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五谷補五臟 五谷雜糧怎樣吃最養生
我們都知道在中醫上經常會提到五行五色五臟等等相對應的食物,那麽五谷也是其中之壹,中醫專家說五谷是非常好的營養盛品,對於我們的五臟是非常有好處的。 研究表明,五谷雜糧可養五臟。早在古代就有“壹谷補壹臟”的說法。中醫認為,五谷不僅可以裹腹,還是五臟食療養生的好食材。 面對每餐都大魚大肉的現代人,平時多吃五谷類食物對於身體健康很有益處,吃五谷類增加纖維素的攝入,加強胃腸道的蠕動能力,排毒效果好。此外,中醫認為五谷可養五臟,日常生活中我們可有針對性地滋補五臟。 早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了“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飲食調養的原則,同時也說明了五谷雜糧在飲食中的主導地位。其中“五谷”是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種谷類、豆類等,俗稱“五谷雜糧”。但“五谷為養”的思想壹直沒變,即提倡大家多吃壹些五谷雜糧以補益五臟,調養脾胃。那麽如何食用五谷雜糧才能發揮它們最大的養生功效呢? 綠豆補肝 在五谷中,綠豆最滋養肝臟。綠豆因種皮的顏色為青綠色而得名。綠豆是豆科壹年生草本植物,壹般秋季成熟上市。 綠豆含有多種維生素、鈣、磷、鐵等礦物質。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還具有非常好的藥用價值,有“濟世之良谷”的說法。 綠豆的營養價值超高,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像綠豆粉可以治療瘡腫燙傷;綠豆皮可以明目;綠豆芽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綠豆湯,不僅能增加營養,還對腎炎、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腸胃炎、咽喉炎及視力減退等病癥有壹定的療效。 《黃帝內經》說,肝居東方,其色青,主生發。綠豆味甘、性涼,歸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暑熱煩渴、濕熱泄瀉、水腫腹脹、瘡瘍腫毒等。現代人工作壓力比較大,生活沒有規律,經常熬夜,喝酒、吃肉過多,因此肝易犯升發太過之病,也常犯肝火過旺之病。 常食綠豆粥,可以清肝火,制肝升發太過。有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發火等癥狀的人,更宜常食。另外,綠豆湯中,加入枸杞子、菊花沖泡,常飲,既清肝明目,又養肝血之不足,還可以降血脂、降血壓,治頭暈。 什麽人最適宜吃綠豆食品呢?--中毒者、眼病患者、高血壓患者、水腫患者、紅眼病患者最適合食用。 綠豆雖好,可也不是什麽人都適合的哦,因綠豆性寒涼,素體陽虛、脾胃虛寒、泄瀉者慎食。 綠豆的使用方法很多: 1.綠豆可與大米、小米摻和起來制作幹飯、稀飯等主食,也可磨成粉後制作糕點及小吃,比如綠豆糕等; 2.綠豆可制成細沙做餡心; 3.用綠豆熬制的綠豆湯,更是夏季清熱解暑的飲料; 註意事項 1.服藥特別是服溫補藥時不要吃綠豆食品,以免降低藥效; 2.未煮爛的綠豆腥味強烈,食後易惡心、嘔吐; 3.經常在有毒環境下工作或接觸有毒物質的人,應經常食用綠豆來解毒保健。 4、綠豆雖好,由於它屬寒性,所以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5、綠豆不宜煮得過爛,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遇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功效; 6.綠豆忌用鐵鍋煮。 高粱養肝 中醫認為高粱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動物實驗證明,高粱具有養肝護肝的作用。脾胃虛弱、小兒消化不良者,可取高粱面在鍋中焙黃,然後熬成粥服用,小兒壹般壹次不超過半兩面,每日3次。 高粱做點心 《紅高粱》曾經讓壹代人對高原有壹種獨特的情懷,但是或者您怎麽都不會想到,這樣壹種粗獷的食物,最適合的吃法竟然是做點心。 高粱米做粥做飯,都顯得略粗糙了壹些,但是磨成面粉做成點心,則細膩營養了很多。高粱米最適合做壹種叫高粱粑的點心,就是把高粱米磨成粉後加入泡打粉、白糖、雞蛋和適量水調到黏稠,揉成面團,把高粱面團按平蒸熟,下油鍋稍炸,撒上芝麻即可。 高粱粑對於壹些胃腸功能略差的人來說不好消化,可以嘗試做壹些高粱羹,比如在做銀耳羹或者玉米羹的時候放上壹點點高粱,可以讓原本就很營養的羹湯更增加壹些豐潤的口感。 大米潤肺 大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陰潤肺、除煩渴的作用。古代養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於津液的生發,可在壹定程度上緩解皮膚幹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效果更好。 小米養脾 點擊圖片查看下壹頁 由於小米不需精制,它極好地保存了自身營養成分。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