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的危害可以概括為“四傷四因,即腦損傷、傷心、胃損傷、肝損傷;致畸、致癌、營養不良和死亡。
腦損傷:相關資料顯示,長期飲酒,平均每天飲酒量超過250ml的人,更容易發生酒精性腦病。另外,
酒精中毒還會對腦血管壁造成損傷,誘發中風。
悲傷:壹般認為,每天飲用125ml純酒精超過10年或每天飲用150.9酒精超過5年,可能引起酒精性心肌病,表現為心臟增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此外,急性酒精中毒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對胃的傷害:酒精對消化道粘膜和消化腺有毒性刺激。過量飲酒可引起慢性胃腸道炎癥,並發胃黏膜撕裂、上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穿孔。
肝損傷:長期過量飲酒容易導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肝損傷。
致畸:過量飲酒可導致不孕,即使懷孕也可影響胎兒l的發育,孕婦飲酒時,酒精還可通過胎盤直接毒害胎兒,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甚至流產、死胎。
致癌作用:許多癌癥可能是由酒精引起的。可以說酒精是致癌物。乙醇及其分解產物會破壞細胞,導致癌癥。
營養不良:酒精雖然熱量高,但不含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如果長期大量飲酒時吃得少,會造成明顯的營養缺乏。此外,酒精對消化系統的損害進壹步加重了營養不良。
死亡:醉酒外傷、急性酒精中毒引發的中風、心肌梗死、中毒後嘔吐等都可能導致死亡。
那麽快速搶救法有效嗎?我們首先要了解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酒精主要在肝臟代謝,只有極少量(約2%~10%)經腎臟直接從尿液中排出或經肺部從呼吸道呼出或經汗腺排出。
簡要概括:消化道粘膜上的乙醇脫氫酶將少量的乙醇轉化為Z醛;大部分酒精進入肝臟,在肝臟通過乙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乙醛在肝臟中被乙醛脫氫酶和P450氧化成CO 2和水。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酒精在人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依賴於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人體內,有乙醇脫氫酶,數量基本相當,但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更多。乙醛脫氫酶的缺乏使酒精不能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Z醛的形式殘留在體內,從而導致人醉酒。這樣,只要給足夠的乙醛脫氫酶,不就能達到解酒的目的了嗎?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前市面上的各種解酒產品都沒有增加體內乙醛脫氫酶的含量。所以只能得出壹個令人遺憾的結論:至今沒有真正的解酒產品。那些神奇的解酒產品在愚弄大眾。
喝酒前怎麽做才能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危害?
雖然沒有可靠的解酒產品,但我們可以在飲酒前采取適當的行動來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我們到底有多醉,是微醉還是奶酪醉,我們是不省人事的,取決於我們血液中的酒精濃度。
決定血液中酒精濃度的主要因素之壹是體內的水分含量,所以喝酒時最好多喝水。如果我們在喝酒之前吃了壹頓大餐,我們就不會輕易喝醉,因為酒精脫氫酶在胃黏膜中也是少量存在的。當我們吃飽時,酒精在胃裏停留的時間更長,可以分擔通常只由肝臟承擔的工作。男性胃裏的這種酶通常比女性多,這意味著男性吃飽了再喝更有效。
附錄:
紅酒有益人體健康的觀點源於眾所周知的“法國悖論”:雖然法國人的飲食中富含飽和脂肪酸,但冠心病的發病率相對較低。20世紀90年代初,兩位熱愛葡萄酒的科學家提出了壹種解釋。也許法國人喜愛的紅酒因為某種原因抵消了他們飲食中不健康的部分。
現代研究表明,紅酒被認為對血管有益,而使血管松弛的特殊成分叫做多酚,是壹種來自葡萄籽和葡萄皮的天然化學成分。但這不能成為多喝紅酒的理由,因為很多其他飲料和食物中都有多酚。如果我們的飲食中含有許多水果、蔬菜、堅果和全谷物,我們就會攝入大量的多酚,而不會從紅酒中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