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南京鹽水鴨的歷史由來

南京鹽水鴨的歷史由來

南京鹽水鴨的歷史由來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壹千多年歷史。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制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壹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在南京,有壹個大名鼎鼎的南京夫子廟。而夫子廟與鹽水鴨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據傳清代,也就是鹽水鴨剛剛流行的時候,南京的夫子廟貢院壹帶是考生雲集的地方。那個時候考生不像現在,特別勤奮,特別努力。那時候考生還非常流行吃喝玩樂和行賄送禮之風。說來也奇怪,送禮呢他們也不送金銀財寶,名煙名酒什麽的,他們就時髦送南京的鹽水鴨,南京板鴨。由此那個南京的板鴨,鹽水鴨,開始走向全國。據說那個時候慈禧太後,每年都要到這個地方采購五百只鹽水鴨和板鴨帶回去。可見這個板鴨有多好吃了,而且那個時候板鴨和鹽水鴨還得到壹個響當當的名頭叫南京貢鴨。

南京地處江南,水暖鴨肥,制作鴨饌,享有天然的優勢。早在春秋戰國《吳地記》中就有金陵人築地養鴨的記載,可見,家鴨蓄養成已有幾千年歷史。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截,玄色鍛子,鹽水鴨”。古書院指的是當時最大的國立大學-南京國子監;琉璃截指的是被稱為當時世界奇跡的大報恩寺戴,玄色鍛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產玄色錦鍛,而小小的鹽水鴨居然並列其中,可見當時鹽水鴨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地位了。南京人食鴨花樣很多,六朝時期帝王們的餐桌上已經有烤鴨和鹽水鴨等幾道鴨饌,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壹只”。南京人的餐桌上素有“無鴨不成席”之說,且食鴨很有講究,如春天吃的是春板鴨和烤鴨。夏季用琵琶鴨煨湯祛暑清熱。冬季則是板鴨風靡市場。桂花鹽水鴨則四季都有。以前南京人吃的最多的是板鴨,但需經加工才能食用,而且不好保存。新鮮的鹽水鴨則隨買隨吃。目前南京已擁有大小制鴨企業及個體大戶1500多家,日產鹵鴨15萬只以上,南京市面上居民每天吃鴨至在8萬只左右。

現在的鹽水鴨已發展到壹鴨多吃,鴨系列產品品種繁多,即有新鮮的各色鹽水鴨,又有鴨肫、鴨腰、鴨肝、鴨心等“四件”佳饌。鹽水鴨肫鮮美柔韌,愈嚼愈出味,炒鴨腰鮮嫩異常,燴鴨掌別有滋味,鴨心鴨血等均可入饌。

據史料記載,在唐宋時期南京市場繁榮。在詩人杜牧《泊秦淮》詩中雲:“煙籠寒水夜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這說明不僅有白天鬧市也有夜市酒家,在明朝洪武27年8月,南京新建酒樓15座,可見飲食市場繁榮,小吃攤販林立,酒樓小食店茶社鱗次櫛比,其中鴨饌豐富多樣,盛行於世。

鹽水鴨連鎖店,南京就有200多家,在南京街頭到處可見,“鴨都”的稱謂名符其實,其實,買走鹽水鴨的顧客不僅是南京人,來南京出差,旅遊,都要買上幾袋鹽水鴨。南京古城的確不愧稱為“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