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起義畫
在中國古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人們都信仰壹些宗教。因此,經常有各種勢力打著宗教的幌子進行起義活動,以獲得人民的支持。帝王也習慣了這種行為。但是,如果他們遇到安百裏起義,他們會讓皇帝感到如坐針氈。
事實上,對於壹個王朝來說,安百裏起義甚至擁有結束其統治的致命力量。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改朝換代的叛亂中都可以看到白蓮教教徒的身影。韓、、徐壽輝、鄒普生等元末最著名的起義領袖,是教的領袖,他們以“明王(即阿彌陀佛)出世”、“彌勒佛出世”的預言,到處鼓動民眾。即使是後來朱元璋率領的明軍,其實也少不了白蓮教的參與。
▲信奉白蓮教的隱士。
安百裏教起源於宋代,當時只是佛教凈土宗的壹個分支,非常普遍。南宋紹興年間,吳郡昆山(今江蘇昆山)的高僧毛子淵(人稱慈昭)在民間凈土宗的基礎上創立了新教教派,稱白蓮宗,即白蓮教。由於白蓮教主要宣揚“勸人向善”的思想,所以朝廷並沒有禁止這種民間結社,宋仁宗的趙真甚至親筆題寫了“白蓮教”牌匾以示褒獎。另壹方面,安百裏教聲稱其宗旨是“普及在家老實的人”。信徒不剃頭不穿袈裟也能“在家出家”。而且它具有教簡單,練簡單的特點,很快就流行起來,甚至有很多學者加入進來。元朝統壹中國後,為了安撫全國人民,朝廷發函表彰獎勵白蓮教,白蓮教進入鼎盛時期。
▲元代平民蠟像
然而,在不斷的傳播中,安百裏教的教義逐漸變質,幾乎變成了“誰當權就反對誰”,許多信徒打著“彌勒下生”的幌子,公然到處聚眾鬧事。於是在至達元年(公元1308),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禁止了白蓮教。雖然元仁宗繼位後解除了禁令,但十年後又被元英宗再次禁止。這壹聖旨引起了廣大信眾的強烈不滿。再加上蒙元王朝對漢族采取高壓統治政策,人民生活十分貧困。朝廷越是禁止,越是有人認同安百裏教的反叛理念,自願加入。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場景復辟
元朝滅亡後,明太祖朱元璋坐鎮山林。朱元璋在自己的“創業”過程中,知道白蓮教幫了自己很大的忙。同時這也是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清楚白蓮教有多強大的壹點。為了鞏固統治,朱元璋還下令禁絕白蓮教,手段比以前的君主更為無情。但是,白蓮教並沒有因為朱明王朝的強力鎮壓而消亡,而是吸收和儲存了其他教派,改頭換面,以其他教派的名義活動。永樂年間有唐賽兒領導的起義,天啟年間有徐鴻儒和王好賢領導的起義,他們都是真正的白蓮教信徒。
▲嘉慶白蓮教之亂,在橫軸上著色。
清朝建立後,前期政治比較明朗,人民生活比較安定,所以安百裏教的存在感很低。直到乾隆後期,川陜大旱導致大量流民,安百裏趁機大量吸收信眾,嘉慶年間爆發了壹場幾乎席卷全國的大規模起義。清朝用了九年時間平息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動亂。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開啟了清朝的衰落,同時也削弱了安百裏教,使其難以恢復昔日的規模。而是分裂成大刀會、刀會、單行道、義和團等派別,分頭行動,起義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隨著清末鎮壓義和團運動,流傳近千年、屢禁不止的白蓮教最終走向衰落,在民國初年徹底消失。
參考資料:
元史和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