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果園、荒坡等地適合散養綠殼蛋雞。因為養殖資源空間大,環境好,空氣清新,陽光充足,營養全面,雞活動量大,養殖時間相對較長。由於汙染少,其肉蛋產品類似於無汙染的天然產品,質量好,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1的優勢
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增加經濟效益。雞在山林田園環境中飼養時,活動空間大,羽毛活潑,肌肉結實,皮下脂肪適中,肉質鮮美,蛋味好,適合市場需求,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降低飼料消耗和飼料成本。林地養雞可以減少飼料消耗,降低飼料成本。
提高雞的成活率。山地田園環境空氣清新,夏季陰涼,環境清靜,應激因素少,傳入疾病的可能性小,是散養雞的理想棲息地。有利於雞的健康成長,使雞的繁殖率高。由於活動空間大,雞糞密度降低,減少了養雞的汙染。
2餵養條件
壹般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100~120日齡前雞的死亡率應小於3%。
綠殼蛋雞的生活條件是:①保持溫度和溫度。溫度是育雛成功的關鍵(www.nczfj.com)。育雛期適宜溫度為7日齡前32~35℃,以後每周下降3℃。28日齡後可以不溫養,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5℃。溫度適宜時,雛鳥會均勻散開休息;如果雛雞疲勞、喘息、腳幹燥,則室內溫度過高,濕度低;如果雛鳥蜷縮在壹起,壹直唧唧喳喳,說明氣溫低,冷空氣進入,需要檢查處理。雞需要在幹燥的環境中飼養,10日齡前適宜的濕度為60%~70%,10日齡後適宜的濕度為50%~60%。②保證通風。通風的目的是減少綠殼蛋雞舍內有害氨和浮塵的量,及時補充新鮮空氣,調節舍內溫度和濕度。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也要保證日常通風。方法應該是先把屋內溫度升高,然後打開門窗通風壹會兒,等屋內溫度降到所需溫度以下時再關上門窗。反復換氣幾次就能達到換氣的目的。雞的整個飼養過程都要註意通風。③適宜的密度。1~30日齡,地面或線上綠殼蛋雞每平方米30只左右;31~60天齡,地面或線上水平每平米15左右;從61日齡到成雞,地面或網上飼養的雞平均每平方米10只左右。(4)光線充足。前2天實行24小時光照,之後維持23小時光照時間,即可以停止1小時夜間光照,防止雞因停電而受驚、被壓死。光線強度應該由強變弱。14日齡前2~3瓦/平方米的光照強度由21日齡改為0.7~1.5瓦/平方米,以保證綠殼蛋雞能看到飲水的攝入。⑤幹凈的飲用水。雞喝的水要幹凈衛生。飲水桶和水槽可用於平地或散養的飲水,要註意保證雞只有足夠的飲水場所。⑥飼料應根據雞的不同生長階段,選用質量穩定、信譽好的飼料生產廠家生產的全顆粒飼料或濃縮飼料,或用玉米、麩皮等純五谷雜糧飼餵。雛雞最好用全價顆粒粉碎料。
3庫存管理
1月齡後,可將雛雞轉移到雞棚飼養,轉移前後三天飲水中應添加電解質和多種維生素,以減輕轉移的應激。新調入的脫溫綠殼蛋雞不能立即放牧,要在棚內飼養1周,避免出現雞放牧後不回棚的現象。
加強飼養管理,防止天敵入侵和動物傷害的發生。選擇天氣溫暖的晴天放牧,前幾天每天放牧2~4小時,以後逐月增加放牧時間;放牧地點可先選在雞舍附近,由近及遠逐漸進行。在訓練中,雞可以通過拍打水桶、吹哨子等方式形成條件反射。刮風下雨的時候,露水太重就停止放養,防止羽毛受潮變冷。在棚附近放置足夠的水桶(槽)和飲水器,供雞早晚自由進食。早上可以只餵6 ~ 7成飽,這樣會促進綠殼蛋雞自主尋找食物,增加雞吃更多昆蟲和營養的數量。晚上把雞帶回雞舍,壹定要餵好。
綠殼蛋雞舍內外和雞的活動場所應定期消毒,可用生石灰或消毒劑消毒,發生疾病時應增加消毒頻率。壹批雞轉出雞舍後要及時清洗消毒。養雞場應該盡可能拒絕參觀。特殊情況下要對來訪者進行消毒,雞舍出入口通道要放置消毒鍋,進出要進行消毒。滅蠅滅鼠,定時用藥滅鼠。在放牧過程中,飼養管理人員要善於觀察綠殼母雞的精神狀態,要及時挑出異常的雞進行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