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扣草為毛茛科植物禺毛茛的全草,清肝明目,除濕解毒,截瘧,主主治眼翳,目赤,黃疸,癰腫,風濕性關節炎,瘧疾。
自扣草是什麽別名
鹿蹄草、鹿啼草、自蔻草、小回回蒜、假芹菜、千裏光、自灸草、野芹菜、點草、田芹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禺毛茛的全草。
采收和儲藏:春末夏初,采取全草,洗凈曬幹。
原形態
禺毛茛,多年生草本。高25-80cm。須根多數,簇生。莖直立,上部有分枝,密生開展的黃白色糙毛。莖生葉為三出復葉;葉柄長達15cm;葉片輪廓寬卵形或腎圓形,長和寬均勻約3-9cm;中央小葉具長柄,橢圓形或菱形,3裂,邊緣具密鋸齒;側生小葉具較短柄,2-3深裂,兩面有糙毛;莖上部葉較小,3全裂,有短柄或無柄。花序有較多花,疏生;花兩性;直徑1-1.2cm;花梗長2-5cm,密生開展的黃白色糙毛;萼片5,卵形,長約3mm,有糙毛;花瓣5,橢圓形,長5-6mm,寬2.5-3mm,黃色,基部有爪,蜜槽上有倒卵形小鱗片;雄蕊多數,花藥長約1mm;花托長圓形,有白色短毛;心皮多數,無毛。瘦果扁,狹倒卵形,長約3-4mm,邊緣有寬約0.3mm的棱翼,喙長約1mm。花、果期4-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或丘陵田邊、溝旁水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全草長25-60(-80)cm。須根簇生。莖和葉柄密被黃白色糙毛。葉為三出復葉,基生葉及下部葉葉柄長達14cm;葉片寬卵形,黃綠色,長、寬均約5cm,中央小葉橢圓形或菱形,3裂,邊緣具密鋸齒,側生小葉不等地2或3深裂。花序具疏花;萼片5,船形,長約3mm,有糙毛;花瓣5,橢圓形,棕黃色。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cm;瘦果扁,狹倒卵形,長約4mm。氣微,味微苦,有毒。
化學成份
含原白頭翁(protoanemonine),鮮莖葉中含量約0.12%,鮮根約含0.3%,幹莖葉約含0.34%。另含黃酮類化合物、酚類、有機酸等。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發泡、塞鼻或搗汁塗。
註意本品有刺激性,壹般不作內服。
①《廣東中藥》:“其汁液切不可點眼。”
②《廣東中草藥》:“不宜內服。”
自扣草的功效與作用性味味微苦;辛;性溫;有毒
①《嶺南采藥錄》:“略有毒。”
②《廣東中藥》:“味淡,性平,有微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除濕解毒;截瘧。主主治眼翳,目赤,黃疸,癰腫,風濕性關節炎,瘧疾。
1、《生草藥性備要》:“去眼膜。”
2、《雲南中藥誌》:“除濕消腫,定喘止痛,退翳,截瘧,殺蟲。外用於角膜雲翳,結合膜炎,黃疽性肝炎。瘧疾,蜂窩組織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炎。”
自扣草附方治眼病去膜,痘眼亦好:銅錢壹個,放在脈門之上,(自扣草)捶爛,敷在錢眼處則扯毒,其膜自消,大鼓有泡。亦無礙。(《生草藥性備要》)
治風熱眼炎,去目翳:用布袋裝起自扣草煎水內服,或與豬肉、牛肝、蜜棗同煮。(《廣東中藥》)
治黃病:取自扣草打爛後,敷手腕脈上。待起泡時刺破,除去黃水。(《南京民間草藥》)
治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田芹菜全草搗爛,貼敷穴位,發泡即除去。(南藥《中草藥學》)
治瘧疾:田芹菜鮮品搗爛,墊紗布,包大椎、間使、合答穴,在發作前2—3h包。
治淋巴結核:田芹菜適量,入油中熬成膏或用凡士林詞勻塗患處。(5、6方出自《雲南中藥誌》)
驗方:
治眼熱方:自扣草5錢、犁頭草3錢,清水三碗,煎成壹碗服。
(方解)清肝明目自扣草,眼起紅筋服宜早,記取犁頭草再加,煎服數劑功效好。
禁忌:
本品外敷有刺激性,能發泡,不可入眼,內服宜按醫生叮囑,不可過量。
參考資料:
《廣州常用草藥驗方集解》內載治療眼發紅經驗方:自扣草5錢、老鼠拉冬瓜壹兩,水兩碗,煎成壹碗,飯後服。
(方解)眼熱為肝肺經風熱而起,輕者紅痛多淚,羞明,久則起膜,本方自扣草味辛、性涼、清肝肺熱、退眼膜。老鼠拉冬瓜味甘淡、性涼、清肝熱、退眼紅筋,去濕火,利小便,兩位並用,其效益著。
(方歌)眼熱發紅淚偏多,羞明疼痛奈如何,老鼠拉瓜自扣草,煎成內服自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