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過性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
血腦屏障結構完整時,快速輸入甘露醇迅速擴容,腦血流量增加,顱內壓增高,可致壹過性顱內壓增高,病人出現壹過性頭痛。也可能由於輸入速度過快使血容量猛增,導致血壓過高,引起壹過性頭痛、頭暈和視力模糊等,也偶見心絞痛。
護理措施:輸液時先慢後快。避免迅速擴容,引起顱內壓及血壓升高,並須註意控制甘露醇的滴速。壹般要求20%甘露酣250ml在30分鐘內輸完。觀察詢問患者對滴速的感覺及反應是最重要的。特別對兒童及老人應適當放慢速度在40~50分鐘內。尤其對重患者,更要密切觀察。應掌握先慢後快的原則,避免因速度不適造成醫源性損害而延誤治療。
2.腎臟損害
甘露醇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並可能是多因素的。20%甘露醇為滲透性利尿劑,主要經腎臟代謝,如長期大量使用或使用不當,易使甘露醇中的草酸鈣物質沈澱於腎小管,導致腎小管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藥物對腎臟的毒性作用。輕者出現肉眼血尿、少尿或無尿、蛋白尿,化驗尿比重、血清尿素氮異常,重者甚至發生急性腎衰竭。因此,在用藥中應密切觀察病人尿量、尿色、尿常規及24小時出入量的改變,壹旦出現少尿、無尿或血尿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3.靜脈炎
表現為自穿刺點沿靜脈上行10cm~30cm,皮膚發紅、熾熱感,血管壁增厚,彈性消失,呈硬索狀。
護理措施:輸入甘露醇時要采取嚴格選擇靜脈,合理使用靜脈局部持續熱敷,提高藥液溫度(35℃)等綜合防護措施,減輕甘露醇對靜脈的刺激和損傷。20%甘露醇對靜脈損傷與靜脈使用次數成正比。同壹條靜脈連續使用最好少於4次。兩次穿刺點距離盡可能遠。靜脈輸入甘露醇時用20%的山莨菪堿,均勻塗抹穿刺部位,可預防靜脈炎的發生。山茛菪堿擴張淺表血管的作用強。它可減輕甘露醇誘發內皮細胞雕亡,進而減輕甘露醇對外周靜脈的損害,同時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減輕病人的痛苦。臨床研究表明使用淺靜脈留置針輸甘露醇時局部采用75%酒精紗布濕敷,可擴張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內皮功能,從而減少靜脈炎的發生。采用小劑量利多卡因靜脈緩推,基本上消除了快速多次靜脈輸註引起的疼痛,且未見副作用。巡視過程中,如發現穿刺部位有紅、腫、疼痛時,給予硫酸鎂濕熱敷,或普魯卡因局部封閉。
4.甘露醇外滲致組織損傷
壹條靜脈反復應用,造成血管炎性改變,血管壁通透性增強,藥物透過血管壁滲漏到組織間隙,或進針後針頭斜面未完全在血管內,致使藥液漏到血管外,當甘露醇外滲進入皮下時,不易被組織吸收,並損傷組織,同時提高了組織液的壓力,促使更多的液體由血管內滲透到組織中去,加重了皮膚組織的損傷,而出現局部腫脹、疼痛。
護理措施:穿刺時盡量選擇管腔較粗、彈性較好的血管,避免壹條靜脈的反復應用,提高穿刺技術,確保針尖斜面全部在血管內,若出現輸液處有滲出腫脹,即使有回血,也應重新穿刺。滲漏處可用50%的硫酸鎂濕敷,還可用燙傷膏外塗,奴夫卡因局部封閉,或酚妥拉明5~10mg溶於20ml生理鹽水作局部浸潤註射等,均可緩解局部癥狀。總的處理原則:禁止熱敷,早發現早處理。因熱敷可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促使組織壞死,同時還會使局部血管擴張,加重局部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