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閘蟹怎麽養

大閘蟹怎麽養

生態養殖技術。選擇濕地養殖區。濕地養殖區應遠離村莊、工礦區,自然環境優良,無汙染,蓄水方便,水產資源豐富,有蝦、螺、蛤等底棲生物,泥沙淤泥層少(10cm),無兇猛魚類等敵對生物,道路、運河等配套設施。二、先放苗,加強黃河口中華絨螯蟹原種繁育,保持黃河口中華絨螯蟹優良特性,培育抗病、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堅持選用野生親蟹進行繁育,在操作上實行自然篩選、去雜保純、去劣保良,確保嚴格篩選。然後選擇規格整齊,大小100/kg ~ 200/kg為好,體格健壯,爬行快,附肢完整,指關節無損傷,無寄生附著(禁止放性早熟的中華絨螯蟹),用3 ‰ ~ 4 ‰鹽溶液浸泡3 ~ 5分鐘,然後在4月份將中華絨螯蟹苗放入濕地溝中。采取壹次備貨,三級備貨。放苗時,養殖區與育苗池的鹽差≤5‰,溫差≤2℃,放養密度為每畝200 ~400尾。為了讓蟹苗適應新的生長環境,放進去後壹周內分區,放蛋黃和豆渣。在它們適應環境後,打開隔板,把它們放進各個幹渠和支渠。三是日常管理堅持可持續健康養殖模式,加強水環境質量檢查。通過蘆葦生態養殖,保護濕地植被,使該區域的養殖環境具有較強的水質調節和凈化功能,從而實現黃河口河蟹的健康養殖。二是加強水環境質量檢測管理。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對蘆葦濕地養殖區進行采樣檢測,及時掌握養殖區水環境的理化指標,養殖用水能夠滿足黃河口蟹類養殖的環境要求。放養蟹苗後,每天早晚巡視池塘壹次,觀察蟹的生長和攝食情況,定期檢測養殖區水質,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鹽度為0‰~30‰,適宜溫度為15℃~30℃,最適溫度為22℃~25℃,溶解氧在5 mg/L以上,pH值為7.5~8.5。4.水質調節養殖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藥物,基本不換水。如遇水質惡化或暴雨,應及時調整或補充水量,改變水量視情況而定。在生產中,我們嚴格遵循無公害控制技術,不使用農藥和激素等。,並直接引入黃河水進行自然培育。夏天熱的時候,根據水質情況,我們會不定期換水,每次水深10 cm ~ 20 cm,然後排水再灌溉。5.捕捉並出售。每年9-6月在各種水渠用燈光誘捕或插網捕撈大閘蟹。捕獲的成蟹要在籠子裏暫養2小時以上,然後裝袋,運到市場上保溫出售。6.專業倉儲(餐廳、酒店、經銷商)1。首先要有壹定數量的增氧設備和水箱或魚缸,然後根據和清潔水(地下水或湖泊/河水)的需要每天更換兩次,保持水質新鮮。這樣,壹般的大閘蟹可以存活幾個月左右。2.在大閘蟹的存放過程中,餵食適量的螺螄肉或南瓜塊。9月份,雄蟹每天的消耗量約為5% ~ 7%(100斤蟹餵5~7斤螺螄肉)或少量南瓜。11月到大閘蟹落市的這段時間,水溫開始降低,使得大閘蟹的腳變得非常輕脆。因為大閘蟹每天都有吃的,如果餵的太多,就會不停的覓食,所以螃蟹的腳很容易脫落。在此期間,食量每三天餵壹次,餵量約為3%~5%。母蟹的量需要是公蟹的壹半,投餵量大概是2%~4%,因為母蟹是9月份成熟的。如果給它們太多的食物,它們也會不停地吃,這樣母蟹很容易因為吃得太多而死亡。11月以後也是三天餵壹次,最合適的量是2%左右。編輯這壹段的選料技巧顯示,蟹殼色澤鮮亮,有光澤,呈深綠色,壹般較厚堅實;黃色,多為細;最好選擇“金毛金爪”的。看肚臍肚臍凸出,壹般全是脂肪膏:凹進去,多半是缺脂肪。當妳用手抓著螃蟹的時候,還是要感覺夠“重”才行,這樣才能挑到那種肥膩滑膩,蟹肉飽滿的大閘蟹。看蟹的滿爪,蟹腳上的“腳毛”叢生,壹般都是肥壯健康的;無毛,多為軟脂。俗話說“陰歷八月采母蟹,九月後選公蟹”。因為農歷九月以後,公蟹性腺成熟度好,口感和營養最好。只是現在大家都喜歡選女的。壹般肚臍圓的是母蟹,肚臍尖的是公蟹。如果妳看生命力,把蟹轉過來,用蟹腳彈就能迅速把它轉回來,說明妳生命力強;不能回頭的生命力差,不能長期保存。通過它的“橫沖直撞”也可以觀察到,爬行時離開地面的都是好貨。當然它的蟹腳是紮的,所以不包括在內。但是,妳也可以看出螃蟹是否敏感。如果妳用手或者樹枝去碰它的眼睛,眼睛會靈活地壹閃壹閃,反應很快,或者會“口吐白沫”,還是夠勁夠新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