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流黃(範然)、石留黃、本草、硫磺(陶弘景)、昆侖黃(建元)、黃牙(海藥本草)等不同名稱。
來源是黃鐵礦或含硫礦物。
礦物形態硫正交晶系。
晶體的錐面發達,偶爾出現厚板狀。
常見的有致密塊、鐘乳石、膠囊、土壤等。
顏色有黃色、淺黃色、淺綠黃色、灰黃色、棕色和黑色。
條紋是白色到淡黃色。
水晶面膜有鉆石光澤,斷口有脂肪光澤。
半透明的。
卵裂不完全。
斷口呈貝殼狀或鋸齒狀。
硬度1 ~ 2。
比重2.05 ~ 2.08。
性脆弱。
它是很好的絕緣體。
用手拿著放在耳朵旁邊,可以聞到輕微的劈啪聲。
它在108℃熔化,在270℃燃燒。
常見於溫泉、噴泉和火山口地區;在沈積巖中也很常見。
收集泥狀的硫磺和礦石,用烤鍋在坑內加熱熔化,取上層的硫磺溶液,倒入模型中,冷卻後取出。
藥材為大小不壹的不規則塊狀。
黃色、淺綠色或淺棕黃色。
表面凹凸不平,常有麻點和細砂眼;光澤透亮。
重量輕,脆而易碎。
橫截面通常是粗糙的針狀晶體。
它有壹種特殊的氣味和淡淡的味道。
最好是黃、亮、脆、無雜質的。
燃燒時易熔化,發出藍色火焰,並散發出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氣味。
不溶於水、鹽酸和硫酸;在硝酸或王水的存在下被氧化成硫酸;溶於二硫化碳、煤套管和松節油。
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江蘇、四川、廣東、臺灣省等地。
此外,船上還有天然碘和硫磺兩種商品:①天然硫(簡編補遺)在含硫溫泉中的巖石上升華凝結而成。采集後用冷水將泥土沖掉,然後用熱水燙7 ~ 10次以上,再放入香油接住浮在表面的。
本品為淡黃色粉末,極少呈碎片狀,有氣泡和臭味。
②船硫(簸箕方),又名船硫(尊生八音)、白硫(百草鏡)。
它是由硫磺提煉而成的。
貨物是不規則的塊狀,都是亮黃色,半透明,玻璃狀。
身體輕而脆,易碎,截面不均勻。
又臭又淡。
純化學成分主要含有硫、碲和硒。
貨物中有雜質。
藥理作用硫本身無活性,口服後變成硫化物或硫化氫,刺激胃腸粘膜,使其興奮和蠕動,導致腹瀉。
這壹過程需要堿性環境、大腸桿菌,尤其是脂肪分解酶的存在。
腸道內脂肪物質多的時候,容易產生大量硫化氫,引起腹瀉。
空氣中硫化氫濃度過高,會直接麻痹中樞神經細胞,導致死亡。
局部應用硫化物可溶解角蛋白,去除毛發(硫化鋇)。
生硫磺加工:去除雜質,粉碎成小塊。
制硫:取洗凈的硫磺塊與豆腐同煮,至豆腐變黑變綠,取出,撈出豆腐陰幹。
(10斤硫磺,20斤豆腐)《綱要》:用硫磺的地方,壹定要用蘿蔔和硫磺挖空,稻糠壹定要用火煮,去除其臭味;與紫背浮萍同煮,以除其火毒;用皂莢湯洗凈,去掉黑色果肉。
壹種方法:用絲袋打碎,用無灰酒熬制三天後使用。
去石還能把硫磺變成水,竹筒裏的硫磺埋在馬糞裏壹月,也變成水,取名硫磺液。
嘗起來又酸又辣,有毒。
①經典:酸溫。
②烏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鹹,有毒。
怡和和扁鵲:無毒。
3“不錄”;炎熱,有毒。
(4)藥性理論:味甘,毒性大。
經絡入腎、脾。
①雷公炮制藥物的性質解釋:入命門。
(2)本草舒舒:始於厥陰經。
⑧“玉蜀黍用藥”:入足太陰脾、足陰腎虧、足厥陰肝經。
適應癥——硫磺的作用是壯陽和殺蟲。
治療陽痿、虛寒泄瀉、寒秘便溏;外用治療疥瘡、濕疹和癤子。
