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白豆”?
大白蕓豆大白蕓豆,又名北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稱“大綠豆飯”等。煮後皮開如白雲,故稱“白雲豆”。長得像“雞腎”,又叫“白蕓豆”。據傳說,在古代,玉帝不小心把玉佩和羅瑛丟給了世界,並把它們變成了各種顏色或條紋的豆子。從此繁衍成著名的特產白蕓豆、黃蕓豆、花蕓豆。因此也被稱為“仙豆”。白蕓豆是中國壹種古老而珍貴的食用豆類,種植歷史悠久。陜南白蕓豆產於陜南的洛南、鎮安、柞水、馮丹、鎮平、高覽、平利、旬陽、鎮巴、寧強、留壩、西鄉、略陽等縣。大部分是零星種植,很少成片。陜北壹些縣也產。陜南白蕓豆是壹種粒大、胚乳厚、白亮、味美質優、營養豐富的名貴豆類。顆粒比蠶豆大壹倍,是豆類中最高的。在國內外市場久負盛名,是我省重要的出口豆。據測定,白蕓豆蛋白質含量為19.94%,比小麥高5% ~ 10%,比玉米高12%。脂肪含量為2.46%,比小麥高1%。澱粉含量為65.8%,比馬鈴薯高26%。還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可溶性糖和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和b2的含量高於大豆和小麥。可以用來做罐頭或者八寶粥,好吃又獨特。還可以做成各種食品,制作豆沙是豆包的上等餡料。白蕓豆粉用來做粉條,又白又細,有光澤,有韌性。白蕓豆是西餐中常用的壹種名貴豆類。燉肉、燉雞、燉豬蹄等。通常被原產地的人們所使用。它們可以在鍋裏煮很久不開裂,但是舀到碗裏就會立刻開裂,所以當地村民稱之為“碗中開花”。因其粒大、色白、味美、湯鮮、營養豐富等優點,被人們視為節日佳肴和饋贈之寶。在盛大的宴會上,用陜南的白蕓豆和其他食物壹起,可以做出各種精美圖案的美味菜肴,不僅增加了節日氣氛,還可以讓客人大飽眼福。陜北壹些縣也產大白蕓豆。如《宜川縣誌》記載:“白豆為宜川特產,顆粒大,色美。它們可以用來做餡和做蛋糕,也可以用來做豆沙,這是宴會的最佳選擇。”在民間,它通常被用來煮粥、米飯和蔬菜,成為人們喜愛的食物。白蕓豆還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溫中、降氣利水、止痢消食、解毒止嘔的藥用功能,是理想的食療佳品。白蕓豆還具有鎮靜作用,對治療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跌打損傷、喘息咳嗽、腰痛、神經痛、小兒百日咳等疾病有壹定療效。白蕓豆含有礦物質鈉,非常適合心臟病、高血壓、厭惡鹽的患者食用。白蕓豆屬於豆科,壹年生作物,喜溫短日照。其生育期約為75 ~ 90天,積溫約為65438±0500℃。對土壤要求沒有其他作物嚴格,在坡地和肥力較低的耕地種植比其他作物好。可以單種,也可以與其他作物間作,可以補茬,占地少,不與大作物爭地爭時間。復種指數高。在土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間作套種的優勢,充分擴大種植面積。壹年四季春播,4月上旬至5月上旬為宜。小麥收獲後應立即進行夏播,越早越好。最遲不晚於7月初。要做好整地施肥,播種前施適量農家肥。如果沒有農家肥,結合播種施少量磷肥。合理密植,防病保苗,中耕除草,適時收獲,防止芽變黴變,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大白蕓豆,出口價格看漲。每噸價格400 ~ 600美元,很受外商歡迎。陜南、陜北山區要發揮間作套種優勢,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擴大白蕓豆種植,出口創匯,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