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當妳打開體育媒體平臺準備看直播時,妳會發現,在中超第二十三輪中,出現了兩場幾乎復刻的比賽,以及中國足球電競聯賽(CEFL)這個陌生的名字:
當中國足球電競聯賽與中超寫在壹起,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意義呢?
在粗暴的進行解答之前,不妨跟著圈哥壹起,回味下2008年夏天起發生在足球場上的那些故事。
2008年6月30日,在維也納恩斯特-哈佩爾體育場濕潤的天氣下,當時年方20歲的托雷斯在比賽第33分鐘碾過德國後衛拉姆後攻門得手,西班牙金童的進球幫助鬥牛士軍團時隔44年再度問鼎歐洲杯。當時,人們更多的是驚嘆他們細膩的球風和完美的戰績,而這壹戰,則開啟了鬥牛士對世界足壇的統治時代。
從歐洲杯到世界杯,連續三個大賽冠軍讓這支西班牙隊的鋒芒無人能敵,但2008年倒在決賽的日耳曼戰車卻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他們繼續著自己2002年就開始的“拓展人才促進計劃”,並進壹步開始四年臥薪嘗膽來尋求改變。
於是,在2010年世界杯上,德意誌軍團上演青春風暴,全新的陣容平均年齡僅為24.9歲,卻貢獻了16粒精彩的入球,托馬斯-穆勒還壹舉囊括金靴獎和最佳新人,雖然最終仍然名列季軍,但德國隊主帥勒夫表示:“直覺告訴我,我們的隊伍將在2012年或2014年登頂。”在他的帶領下,日耳曼戰車繼續在它的軌道上前進。
終於,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決賽上,隨著22歲多特小將格策靈光壹現,加時賽面對阿根廷打入絕命進球,德國人時隔24年之後第四度捧起大力神杯。平均年齡26.1歲的德國隊打入18粒進球,平均每34分鐘就有壹球入賬,讓全世界印象深刻。
此後,德國隊的時代仍在繼續,2017年的這個夏天,德國人把自己年輕的隊伍拆成兩支,分別出征聯合會杯和U21歐青賽,卻雙線奪魁,讓世界足壇再度震驚於德國紮實的本土化聯賽培養和青訓體系帶來的巨大優勢。
事實上,德國人在足球上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職業足球與青訓之中,也同樣輻射到了電競上。在全世界都把電競視為“體育2.0”的時候,德國人又壹次走在了前列,他們不僅將足球本土化聯賽的模式成功復制,還頗具前瞻性的設計出了壹整套機制。
沃爾夫斯堡是德甲第壹支踏足電競的俱樂部,在2015年他們簽下了第壹位FIFA選手Salz0r,之後陸續簽下了另外兩位選手DaveBtw和TIMOX;沙爾克04是目前德甲中擁有電競選手數量最多的,他們***擁有4位FIFA選手和壹支英雄聯盟戰隊,其中今年98年出生的Tim還在球隊中國行時跟著壹起來到了國內;在下賽季重返德甲賽場的斯圖加特也緊隨其後,截止目前***簽約了2名選手;另外,根據德國商業周刊報道,拜仁慕尼黑、門興格拉德巴赫、漢堡、等8家俱樂部也都已經拿出了布局電競的計劃。
於是我們發現,壹個“電競德甲”似乎正在破土而出。吸取了德國足球“失敗-改革-培養-蟄伏-成功”的發展經驗,在電競領域裏,他們從壹開始就將本土化電競聯賽和對應的青訓梯隊運作起來,希望打造出壹整套的體系。
這樣的設計也已經初見成效。在今年的世界賽FIWC上,德國人在最終四強中占據了三個席位,這壹成績也是對他們早期發力電競的最好回報。
“見賢思齊焉”,面對德國足球在競技水平和青訓培養上的巨大成功,中國足球已經行動了起來。
2016年11月,中國和德國在柏林的總理府簽署了壹項合作協議,國家領導人與教育部、足協領導紛紛出席,這份為期5年的協議,旨在增強兩國交流,增強對中國足球發展的支持。
而在2017年,這份協議已經初見成效,8月16日,中德足協***同達成了壹份協議,U20國足將參加第四級別的德國西南地區聯賽。足協副主席張劍表示,此行除了學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學先進的聯賽和青訓制度。
對於德國足球的百年沈澱,我們派出了U20國足參加他們的聯賽學習,而在電競這壹新興產業裏,中國的起點與德國相仿,但德國已經率先開始了本土化電競聯賽的嘗試,這無疑也非常值得我們進行學習。
於是,講了這麽壹大圈德國足球的故事之後,咱們回到文章開頭,這就是CEFL中國足球電競聯賽需要適時出現的意義。