①經典:主婦受陰蝕,痔瘡和血,強筋骨,除禿頂。
(2)鱉甲:治心積、邪氣、寒癬於側、咳嗽逆上氣、冷痛腳軟、衄血惡瘡、止血殺石棺。
③《藥性論》:除風寒,頑痹。
可用於治療疥瘡、寒熱咳嗽、運動控虛排精。
④《海藥本草》:主遺精、痔漏,老人秘方。
⑤《日華子本草》:殺腹臟蟲。
⑥綱要:治療虛寒久瀉、霍亂、命門不足、陽虛、中毒性傷寒、小兒慢休克。
⑦《綱要補遺》:生有硫磺,治膈病。
運硫,消斑,殺蟲,治瘡活血,止瀉。
內服用法用量:研末,0.5 ~ 1元,或服丸或散。
外用:研磨、塗抹、勾兌或磨汁。
宜忌陰虛火旺及孕婦。
①藥對:曾慶造。
阿莎麗、黃連、芒硝、鐵、醋。
②“本馮靜元”:長期服用會傷陰傷大腸,導致便血;濕熱、瘙癢、關節痛者不宜。
方壹用於治療男性腰腎久寒,知己積滯,肋下寒癬,腹中蟲,精虧溺,體力不支,腳膝酸軟,風寒頑結,霍亂翻筋,虛滑下等癥;還治婦人血寒熱,陰蝕痔瘡:硫黃十二兩。
將砂石洗凈,磨碎,飛過來,放在瓷盒裏,用水和赤石脂封好,用鹽泥擦幹,先在地下埋壹個小壇子,盛滿水,放在桌上,用泥固定,文火上七天七夜,待足,加壹斤火煆,涼後取出,研成細末,用壹兩片藥粉,用蒸糕泡在湯裏。
每次30粒,最多100粒,喝溫飯,空腹服用。
(《方菊》金)②治陰毒,面色青紫,四肢冰涼,心悸腹痛:硫黃末,新水久降,或寒聚,或熱聚,更緩,則服之,汗出出差。
(《技能方》楊歡散)3治脾虛面色白,脾胃虛寒,止水凝滯,凝成白淚而出:運硫磺壹兩(研末),炒面壹分。
同樣的研究,滴涼水和熱水丸都是大補。
每米湯吃五十粒。
(《楊保命方》)④控水瀉不止,致寒虛:硫磺壹兩。
細磨,先將黃蠟融化,加入硫磺粉,攪拌均勻。藥丸大如梧桐樹,每次五粒。(生肌總錄黃蠟丸)⑤治心口壹切寒涼泄瀉:硫黃(若清凈則甚細,已柳槌打死)半夏。
平分,用生姜原汁煮沸,最後蒸熟攪拌均勻,在研缽裏杵幾百次。藥丸大如梧桐樹。
每次服十五至二十粒,用溫熱的空心酒或姜湯送服,女性服醋湯。
(《半硫丸》)⑥治胃氣,寒痛尤佳:元胡、胡椒、五靈脂、豆蔻各五元,硫磺壹兩,木香(切片曬幹)二元五分。
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儲存。身體健全的人拿壹分,身體虛弱的人拿八分,老幼兒童拿五分。拿半小杯溫熱的蒸餾酒來調衣服。第二天吃稀米湯,五天後吃幹飯。
孕婦不宜服用。
(經驗廣集江恩丸)⑦治死疥瘡:用香油和硫磺塗抹。
(《肘後》)8治壹切幹濕癬:石硫半塊錢,風化石灰半塊錢,鉛兩塊錢,膩子粉壹塊錢。
磨成粉,和生油混合,先用布擦幹凈。
不上藥時,煎蔥甘草湯浸出,相應換湯。
(《聖吉總錄》如聖散)9治療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硫磺壹兩,銀珠壹元,陳醋半斤。
用鐵勺將硫磺熔化後,加入銀珠拌勻,在地下挖壹個二至三寸深的坑,將醋和熔化的硫磺溶液相繼倒入坑中,待凝固後取出熔化,如此反復三次,搗成細粉,用植物油調勻,用布包好的藥敷患處,每日兩次。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精選資料)10。治癤子:用硫磺粉拌少許酒,喝果汁或增加楓樹油為佳。
(《任齋知止方》)⑾疔瘡風疾,白塊之治:以布抹醋,研硫黃附子,或以硫黃明礬抹之。
(《藥僧譚方》)⑿治陰致濕皰瘡:石硫磺,研成粉末,敷於瘡面,每日三次。
(《石梅紀處方》)13。治小兒耳疾:終石堿黃,耳內有粉,日日夜夜。
