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水鄉中和,雲藥花香

水鄉中和,雲藥花香

我的家鄉,魚水之鄉;我的家鄉盛產中藥材,四季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水鄉中和因為上清河而出名。

山不再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鹽津縣是壹座山水相間的美麗的小城。是壹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它位於雲南東北部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鹽津這塊土地風景秀麗,民風淳樸,古老的山間古道與現代文明的產物相結合,給鹽津這片土地抹上了壹股神秘的色彩。

而我的家鄉中和卻是這片美麗土地上的壹隅,美麗的上清河緩緩流淌,穿過山谷,流向中和這個小城鎮,整條河流像壹條絲帶僅僅環繞著中和這個山村小鎮。

上清河因為河水清澈而出名,走在河邊都能看到河裏遊來遊去的小魚兒;上清河發源於大佛山下的漁孔溪,緩緩流經中和鎮的七村兩社區,再走向普洱渡等地而註入關河。

全長32公裏,盛產細鱗魚。這個魚兒基本上算是河中野生的。也算本地特產,家鄉待遠客,基本上這個算是主菜。招待貴賓用的。零賣要壹百到兩百壹斤呢。

天氣晴朗的時候,沿著彎彎曲曲的臨山公路從普洱渡慢慢的沿河直上,別有壹番風味。

在群峰環繞的山谷中,公路隨著山勢的轉動而轉動,公路都是依山而建,沿河而走。水綠綠的,好像藍盈盈的,讓人感覺軟軟的,水映著山,山環著水,山水相映,水潤著山,山護著水。走在這樣的如畫般的山水間,心裏軟綿綿的,暖洋洋的,也清清爽爽的。

沿著彎彎繞繞的山路的轉來轉去,這山水就不斷的展示著它的不同臉孔,壹會是陡崖峭壁,壹會兒是壹馬平川,這頃刻之間的變化真正體現了山水中和的特色。

兩邊的山上不時見到壹片片的油菜花和壹些開放在在山間的不知名的小花,五顏六色的盡情綻放,公路兩旁隨處可見。

可以說是上清河兩岸的山和上清河的水,給我們中和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沿河而上走到中和的時候,這裏是上清河最平緩的壹段地方。也是最美的地方,上清河劉婧中和街道中間,中和鎮街上的房子都是臨河而建,又高又大的柱子立在河岸邊,平河而起壹座座樓房。晚上都能聽見河水流淌的聲音。夏季臨河而建的房屋,籠罩在河的上方,又清涼無比。每到夏天,清澈的河水中,常常能看三五成群的人在河邊乘涼,光著腳丫子趟在河水裏

上清河靜靜地流淌著,綠綠的河水,清得讓人懷疑他究竟是不是壹般的水?它的綠讓人感覺好像塗上了壹層顏料壹般。

上清河的美原始而淳樸,深藏而不漏。她好像壹個未出閣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姑娘,她羞答答的它美,卻似乎根本不在乎人們對他的欣賞和贊美。

在晴朗的天空下,在陽光的照耀下,沿河而立的茫茫群山,夾著壹條亮光閃閃的綠腰帶,河裏則倒映著片片濃綠的山影和樹影。妳中有我,我中有妳。兩相呼應,襯托著這水鄉中和的美。

上清河的美完全沒有壹個固定的模式,我覺得除了它這種洋溢著千姿百態的美,洋溢著萬紫千紅的花,洋溢著無限生機,洋溢著四季常青的綠之外的美,好像天底下再沒有能和它媲美的了。

上清河滿滿的碧綠與兩岸長滿各種樹木的群山交相呼應,沿河兩岸近20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處處四季常青,滿眼滿眼的綠,那是因為有將近5萬畝的森林沿河而立。他們是由這日夜奔流的河水,常年四季夜以繼日,澆灌著他們,養育著他們。

上清河養育了森林,也養育著中和的人民。

上清河的水美,養育 這的中和的人也勤勞。

中和盛產中藥材。

中和村茶園社我們叫清涼山,海拔將近1000米的左右高山,臨河而走。山綠水清,澆灌著清涼山人民的生活。這裏常年煙霧繚繞,只有在大晴天的時候,山中百姓才能在中午的時候看見壹會兒太陽。其他時間基本上都是霧氣騰騰的,好似人間仙境。

早上起床推開門窗,望著對面大山是壹片霧蒙蒙的,能見度很低,也只有眼前的方寸之地才能感覺到時白天了。稍微遠壹點看起都是大霧。瞬間就感覺自己好 像踩在雲層之巔。

山中的百姓基本上都是靠山吃山。山中的野果,野生的彌胡桃,野生的板栗核桃,野生的榛子,野生的八月瓜等等,到了季節都會被附近的農民采摘區拿到集市上去賣。大清早的,天剛亮就去采摘,顧不上露水,顧不上身上的潮濕,必須趁著新鮮的時機立刻運下山去賣,天然無汙染,無公害,雖然有的品相不怎麽好看,但是百姓仍然都能賣個好價錢。所以很多時候妳看到有些賣東西的人穿的臟兮兮的頭發亂亂的,有的人甚至衣服濕濕的,其實是因為他們剛從山上下來。

除了這個,家裏的土地還基本上都種植經濟 作物了。這海拔和氣候適宜種藥材。

白芨是這裏村民種植最多的壹種經濟作物。還有天麻和柴胡等。白芨種子都要幾百塊錢壹兩。但是種出來的根莖卻是500塊錢壹斤。現在政府關心百姓生活,帶領百姓發家致富,種植中藥材。因為群眾連片種植,產量大, 所以政府基本上都包回收,那百姓就放心大膽的種了。

還有隴布山上的百姓種黃柏皮,這個也是藥材,樹種2元壹棵,但是五年以後每壹棵樹上剝下的樹皮都能賣到50元。

大佛上上的百姓種筍竹和番薯,都產量很高,百姓跟著黨的腳步走,自己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幹,去努力,慢慢的都過上了好日子。

生活日漸好起來的百姓,也願意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 。

在中和街上有水幕電影般的水上噴泉。隨著音樂節奏而起的噴泉算是廣場的壹大景點。每天晚上七點半準時開始音樂噴泉,五顏六色,吸引著周圍百姓駐足觀看。每到周末也會有些其他的地方的人來觀看。噴泉中間是仿古的壹個大水車,直徑都有好幾米。常年四季的 轉啊轉。這裏很多時候都會 成為大家拍照留念的最佳景點。水幕電影中的水車算是中和的景點中的經典之作。

茶余飯後,壹幫廣場大姐大媽就開始了他們的廣場舞之行。周圍看的人基本上都比跳舞的人多。談起這些,大家其實也是開心的。現在有錢了,才能有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要擱在以前,誰有這閑工夫來這裏扭啊,幹壹天農活下來,累的要都直不起了,還跳舞?所以看著這些跳舞的都覺得自己也是幸福的。更不用說那些兒女成家立業,生活不愁,現在只顧自己活好,玩好的那些大姐大媽了。

早上起來幹凈而整潔的綠化完美的街道上隱約可見零零散散的跑步的人,在這山水之間,吸收著天地靈氣般的新鮮空氣。

山水相間,如詩如畫。

雲藥花香,水墨中和。

我的家鄉美,我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