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肺結核初期有什麽癥狀?會傳染嗎?

肺結核初期有什麽癥狀?會傳染嗎?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表現為組織器官肉芽腫,消瘦,體重減輕,死亡。

(1)病原體

結核分枝桿菌分為人型、牛型和禽型。牛型對牛的致病性最強。牛分枝桿菌是1種細長桿菌,抗酸染色革蘭氏陽性菌,不形成孢子,不運動。病牛的滲出物和糞便中的結核桿菌可存活多日,馬廄消毒可用2%-3%的氫氧化鈉噴灑。

(2)流行率

生病的動物是傳染源。結核分枝桿菌可隨呼出氣體、痰液、糞便、尿液、分泌物或乳汁排出。當易感牛與病牛接觸,或食用被汙染的飼料或飲用水時,可引起感染。

飼養管理不善,如馬廄陰暗、通風不良、牛群擁擠、密度過大等。

大、缺乏營養的飼料和惡劣的環境衛生會加速疾病的傳播。

(3)癥狀

牛結核病感染緩慢,因器官不同,臨床癥狀也不同。

1.肺結核初期咳嗽短促、粗糙、幹燥,隨後咳嗽頻繁,濕咳伴疼痛,鼻液粘稠或膿性漏,呼吸次數增多,聽診有幹或濕羅音,胸部有濁音或半濁音區。病牛表現出進行性消瘦、貧血和產奶量下降。

2.乳房結核乳房淋巴結腫大,不熱不痛,乳房後區可出現無痛性硬腫,乳量減少,乳汁稀薄,部分病牛乳房縮小。

3.生殖道結核從陰道排出白色或黃色混濁、粘稠、膿性液體,內含絮狀物,子宮角增大,奶牛發情頻繁,性欲增強,反復不孕或妊娠奶牛流產。

4.腸結核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絞痛,患病動物厭食,發病初期腹瀉或交替伴有便秘,隨後持續腹瀉,糞便呈稀粥樣,混有粘液或膿。

(4)診斷

牛結核菌素皮內試驗是目前奶牛場使用的主要診斷方法。已經成為常規檢疫制度,每年春秋兩季檢疫壹次。有兩種測試:老牛肉毒桿菌(OT)和純化牛肉毒桿菌(PPD)。

1.結核菌素試驗

(1)註射部位:成年牛在左頸中部1/3處;3月齡以下小腿在肩胛骨前部剪毛,面積約5cm×5cm。在剪開的部位中央,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皮膚,用卡尺測量並記錄皮膚皺紋的厚度。

(2)註射劑量:剪毛區中心用酒精消毒,皮內註射結核菌素原液:3月齡以內犢牛0.1ml,3-12月齡奶牛0.15ml,成年奶牛0.2ml。

(3)觀察反應:註射後72h和120h觀察反應兩次。檢查註射的局部溫度、疼痛反應和腫脹特性。用卡尺測量註射部位皮褶的厚度和腫脹面積,並做好記錄。在觀察72小時的同時,應在1註射的同壹部位進行相同劑量的第二次註射;第二次註射後48小時(即1註射後120小時),再次測量皮膚厚度。

(4)標準:

陽性反應(+):皮膚皺紋比原皮膚厚8mm以上,或局部發熱、疼痛、邊界不清的彌漫性腫脹,軟硬如面團,腫脹面積大於35 mm× 45 mm。

可疑反應(+/-):炎癥腫脹面積小於35mm×45mm,皮膚皺紋厚度增加5-8 mm..

陰性反應(-):無炎性腫脹,皮膚皺紋厚度小於5mm,或僅有邊界明顯的實性、冷性、硬硬結。

2.凈化牛真菌(PPD)實驗:剪去壹側頸部中間的毛發後,測量皮膚厚度,皮內註射0.1 ml,觀察72小時結果。註射部位紅腫時,皮膚厚度增加4mm以上,為陽性;皮膚厚度增加2-3.9 mm,腫脹不明顯,可疑。如果皮膚厚度增加到2mm以下,則為陰性。可疑奶牛2個月後必須在同壹地點復檢;可疑兩次的可以判定為陽性。

為了準確,可以同時在對方頸部註射禽結核菌素進行對比。如果對禽結核菌素的反應大於牛結核菌素,則認為受試牛不是牛結核病。

(5)預防

加強防疫和定期檢疫是有效的防控措施。牛場每年春秋兩次進行結核病檢疫,對患有性病的牛開放屠宰,對無癥狀陽性牛進行隔離或淘汰。被病畜汙染的牛棚和用具用20%漂白劑和5%來蘇消毒劑消毒。可疑奶牛檢疫後2個月復檢,兩次可疑即可判定為陽性;進口牛必須進行結核病檢疫,陰性者將再次準入;患有結核病的種雞應及時從場內剔除。無癥狀的結核陽性奶牛可以集中在壹個偏僻的地方,就是結核牛場。該養殖場奶牛產犢立即與奶牛分離,餵初乳3-5天,轉到中轉站飼養,20-30日齡進行1 TB檢疫。第二次檢疫在100—120日齡進行;第三次檢疫在160—180日齡進行。如果三項檢疫檢測都是陰性,就可以轉入健康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