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農產品初加工的農產品初加工範圍

農產品初加工的農產品初加工範圍

1.小麥初加工。通過對小麥進行清理、配麥、磨粉、篩理、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小麥面粉及各種專用粉。

2.稻米初加工。通過對稻谷進行清理、脫殼、碾米(或不碾米)、烘幹、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成品糧及其初制品,具體包括大米、蒸谷米。

3.玉米初加工。通過對玉米籽粒進行清理、浸泡、粉碎、分離、脫水、幹燥、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生產的玉米粉、玉米碴、玉米片等;鮮嫩玉米經篩選、脫皮、洗滌、速凍、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生產的鮮食玉米(速凍粘玉米、甜玉米、花色玉米、玉米籽粒)。

4.薯類初加工。通過對馬鈴薯、甘薯等薯類進行清洗、去皮、磋磨、切制、幹燥、冷凍、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薯類初級制品。具體包括:薯粉、薯片、薯條。

5.食用豆類初加工。通過對大豆、綠豆、紅小豆等食用豆類進行清理去雜、浸洗、晾曬、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豆面粉、黃豆芽、綠豆芽。

6.其他類糧食初加工。通過對燕麥、蕎麥、高粱、谷子等雜糧進行清理去雜、脫殼、烘幹、磨粉、軋片、冷卻、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燕麥米、燕麥粉、燕麥麩皮、燕麥片、蕎麥米、蕎麥面、小米、小米面、高粱米、高粱面。 1.蔬菜初加工

(1)將新鮮蔬菜通過清洗、挑選、切割、預冷、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凈菜、切割蔬菜。

(2)利用冷藏設施,將新鮮蔬菜通過低溫貯藏,以備淡季供應的速凍蔬菜,如速凍茄果類、葉類、豆類、瓜類、蔥蒜類、柿子椒、蒜苔。

(3)將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種子和食用菌通過幹制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初制幹菜,如黃花菜、玉蘭片、蘿蔔幹、冬菜、梅幹菜、木耳、香菇、平菇。以蔬菜為原料制作的各類蔬菜罐頭(罐頭是指以金屬罐、玻璃瓶、經排氣密封的各種食品。下同)及碾磨後的園藝植物(如胡椒粉、花椒粉等)不屬於初加工範圍。

2.水果初加工。通過對新鮮水果(含各類山野果)清洗、脫殼、切塊(片)、分類、儲藏保鮮、速凍、幹燥、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各類水果、果幹、原漿果汁、果仁、堅果。

3.花卉及觀賞植物初加工。通過對觀賞用、綠化及其它各種用途的花卉及植物進行保鮮、儲藏、烘幹、分級、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各類鮮、幹花。 1.棉花初加工。通過軋花、剝絨等脫絨工序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皮棉、短絨、棉籽。

2.麻類初加工。通過對各種麻類作物(大麻、黃麻、槿麻、苧麻、檾麻、亞麻、羅布麻、蕉麻、劍麻等)進行脫膠、抽絲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幹(洗)麻、紗條、絲、繩。

3.蠶繭初加工。通過烘幹、殺蛹、繅絲、煮剝、拉絲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蠶、蛹、生絲、絲棉。 。通過去雜、過濾、濃縮、熔化、磨碎、冷凍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蜂蜜、蜂蠟、蜂膠、蜂花粉。

肉類罐頭、肉類熟制品、蛋類罐頭、各類酸奶、奶酪、奶油、王漿粉、各種蜂產品口服液、膠囊不屬於初加工範圍。 1.植物類飼料初加工。通過碾磨、破碎、壓榨、幹燥、釀制、發酵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糠麩、餅粕、糟渣、樹葉粉。

2.動物類飼料初加工。通過破碎、烘幹、制粉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魚粉、蝦粉、骨粉、肉粉、血粉、羽毛粉、乳清粉。

3.添加劑類初加工。通過粉碎、發酵、幹燥等簡單加工處理,制成的礦石粉、飼用酵母。 將水生植物(海帶、裙帶菜、紫菜、龍須菜、麒麟菜、江籬、滸苔、羊棲菜、蒓菜等)整體或去根、去邊梢、切段,經熱燙、冷凍、冷藏等保鮮防腐處理、包裝等簡單加工處理的初制品,以及整體或去根、去邊梢、切段、經晾曬、幹燥(脫水)碎等簡單加工處理的初制品。