CEFL中國足球電競聯賽究竟是怎樣壹個賽事呢?原來,這由8支中超俱樂部旗下的電競戰隊組成的聯賽。如今上海上港、廣州富力、江蘇蘇寧、河南建業、山東魯能、延邊富德、重慶力帆、貴州恒豐這8支球隊,都已經率先布局了電競領域。目前CEFL每周末會配合中超聯賽的賽程,來具體安排FIFAOL3的電競對抗。
作為國內第壹家深度剖析CEFL的運營模式和商業價值的商業媒體,體育產業生態圈了解到,CEFL的參賽選手將由職業足球運動員、球迷玩家、職業電競選手三部分構成。從調查來看,國內足球用戶與電競用戶相對平行,交疊部分大約為30%,因此,對於俱樂部而言,他們的首要任務是轉化用戶。
在轉化用戶方面,其實也有捷徑可循。據了解,職業足球運動員影響力可以覆蓋至球迷群體,因此,CEFL宣傳前期,選擇足球運動員來擔任“宣傳大使”,無疑可以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很直接的點燃球迷群體對賽事的關註。
此後,如何讓球迷群體更多的直接參與到CEFL之中就成了第二個問題。此時,各家中超球隊給電競戰隊的背書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傳統體育的影響力、地域因素以及球隊的IP價值,來達到吸引球迷群體為保衛家鄉俱樂部而戰的作用。
此外,基於足球的中超俱樂部天生自帶主客場,解決了電競尋求主客場化的難題,也可以幫助CEFL等電競聯賽提升盈利能力。
讓最熱情的足球迷參與進來,為電競賦能,傍上體育無疑對於電競也是大有裨益。
當然,這並非是賽事通過俱樂部商業價值的單向獲取,而是壹個雙向的需求。選擇擁抱電競,對於現實當中的中超聯賽乃至中國體育也有重要意義。
壹周前,壹則TFBOYS占用了江蘇蘇寧主場的安保資源去辦演唱會,導致中超被迫比賽延後的新聞引發了大量討論,體育在商業價值方面不敵娛樂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數月前足協出臺新政,對U23球員出場和外援身價進行諸多限制,很可能導致中超的商業價值出現下滑的情況,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中,體奧動力與足協進行轉播費的再度談判,希望降低當年“5年80億”的價格,也說明了這壹情況。
因此,當不少人還在猶豫不決,思考電競是否是體育時,體育本身卻呈現出不少問題。於是,代表著未來,吸引著萬千年輕人的電競項目,也就成為了體育的壹個好的自救手段。畢竟,相較於體制內的中國足球職業賽事體系,體制外的電競與CEFL自由地多,在這個時候,適時地選擇主動擁抱電競,無疑是壹個主動求變的好選擇。
此外,中超俱樂部背後不少都是地產公司,背後有著龐大的地產業務,在特色小鎮概念火熱的今天,電競小鎮概念有望為其地產業務賦能,讓他們相較於競爭對手,有著更多元素的選擇。
隨著中超球隊陸續加入CEFL,在資源和性質上互補的二者,將有望呈現出互利的雙贏局面。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體育、中超聯賽在尋求著電競的互助,人類體育的最高殿堂奧運會,也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數周前,巴黎奧申委聯合主席Tony Estanguet在接受美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將會與國際奧委會商討關於電子競技列入2024年奧運會比賽項目的可能性。
有關電競是否會順利進入奧運,生態圈已經進行了不少討論,事實上,如果奧運接受了電競,按照政府主導電競賽事的情況推斷,和體育結合更緊密的體育電競遊戲會是奧委會首選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CEFL這類體育電競也是率先進行布局,而中超和俱樂部也會從中獲益,發現更多商機,延伸出來的電競業務,甚至有可能幫助體育主體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有朝壹日,電競可能也可以讓五星紅旗飄揚在奧運賽場
所以在最後,我們可以回答壹開始的那個個疑問了——憑什麽CEFL中國足球電競聯賽可以和中超相提並論?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電競代表著體育的未來,而CEFL中國足球電競聯賽,則是中國足球俱樂部看向未來的第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