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有壹個傳說:相傳月亮上廣寒宮前的桂花樹生長茂盛,高達500多尺。下面有壹個人經常砍,但是每次砍完之後,砍的地方馬上就合上了。
千百年來,這棵月桂樹永遠不能被砍倒。據說砍樹的人叫吳剛,漢代西河人。他曾經跟隨修道中的神仙,去了天堂。
但當他犯了壹個錯誤,神仙把他貶到月宮,每天做這種徒勞的艱苦工作作為懲罰。在李白的詩中,有“欲在月中,自付寒”的記載。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太多的說法。不管是哪壹種,8月15日,人們仰望天空中像圓盤壹樣的明月,其實是為了寄托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中秋節的傳說: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群眾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奮起反抗元朝。朱元璋聯合各種抵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嚴密,消息傳遞起來非常困難。
軍事家劉伯溫想出壹個計策,命令部下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進餅裏,然後派人分別送給各地起義部隊,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夜響應起義。起義那天,所有的反抗者壹起響應,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久,徐達攻占元朝,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極了,趕緊傳話下去,說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全體將士要與百姓同樂,並且要把當年開戰時偷偷送來消息的“月餅”作為時令糕點送給大臣們。此後,“月餅”的制作越來越精細,品種越來越多,如碟狀,成為饋贈佳品。中秋節過後,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傳說:玄宗去月球旅行
相傳唐玄宗、沈和洪都道士都在中秋節賞月。突然,唐玄宗提出了參觀月宮的想法,於是石天照做了,他們三個開始去青雲和漫遊月宮。但皇宮戒備森嚴,無法進入,只能遠眺長安皇城。這壹次,我突然聽到了童話般的聲音,美麗而美妙,動人!唐玄宗對旋律壹向熟悉,所以把它背在心裏。這恰恰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聽幾回!”以後,玄宗在月宮回憶仙娥的音樂和唱腔,自己作曲編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彩羽”。
中秋節的傳說:獨飲明月
詩人李白在《獨飲花間月》中描寫了自己。“給我帶來我的影子,讓我們三個”這句話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大膽的情懷。《施立誌解》:“此獨飲明月,虛懷若谷也。”詩人上臺,背景是花房,道具是壹壺酒,詩人的角色只有他自己,動作是壹個人喝酒,加上“不相親”的字樣,場面十分單調。於是詩人突然心血來潮,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甚至自己,都變成了三個人,舉杯暢飲,冷清的景象變得熱鬧起來。
俗話說,月圓之夜好事多,流傳千古,後人傳誦,各自為後人留下佳話。人人稱贊,廣為傳播。8月15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