(《錢進方》)⑾治咳反:硫磺,焚煙。
(《醫方提要》)⑿治療酒醉鼻紅:分硫黃、雞心檳榔等。在船上,切壹小塊大腦。
最後用絲包好,每天擦,加蓖麻油。
(《瑞珠堂經驗方》)13。治耳聾:硫磺和雄黃平分。
最後,棉花被包在耳朵裏。
(方)14。治療燙傷和燒傷,止痛,抗感染,保護創面,促進愈合:硫磺和燒酒。
將硫磺粉碎後放入磁性容器中(不允許金屬容器),加入燒酒至不硫為止。
點燃酒,燒成炭灰色。
因為酒裏有水,如果燒後還有水,可以用文火把硫磺烤幹,然後把面條磨碎,用的時候撒在患處。
如果有水泡,就撿起來磨成粉。
(遼寧省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臨床應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取硫磺1公斤,綠豆1公斤(研細,用布包裹),加水煮沸2 ~ 3小時,待硫磺變軟時,取出綠豆,將硫磺晾幹,研成粉末。
每次1 g,每日1 ~ 2次,20天為壹療程。
治療213例,臨床治愈40例(18.7%),顯效95例(44.6%)。
部分病例做了肝腎功能、心電圖、血常規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變化。
②治療蟯蟲,口服硫磺粉,2-5歲0.3g,6-7歲0.5g,每日3次,隨餐服用;同時每天沖洗肛門1次,並在肛門及其周圍塗抹硫磺粉。
治療57例。2周後,連續3天檢查蟲卵和成蟲51例。結果26例轉陰,治愈率為60.98%。
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反應。
③硫熱療法治療紅皮病,原發性紅皮病7例,分別為韋氏-布蘭特紅皮病和繼發性紅皮病(繼發於尋常型銀屑病、脂溢性濕疹、毛發糠疹等。)治愈或好轉,病程40 ~ 150天。
治療:肌肉註射2露硫磺油混懸液,開始0.2 ml,以後根據身體反應每次增加0.2 ml,最多2 ml。
10 ~ 15次為壹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 ~ 2周,視病情可註射3 ~ 5個療程。
治療時間最短28天,最長80天。
為了防止疼痛,在註射此藥之前,宜先將1 ~ 2%普魯卡因溶液註入臀部肌肉。
禁忌癥:全身虛弱或營養不良;活動性肺結核和糖尿病;3.心臟病和高血壓;肝腎功能障礙;五種血液病;孕婦和50歲以上的病人。
硫熱療法治療紅皮病所需發熱次數和劑量應根據個人不同情況而定,劑量應維持在最高發熱時,不宜迅速增加到最高劑量。
與其他發熱療法相比,此法熱度更高,熱型規律,持續時間更長。
發熱潛伏期平均為6-8小時,之後體溫直線上升。最高發熱可達39.5-41℃,高熱平均持續時間為8-12小時。
高熱前後可出現畏寒、頭痛、頭暈、口渴、無食欲、四肢嗜睡、關節痛等副作用,需加強護理,調整飲食,多飲水,或靜脈註射50%葡萄糖溶液20 ~ 40毫升。
④用硫磺熏蒸法治療陰囊和陰唇。
取1元左右的硫磺,放入磁杯中,用棉花搓成麻花,在硫磺中蘸少許油,點燃麻花。
直接抽陰阜(下半身用床單圍起來,以免漏煙),每次1小時左右。
1每天壹次或隔天壹次,壹般3 ~ 4次見效。
5例治愈。
吸煙後陰囊或腿內側出現紫色疤痕,不用藥幾天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