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1、生活習性
鰣魚可以在淡水中生長發育,也可以在海水鹽度低於10‰的海水中生長發育。它的溫度偏好範圍在25℃到30℃之間。當溫度下降到20℃時,它的食量明顯減少。當溫度降到15℃時,人體失衡。因此,冬季水面會下降到15℃以下的地區不適宜養殖,冬季養殖白鰭豚。肉食性種類為肉食性,魚苗中食肉動物特征明顯,浮遊生物是關鍵。
2.繁殖和生長習性
壹個冬天就能產卵。和羅非魚壹樣,它會在池塘底部挖很多產卵的洞穴。產卵壹般在下午進行。產卵後,雌魚會守護胚胎,雄魚也會配合守護。但隨著胚胎的發育,守護的個人行為越來越弱。卵呈橢圓形,黃綠色,不透明,有粘性,卵在池中分散排列,重疊很少。體重140g的雌魚壹次產卵約3000 ~ 4000粒,在26 ~ 29℃的溫度下,48小時後胚胎可排卵為仔魚。
魚苗養殖1,消毒滅菌,散養:土池是慈鯛魚苗養殖池中最好的。石灰粉用於清潔池塘進行消毒、殺菌和施肥。在散養前,魚苗要餵水。同池散養大小壹致,相對密度取決於魚餌、養殖技術水平、養殖規格。
2.水體管理方法:慈鯛育苗容易破壞水體,3-5天更換壹次魚缸,每次更換的流量為1/4。可在池中移植水生花卉,凈化水體,有利於魚苗藏身和食用。當魚苗規格、型號相差較大時,要進行篩選和投餵。
魚餌投餵1,仔魚投餵:馬那瓜魚為肉食性,仔魚入塘時以浮遊植物為食。隨著魚苗的生長發育,攝食量增加,而池塘中的浮遊生物逐漸減少。所以可以根據施肥培養浮遊生物,加黃豆槳。
2.幼體馴服:淡水石斑魚幼體長到3厘米以上就可以被馴服。先在食用臺上餵魚糊,2-3天後加入少量精料攪拌魚糊,然後逐漸提高精料,直到精料全部用完。
3.飼養管理方法:青魚每天的投餵量為魚體重的20%左右,精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為35-40%,家畜的蛋清要在25%以上。可以添加大豆蛋白等其他原料,魚飼料指數可以在0.8-1.2之間。
成魚養殖1,小規模群養:鰣魚可在魚塘進行小規模群養,1畝江面可飼養25-50條鰣魚。半年後平均配種體重可達300克以上,壹年後配種體重可達500克。
2.池塘養殖:鰣魚可群養羅非魚、鯉魚、鯽魚,江面1畝,魚150 ~ 200尾,混養300尾。飼養半年後平均體重可達200克左右,飼養壹年後體重可達250克以上。
疾控1,爛尾病
受傷背鰭基部血腫在尾鰭、腹鰭、胸鰭比較嚴重。魚體色消失,體能測試部位腫脹潰爛。嚴重的時候存活率達到90%。
用四環素或土黴素預防,每次浸泡4 ~ 10分鐘,持續2 ~ 3次,或全池噴灑呋喃唑酮,每天1次,連續3天。
2、爛鰓癥
損傷病內臟呈暗紅色,鰓絲末端有血腫,部分鰓器官萎縮變白。在嚴重的情況下,器官腐爛,軟骨組織暴露。
采用二氯異氰尿酸鈉預防,1mu水位1m預防,15 ~ 20kg生石灰粉預防。
3.白斑病
受傷的魚表皮上出現不規則的白癜風。嚴重時白癜風成壹片,魚的表皮和鰓上粘液增多,搖擺緩慢,呼吸不暢,常漂浮在河面上。
預防:將病魚浸泡在水中2-4分鐘可殺死致病菌,或將病魚浸泡在硫代硫酸鈉中2小時,沖洗2-3天。
4.弧菌病
傷魚體色消失,表皮腫脹潰爛,多發生在4 ~ 165438+10月,4 ~ 6月最嚴重,成活率可達90%以上。
防止用咪唑安定等抗菌藥物浸泡3 ~ 5分鐘,或魚蝦混合3 ~ 5%口服,餵養5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