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桂菜進不了中國八大菜系?
現在,全國各地的街頭都有越來越多的廣西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甚至精致的廣西菜,但除了桂林米粉,其他的似乎都在獨自掙紮求存。廣西美食是什麽?之前我從來沒想過什麽是桂菜,有什麽特色,就像我們從來沒想過什麽是“廣西話”,因為桂菜太復雜了。廣西東南部屬於粵菜,西北部屬於川菜。桂菜到底是什麽?廣西人喜歡吃米粉,但是除了桂林米粉,誰知道大江南北廣西的其他米粉?誰知道牛腩粉,螺螄粉,牛肉粉,酸粉——很少。慢慢地,我了解到了檸檬鴨、苦瓜、豆腐、牙簽肉、烤魚、芋頭紅燒肉、酸筍牛柳等。,除了牛肉和鹽焗雞,但是為什麽在廣西以外沒人了解廣西美食?為什麽廣西美食不能上全國菜單?北京有上萬家川菜館,北京的餐飲幾乎被川菜、湘菜、粵菜、東北菜占據。這些地方特色為當地創業和就業創造了巨大的機會。比如,僅在北京從事川菜的四川人就有近50萬,相當於玉林市的人口和南寧市中心的人口。中國有近1000萬四川人從事川菜及川菜相關工作。為什麽桂菜沒有自己的菜譜?為什麽在大城市很難找到桂菜的痕跡?可能有人會說,桂菜沒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屬於粵菜和川菜的重疊區。這顯然是壹種不自信的說法。福建壹個小小的沙縣,靠幾個小餛飩就能發大財。廣西菜肴豐富,為什麽米粉沒有自己的壹片天地?眾所周知,菜系,也稱為“幫菜”,是指具有鮮明地方風味並被社會認可的中國菜系,通過長期的選材、切制和烹飪等技能演變,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中餐菜系是指某壹地區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飲食習俗的差異而形成的壹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為全國各地所認可。烹飪中有許多流派。魯川蘇粵四大菜系形成較早。後來浙菜、閩菜、湘菜、徽菜等地方菜系逐漸出名,從而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閩菜、江蘇菜、浙菜、湘菜、徽菜(此段從百度網站改選)。很多人說桂菜只是家常菜,很難做到優雅。又或許是桂菜受粵菜影響大,雷同太多,沒有自己的特色。但我不這麽認為!我是廣西桂林人,我們知道廣西美食由南寧、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菜系和壯、瑤、京、侗等少數民族菜系組成。少數民族的小吃和小吃很有特色。菜品用料獨特,制作獨特。而且兩廣在語言、飲食等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很多人把廣東菜等同於粵菜。但桂菜不是粵菜。廣西人口味比較重,沒有廣東菜那麽清淡,但自然接近廣東菜,在飯店吃飯就是這樣。廣西也有很多特色菜或特色吃法。比如橫縣的生魚就比較有特色,廣西風味的水煮雞各個城市不壹樣。也可以說,桂菜在壹定程度上模仿了粵菜,但經過改良,適合當地人的口味,並加入了大量的地方特色菜。廣西美食南北差異很大。桂北菜和粵菜是壹天壹個菜,什麽都喜歡放辣椒。不滋養;桂中南部的食物比較清淡,但各縣市差異很大,不能壹概而論。玉林和梧州沒那麽辣。五洲菜也受到客家菜的影響。南寧和柳州的菜更多樣。柳州熱,南寧酸;廣西南部的北海、防城港、欽州靠海吃海。總之有個規律——從南到北越辣,受粵菜影響大,但和粵菜不壹樣。(此段應選自百度網站)我們知道粵菜,即粵菜,由廣府、客家、潮汕三種風味組成,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粵菜館。在國內外影響很大。不僅在港澳,在世界其他國家,大多數中餐館都以粵菜為主。粵菜是中國第二大民間菜系,僅次於川菜。在國外,它是中國的代表美食。粵菜以廣府風味為代表。壹個菜系的形成與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烹飪特色是分不開的。同時也受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用擬人化的方式形容“八大菜系”:江浙菜像江南美女;魯皖菜就像古拙的淳樸北方健漢;粵菜、閩菜像浪漫優雅的公子;川菜和湘菜就像是有著豐富內涵和才華的名人。(此段摘自百度網站)廣西人都知道,桂菜也是風味獨特,歷史悠久,味道鮮美,品種繁多,但並未進入中國八大菜系。原因是什麽?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吃的人少,所以很少有人認可桂菜。而且廣西只出了桂林米粉,其他菜都是壹家獨大。沒有統壹的整體,自然無法形成壹個菜系。但如果廣西美食能團結壹心,融合地方特色,形成統壹菜系,那麽廣西美食壹定能端上中國名菜的餐桌!2010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