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2日,讓彭日夜思念的陳賡終於來到了誌願軍總部。
為了召回在越南抗法的陳賡,周公和彭總心急如焚。在他們心目中,除了陳賡,似乎沒有人能改變。
陳賡壹生都是傳奇:東征時救過江的命,長征時救過周公的命,抗日戰場上救過劉帥的命,解放時期帶領太嶽兵團救過延安。在太行山區,陳賡還是彭總與蒲的媒人。
陳賡的到來,主要是幫助彭總解決誌願軍的“兩難”:進攻還是防守?怎麽攻防?
陳賡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壹波三折。
1951三月,陳賡率第三兵團入朝。不想腿傷復發,只好先回北京治療,再去大連休養。直到6月,他才以誌願軍第二副司令員的身份參戰。8月22日到達第三兵團,9月2日到達治四。
彭總壹見陳賡,喜出望外,稱贊他打了日軍、法軍、美軍,打遍天下無敵手。
夏秋之交的半島,暴雨成災,鐵路公路被沖毀。美國聯軍正在增派部隊,為新壹輪進攻做準備。隨著楊成武第20兵團到達前線,誌願軍總兵力近100師,是美軍的兩倍。實力大增,主席醞釀第六戰。
但彭總對發動第六次戰役非常猶豫。起初鄧華等人建議防守為進攻,但不贊成繼續進攻,用自己的缺點攻擊別人。其次,鄧華等人傳達了主席“零敲糖果”的戰術思想,但如何落地還是未知數。
陳賡壹向以“詭計”聞名,於是彭總向周公再三請求,終於將陳賡召上抗美援朝戰場。
抗戰時期,陳賡讓日本人恨得牙根癢癢,在坦克上寫下了“獻給三八六旅”的字樣。
彭總經理說,誌願軍面臨的防守和進攻問題,特別是主席派的20兵團,不打不行。
抗戰期間,周希漢(左)和陳賡(右)在戰鬥結束後合影。兩人都佩戴了很多戰利品,身後的士兵戴著繳獲的日軍90式頭盔。
陳賡以百團大戰和上黨戰役為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進攻和關家庵戰爭中,巖土工程吃了不少苦頭。欺騙戰役、淮海戰役以及中野、華野近乎被迫的作戰,對全殲集團和杜集團起了奇效。
彭主席點點頭,“以戰促和”是主席發起第六次戰役的原因。但誌願軍進攻如何突破聯軍的現代防禦,在“崇拜攻勢”下如何保證現有成果?如何以守代攻,為站立運動體構建防禦體系?
陳賡邊境戰役,法軍8000人被俘,法軍在越南北部邊境的防禦體系崩潰。經過抗日、解放、援越抗法三個階段,陳賡對如何破敵防禦、如何以守攻有著深刻的見解。
既然大家都傾向於防禦,陳賡對如何構建防禦體系就有了清晰的思路:巖土工程,挖坑!
經過前五次戰鬥,誌願軍消滅了不少敵人,但在飛機、坦克、火炮下也損失慘重。
第五次戰役後,盟軍和中朝聯軍在三八線達到了相對平衡,暫時誰也無法打破這種平衡。
聯軍的優點是海空軍和強大的火力,缺點是士兵怕死怕戰。誌願軍的優勢是“不怕苦,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和經過錘煉的強大軍隊。瓶頸是相對落後的後勤保障體系,海軍和空軍幾乎為零。
彭老師曾經很欣賞美韓聯軍的現代立體防禦體系,尤其是工事構築的防禦體系非常先進。
陳賡向彭先生建議:主席說我們互相打,他投他的原子彈,我們投我們的手榴彈。既然我們的優勢是體育防守,那就充分發揮我軍“巖土工程”的優良傳統,在三千裏的山河中舉行挖坑大賽吧。
自保而攻敵,陳賡的對策是各走各的路,盟軍修墻,誌願軍自掘坑!
彭總聽到陳賡的想法後非常高興。誌願者可以放棄第六次運動,專註於自己的運動防守。
壹個英雄三個幫派,陳賡沒有專業人士是無法構築立體防禦的。
這個人就是被彭總三次點名的我軍“工兵”鼻祖王耀南。1934年,為了掩護主力長征,紅軍兩萬人利用地道戰在蘇區的松茂嶺停留7天7夜,安全轉移。飛機大炮的中央軍有二十萬人,壹個月只前進了四十裏。
1952年4月8日,周公與王耀南通話,談及這半年來朝鮮戰爭的經歷。在此之前,誌願軍壹直在打運動戰,但由於半島面積狹小,高山峻嶺滲透不便,加上美韓機械化運輸的優勢,無法再打運動戰。
周公安排王耀南去開城門戶馬良山,測試他是否能像蘇區壹樣在山區進行“地道戰”。
為了準備專門的機器設備,周公指示王耀南用黃瓜、西紅柿、栗子和核桃換取500臺蘇聯空氣壓縮機和大量風鎬。1951 9月7日,王耀南隨第23兵團入朝,將這些硬件帶到抗美援朝戰場。
1951 9月18日,美韓發動“絞殺戰”轟炸北方鐵路線。
1951年10月,陳賡因病回國。1952年3月,陳賡回到前線,代替彭將軍做手術。這壹次,除了主席提出的“把牛的皮敲掉”的設想外,還完善了防禦體系:第3兵團指揮第38、15、63兵團,第20兵團指揮第68、67、12兵團,平康、金華、淮陽等地220km長、20km深的“蜂巢”防禦,令盟軍望而興嘆。
1952年6月,陳賡被校長召回,創辦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壹年零三個月後,被錢學森譽為“世界奇跡”的新中國第壹所綜合性軍事工程學院成立,堪比清華北大。
抗戰時期,幽默的陳賡預言自己活不過60歲。1952大年三十之前,我又和下屬談了壹次。雖然我身體很好,但我知道我活不過60歲。19613月16日,陳賡因心肌梗塞英年早逝,享年58歲。
陳賡在上海科特時,開國將軍李克農是個生死攸關的人物,他在隱蔽戰線上作戰,從不攜帶槍支。聽到朋友病逝的消息,“特工之王”把酒杯壹摔:“陳賡不在,喝酒沒意思!”
1962年2月,傳說中的“特工之王”帶著好朋友駕著吊車西去。
深耕戰爭歷史,弘揚正能量。冰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