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鵪鶉品種
鵪鶉的種類很多,按照現代經濟用途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蛋型和肉型。蛋型主要品種有:1,日本鵪鶉,又稱日本改良鵪鶉;2.朝鮮鵪鶉;3.中國白羽鵪鶉;4.黃羽鵪鶉,即隱性黃羽鵪鶉;肉用型主要品種有:1、法國巨肉鵪鶉、2、沙威麥肉鵪鶉。我市蛋型主要品種為朝鮮鵪鶉和中國黃羽,肉型主要品種為法國巨鵪鶉。
二、鵪鶉配種的準備
鵪鶉舍建築
1.建設地點:選擇地勢高、排水好、土質好、背風向陽、遠離汙染、水、電、交通方便的地方。鵪鶉舍最好朝南,以利於采光和通風。通往鵪鶉舍的道路應平坦,但不應過於靠近主幹道,並應避免交通及其他噪音的幹擾。
2.屋面:要求屋面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溫性,便於雨水排水。最好用瓷磚砌築,先抹灰後掛瓷磚,屋頂要有吊頂,有利於冬季保溫,夏季隔熱。天花板距地面2.2-2.4m高。
3.墻面和地面:磚墻更好,保溫性能好,經久耐用,容易清洗消毒,但成本較高。如果使用成本較低的石材墻體,保溫性能較差,水蒸氣凝結在墻體上,不易散發。所以在使用石墻的時候,需要在墻上抹壹層麥稭泥,然後用石灰乳粉刷,這樣可以增強防潮性和保溫性。
(2)籠子準備:
1,鵪鶉籠:主要用於1-15日齡的鵪鶉。籠壁和籠頂可用木頭和鐵絲制成,並配有專用的餵食槽和水槽。小型育雛籠的尺寸壹般是100 cm?57厘米?43 cm,帶活動門,可疊4 ~ 5層,每層有承糞板。熱源可以是煤爐加熱和管道加熱。
2、鵪鶉籠:主要用於商品鵪鶉,規格為100 cm?57厘米?17厘米。
3.鵪鶉籠:壹般4-5層,每層長100厘米,寬57厘米,高22厘米。
(3)消毒:鵪鶉舍內的地面、墻壁及各種設備應先消毒。現場可用石灰消毒,辦公室、宿舍用百毒殺1: 200消毒,籠子用1: 300配制的殺菌消毒劑消毒,疫情用1: 200殺菌消毒劑噴霧器消毒。糞便要用苛性鈉消毒,暫時存放。在進入鵪鶉之前,也要進行熏蒸消毒。消毒時,鵪鶉舍的門窗要關好,所有進、出氣孔要堵嚴。根據鵪鶉舍的容積,按照每立方米28ml福爾馬林的比例熏蒸消毒。(有熱源時,加入等量的水加熱蒸發;無熱源時,每立方米28ml福爾馬林和28ml溫水混合後加入14g高錳酸鉀)。
第三,鵪鶉的孵化
1,溫度。溫度是孵化最重要的外部條件之壹。溫度決定胚胎的生長發育,影響雛鵪鶉的存活。溫度過高或過低不僅直接影響孵化率,嚴重時還會導致胚胎死亡。立體培養箱整批孵化溫度為:1?14天,38.5℃,壹般冬季38.3-38.5℃,夏季37.9-38.2℃;15號?17天,34-36℃。保溫箱的溫度也會影響保溫箱的溫度,所以保溫箱也要保持幹燥,溫度20?25℃為宜。
2.濕度。濕度對胚胎發育也有很大影響。濕度過低,蛋內水分蒸發過多,胚胎附著在胎膜上,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和孵化,孵化出來的鵪鶉又瘦又矮。如果濕度過高,蛋內水分不能正常蒸發,阻礙胚胎發育,孵化出來的鵪鶉肚臍大,沒有精神,生命力差。壹般要求培養箱內的相對濕度前期為55%-60%,後期為70%。濕度可以通過水盤的數量和水盤中的水量來調節。培養箱內的濕度也會影響培養箱內的濕度,所以培養箱內的相對濕度最好保持在60?70%。如果濕度太低,可以在地上灑水。如果濕度過高,應加強通風,促進水分分布。
3.通風。隨著胚胎的生長發育,其需氧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在增加。孵化箱內要做好通風,補充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尤其是孵化的中後期,否則會出現很多死胚和畸形鵪鶉。保育箱中的通風可以通過保育箱上的進氣孔和出氣孔來控制。孵化初期可以關閉進出氣孔,中後期要經常打開進出氣孔,進行頻繁通風。但是註意不要有氣流或者太多的空氣。
