後,馬上通知他們,讓他們為下壹步做準備。然後立即報告空軍調用間諜衛星對受損位置進行拍照。理論上,在任務的第三天,他們可以得到間諜衛星的圖像。這個時候任務中心就可以非常準確的知道這裏的損壞是否會對航天飛機造成真正的威脅。如果是這樣,兩條救援路線將同時開通。航天飛機中的宇航員需要出艙進行太空行走,並前往受損部分進行進壹步檢查。地面的航天飛機會跳過很多流程,立即進入準備階段。妳可能會說,航天飛機的貨艙裏不是有遙控機械臂嗎,機械臂上有攝像頭?為什麽不讓攝像機近距離檢查壹下呢?的確,哥倫比亞號是第壹個配備這種被稱為“加拿大臂”的遙控機械臂的,而且它在第二次任務中已經配備了相機,但遺憾的是,它在這次任務中沒有帶相機,所以需要宇航員親自去看。因為航天飛機上的宇航員沒有國際空間站上使用的機動宇航服,所以他們必須兩人壹組同時出艙。壹個人掛在打開的貨艙口上,另壹個人緊緊抓住第壹個人的腳靠近受損位置。

這當然是很大的風險,但與所冒風險的收益相比,還是值得的。如果他們檢查評估後認為有可能修復,就會就地取材,利用航天飛機上現成的材料動手。有哪些材料?鈦膠帶就是其中之壹,它可以在航天飛機的許多部件中找到。熱毯是另壹種,是覆蓋在航天飛機上表面的白色材料;還有貨艙的隔熱內襯。思路是這樣的:將鈦帶和隔熱襯套塞入機翼隔熱瓦破損的孔中,使其緊密填充隔熱瓦表面與翼梁之間的空隙,再從外面裹上白色隔熱毯,做壹個臨時保護裝置,使機翼在再入大氣層時能在1500度的高溫下堅持很長時間。但這樣做的風險還是太大了,因為這種臨時混合的物質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航天飛機上的乘員也無法準確評估。無法評估手段失控。這種情況下,沖回去其實和不處理沒什麽區別。

所以在軌維修似乎不太可行,只能靠地面救援。在任務的第四天,也就是65438+10月19日,另壹架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號已經在為3月1日前往國際空間站做準備了。如果可能,它可以立即調整目標,最快於2月9日發射。當然,這意味著跳過許多標準程序,還需要更換最有經驗的宇航員,並最小化團隊規模,以便留下足夠的空間來接哥倫比亞號上的7名船員。短時間內需要準備的還包括飛行軟件的修改、救援方案的制定、失重狀態下的救援訓練、多套艙外活動的配置等。

總之,如果妳成功了,後面的電影《火星救援》就沒什麽了,因為真實的事件遠比故事更震撼。同時,在等待“哥倫比亞”號上的亞特蘭蒂斯時,宇航員必須盡可能減少活動,以降低食物、水、氧氣和二氧化碳吸收罐的消耗率。基本上這不是什麽大問題,因為它在貨艙裏多帶了壹個實驗艙。壹般情況下,這些物資足夠他們使用30天。如果能盡量保存,用久壹點也沒問題。

但是他們真的能等到亞特蘭蒂斯嗎?

這基本不可能,因為簡單的事實是,誰能確定亞特蘭蒂斯不會被泡沫擊中?兩者基本沒有區別。既然妳因為這個原因回不來,我也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回不來。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徹底完蛋。因此,也有壹些傳言稱,事實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高管已經預測到了最壞的情況,但他們仍然選擇了保持沈默。第壹,他們知道所有的救援計劃都難以成功;第二,與其讓宇航員絕望地等死,不如讓他們毫無征兆地死去;第三,我覺得應該是,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來說,救還是不救,從壹開始就不救比較好。

因此,這7名宇航員的命運在他們離開地面80秒後就已註定。如果妳是他們,妳會選擇知道真相還是不知道真相?最後可能有人會說,天上不是有國際空間站嗎?為什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不考慮呢?

很簡單。首先,哥倫比亞號有壹個實驗艙,所以它不能與國際空間站安裝對接艙。第二,即使它有對接艙,也飛不到那裏。因為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傾角是51.6度,哥倫比亞號的軌道傾角是39度,如果它要去國際空間站,需要以每秒3840米的速度轉移。但其有限的軌道電機只能提供每秒137米的轉移速度,遠遠不夠。

嗯,逝者已矣,航天飛機也早就退役了。我們只能紀念這些逝去的偉人和偉大的機器對人類太空探索做出的貢獻。同時也提醒我們,零容忍真的不是壹句空話。

如果想進壹步看視頻,請戳下面的擴展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