罐裝(包括軟罐)產品不屬於初加工範圍。 農產品加工綜合利用將帶來高效益

因全州8個縣都有黃金礦產資源而被命名為“中國金州”的貴州省黔西南州,2009年12月5日迎來了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主辦的“農產品加工技術對接活動”的專家。專家們在這裏考察後對記者說,對農產品的副產物進行綜合利用,黔西南的含金量將會更高;農產品副產物是我國有待開發、潛力巨大、能帶來高效益的富礦。

黔西南州熱量充足,雨量豐沛,畜牧業和優質稻米、反季節蔬菜等農業資源豐富,但特色農業的優勢利用不夠,是典型的“欠發達”、“欠開發”地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廖小軍教授在技術對接活動中向到會企業家們介紹說,資源利用高效化是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的壹個重要特點。他談道,我國在生產蘋果汁時每年有約200萬噸蘋果皮和蘋果渣沒有得到很好利用;柑橘在鮮食和加工罐頭後,也有大量含精油、色素、果膠、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的柑橘皮沒利用。江南大學教授馬曉軍指出,貴州的大米大部分是初加工,把稻米米糠餵豬,其實米糠裏的硒、鐵、鋅、鈣等礦物質營養元素大大高於精米,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等,有人把米糠比作壹座“金山”。馬曉軍說,我們已經有成熟的米糠深加工技術,用它餵豬是極大的浪費。

不僅是種植業,畜禽業農產品的副產物也大有潛力可挖。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張德權向記者介紹說,我國2008年的肉類總產量已達8400萬噸,年屠宰生豬已近8億頭,產生的豬血總量約300萬噸、豬骨3000萬噸、臟器1200萬噸、豬腦40萬噸;但由於規模化屠宰有限和加工技術落後,這些副產物大部分被拋棄,不僅浪費,還嚴重汙染了環境。“在畜禽宰後的副產物裏,僅骨頭就占體重的20%~30%,這裏面不僅含有人體可以利用的鈣質,還有優質的蛋白質和人類腦組織不可缺少的磷脂質、磷蛋白以及延緩衰老的膠原蛋白、軟骨素;另外還有各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畜禽骨可以做成骨泥、骨糊和骨漿,替代肉類制成骨松、骨味素、骨味汁、骨味肉、骨泥肉餅幹及面條等。”他指出,畜禽宰後副產物綜合利用的產業化將在我國畜禽養殖、屠宰加工、生物化工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但是綜合利用是要有規模的。”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守偉在會上針對壹家年屠宰三四萬頭牛的企業想做牛骨深加工提出不同意見。他說,牛血、牛骨湯在國外很受歡迎,可是妳們的牛骨年產才1000噸左右,只夠1個月的加工量,其它時間工廠吃什麽?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原料才能有好的投資效益。

數百名貴州的企業界代表和有關部門的機關幹部在此次會上認真聆聽了專家們關於肉類、蔬菜、糧油加工的報告,向專家咨詢了企業的難題。他們大多困惑地帶著問題來,滿足地帶著收獲回去;他們紛紛表示,專家打開了視野,聽了很有啟發。用刺梨做果汁的黔西縣綠原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家興興奮地對記者說,“在會上又找到了條發財之路,很受鼓舞!”刺梨酸甜適口,有健胃、消食、滋補,止瀉的功效,並具有抗衰老、抗病毒、防癌作用的活性物質超氧化物歧化酶;傳說當年討伐孟獲的諸葛亮十萬大軍在瘴氣彌漫的雲貴邊界曾因腹痛惡心病倒三成,這些軍士就是服用了刺梨酒而病體痊愈的。刺梨曾是鄂西山區的天然野果,現在已經大量種植,僅僅在畢節地區就年產1.8萬噸。鄧家興的果汁銷路很好,可是果渣和果籽沒利用。“我每年至少有100噸做果汁剩下的果渣讓農民拉走餵豬餵魚,我只圖工廠裏幹凈。這次專家說刺梨的葉、籽均可入藥,說獼猴桃籽做的膠囊能賣到2000元多壹瓶,我的這些資源沒用上太可惜了。”她透露,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已答應考察和幫助研制刺梨果籽的加工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