4.轉動雞蛋。鳥類在自然孵化過程中會不斷翻蛋,可以將巢邊的蛋與中心的蛋進行交換,使孵化出的蛋受熱均勻,有利於胚胎發育,避免胚胎與蛋殼粘連。因此,在用機器人工孵化家禽時,翻蛋成為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可以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和質量。翻蛋的方法、要求、次數和時間因孵化器類型和胚胎年齡而異。
把蛋從孵出的那天壹直翻到2?3天菜落的時候,壹般是日夜翻蛋。12次。在實際生產中,雞蛋往往白天每小時翻1次,晚上每三小時翻1次。雞蛋轉角要求轉90度。
5、冷雞蛋。在孵化過程中,胚胎在發育的中後期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孵化溫度高時,先將蛋冷卻,不要馬上翻蛋,以降低死胚率。冷蛋可以改變保溫箱內的空氣,降低機器的溫度,排除機器內的汙濁氣體。但較低的溫度可以刺激胚胎發育,增強鵪鶉未來對外界溫度的適應能力。妳通常需要每天冷卻雞蛋兩次。冷卻雞蛋的時間因孵化期和季節的不同而不同。在孵化初期和冬季,給蛋降溫的時間不宜長;在孵化期後期和夏季,冷卻蛋的時間要長壹點。雞蛋平均冷卻時間10?20分鐘,冷卻雞蛋,直到雞蛋溫度下降到30?35℃時停止。
6、據蛋。為了知道胚胎是否發育以及如何發育,壹般需要在孵化過程中取兩個卵子。
蛋的第壹張照片(頭像)是在蛋孵化後五天進行的,目的是檢查蛋是否受精,以排除無精子蛋。發育正常的胚胎卵有壹個透明的氣室,其余呈淡紅色。用蛋形發光器透視,可以看到心臟的紅點以後會形成,還有以紅點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樹枝狀血絲。未受精卵的蛋黃懸浮在蛋的中心,蛋體是透明的。精卵混濁,還可見血環、血弧、血斑或血管破裂。這是壹個胚胎發育異常的卵子,應該取出並清除。
蛋的第二次照射(第二次照射)在孵化後約10天進行,以便檢測死胚蛋。此時胚胎發育正常的卵的氣室變大,邊界明顯,其余部分為黑暗。死胚卵在卵內呈現深色陰影,兩端發亮。容易識別。
由於照射蛋的時間稍長,容易使蛋溫驟降,尤其是在冬季,所以必要時提高室溫,以免影響孵化率。如果卵子受精率在90%以上,就不用給卵子拍照了。或者第壹張照片證明卵子的受精率很高,第二張照片可能拍不出來。這樣既可以降低種蛋的破損率,又可以節省人工,孵化質量也不會受到影響。
壹般鵪鶉蛋用專門的蛋照明器照明,蛋也可以用蛋照明器照明。
7.放下盤子。蛋孵化到14?15這壹天把蛋從蛋盤移到孵卵盤,這叫掉蛋。
掉盤的雞蛋要平放在幼盤上,掉盤的雞蛋數量不能太少、太少、溫度不夠;但也不能太多。過多容易導致散熱不足,新鮮空氣供應不足,導致胚胎熱死或窒息。
把掉下的蛋放平後停止反應,溫度保持在35-36℃左右,等待小雞出來。如果溫度不夠高,可以用棉氈或棉胎蓋在雞蛋上增加溫度。壹般夏天35℃,冬天36℃。
8.沈思。如果孵化條件適宜,孵化卵在16天開始啄出,孵化高峰在17天。用立體孵化器孵化壹般需要20小時左右。
鵪鶉剛出殼時,渾身濕透,疲憊不堪。但是幾個小時後,羽毛幹了,體力恢復了。鵪鶉會跳來跳去,非常活躍。當孵出的鵪鶉超過50%時,要對孵化出的鵪鶉進行檢測,防止未孵化出的胚蛋受到它的幹擾。孵化後的雞(蛋鵪鶉)應為雄性,單獨飼養。
培養箱內的溫度為35-36℃,取出的鵪鶉不宜突然放在寒冷的地方,而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培養箱或籠子裏,充分休息和恢復。如果要把鵪鶉苗運到國外,就把雛鵪鶉放在專門的運輸箱裏,及時運出去。無論是育雛箱還是專用運輸箱,都無法鋪設光滑的紙張。因為年幼的鵪鶉很難站在光滑的表面上,所以它們的腳很容易滑倒和分開,時間長了鵪鶉的腳會變得畸形。所以要用麻袋布或者粗棉布之類的東西做墊料。
9.清算。孵化後的蛋殼?毛蛋?、拍紙簿等。應及時清除,然後是孵化室、保溫箱、蛋盤等。應該清洗幹凈並晾幹。第二次使用前再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