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說到食物屬性,中醫有所謂的“四氣”,即食物進入體內,會有“寒、熱、溫、寒”的功能。如果不溫不寒,則屬於“平”,每種水果都有各自的屬性,壹般分為“溫”、“寒”、“甜”三類。
溫熱的水果
所謂溫性水果,是指熱量密度高、含糖量高的水果。食用後,肝臟內葡萄糖磷酸化反應加快,肝糖合成增加,胰島素與呋塞米的比例增加,脂肪酸合成提高,甘油三酯合成也提高。當肝臟充滿脂肪和糖分要送出時,就容易上火,身體能量增加,就“熱”了。
溫性水果有:棗、板栗、桃、杏、桂圓、荔枝、櫻桃、石榴、菠蘿等。熱體質的人要適量吃這種水果。
涼性水果
虛寒體質的人慎用此類水果。寒性水果有:橘子、橙子、菱角、香蕉、雪梨、柿子、百合、西瓜等。
甘平水果
甘平水果有:葡萄、木瓜、橄欖、李子、洋李、枇杷、山楂、蘋果等。這種水果適合各種體質的人。
從中西醫角度看水果
中醫——中醫強調陰陽平衡和諧,所以熱體質的人要多吃寒涼的食物,寒體質的人自然要多吃溫熱的食物。吃水果的原理是壹樣的。同時,地形和氣候也會影響生理和飲食。比如廣州是亞熱帶,盛夏很難熱起來。由於天氣炎熱和地熱的影響,人們經常會頭痛、體熱、口渴和心煩。為了達到平衡,最好吃壹些寒涼的食物。
西醫——西醫不太講體質和食物屬性。如果患者吃了壹些水果後感覺不舒服,就不適合,應該避免。
任何壹種水果吃多了,身體再好,也會吃不消。比如蘋果,雖然我們常說“壹日壹蘋果,醫生遠離”,但是吃多了會傷脾胃。此外,吃太多荔枝會降低消化功能,影響食欲,產生惡心、嘔吐、出冷汗等現象;杏子食用過量會上火,誘發痘痘;因為瓜果含有大量水分,吃多了會稀釋胃液,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荔枝、龍眼吃多了容易上火,容易煩躁。均衡飲食不僅要註重“質”,更重要的是要在乎“量”,所以吃飯的時候記得開動腦筋,仔細考慮是否適合自己。下面給大家介紹壹下各種常見水果中含有的成分,其中有壹些是不適合多吃的。
柿子——含有大量的鞣質和柿粉,鞣質有很強的收斂作用,便秘患者不宜多吃。另外,空腹吃柿子或吃螃蟹後吃柿子,容易產生柿子石。因此,胃炎、胃酸過多、脾胃虛寒的患者,以及空腹後疲勞者,最好不吃或少吃柿子。
蘋果——含有大量的糖和鉀鹽,攝入過多不利於心腎保健。冠心病、心肌梗死、腎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香蕉性寒,含鈉鹽較多,患有慢性腎炎、高血壓、水腫的人應謹慎食用。由於香蕉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西瓜——含水量高,是盛夏解暑的好水果,但肉涼,老人和體弱者多吃容易腹痛或腹瀉。心力衰竭、水腫嚴重的患者不宜多吃。
柑橘——寒性及胃、腸、腎、肺功能不足的老年人不宜多吃,以免誘發腹痛、腰膝酸軟等癥狀。橘子吃多了容易上火,引起口腔生瘡,紅腫,誘發痔瘡。
荔枝——如果連續大量食用,會使人面色蒼白,出現頭暈、心悸、冷汗、打哈欠、乏力等癥狀。這是由荔枝引起的外源性低血糖引起的,醫學上稱之為“荔枝病”。
榴蓮——榴蓮可能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因為它熱滯,相當幹燥,不適合燥火重的年輕人;但它的進補價值相當高,有滋補強身的作用。可治心寒痛、胃痛、皮膚病。用來燉雞湯,又香又甜,對體虛怕冷的老人最滋補,壹湯見效。記住,有腎臟或心臟疾病的人應該少吃榴蓮。
飯前最好吃水果。
飯前30~40分鐘吃水果或喝1杯果汁,可使進餐時吸收的熱量比平時減少20%~40%左右。如果按照這個範圍減少每餐的熱量攝入,會有明顯的減肥效果。
吃水果時要洗凈去皮。
果農為了防蟲,會噴灑農藥,果皮很有機會積累農藥殘留。如果長期食用未清洗的水果,體內的有毒物質會大大增加,輕則出現嘔吐、腹瀉、厭食、胸悶、皮膚過敏等反應,重則造成腸胃損傷,危害人體健康。所以,吃蘋果、梨等水果時,最好削皮吃。
不適合和海鮮壹起吃。
海裏的魚、蝦、藻類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豐富的鈣、鐵等礦物質。如果與含鞣酸較多的水果(如石榴、山楂、柿子、橄欖、葡萄、酸柚、檸檬、杏、海棠、李子、酸梅等)壹起食用。),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容易使海鮮中的鈣、鐵與單寧酸結合。這種物質會刺激胃部,引起不適。嚴重時,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和腹痛。因此,這些水果不宜與海鮮同時食用,宜在2~3小時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