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學名:Delphinidae)是與鯨魚和鼠海豚密切相關的水生哺乳動物,大約於1000萬年前的中新世進化而成,廣泛生活在大陸架附近的淺海裏,偶見於淡水之中。各種海豚的長度從1.2米到9.5米,重量從40千克到10噸不等,主要以魚類和軟體動物為食。中國沿海已知有18種海豚。
海豚有著看起來友善的形態和愛嬉鬧性格,在人類文化中壹向十分受歡迎。
海豚的外形特征
海豚是小到中等尺寸的鯨類。體長約1.5-10米,體重50公斤-7000公斤。雌性通常比雄性大。多數海豚頭部特征顯著,由於透鏡狀脂肪的存在,喙前額頭隆起,又稱“額隆”,此類構造有助於聚集回聲定位和覓食發出的聲音。壹些海豚雖有額隆,但喙部較短,隆起的前額僅勾畫出方頭外觀,多數海豚的體型圓滑、流暢,有鉤狀彎曲的背鰭(也存在其他形態)。某些海豚體表有醒目的彩色圖案,另壹些則是壹致的圖案色彩。[1]
通常,鼠海豚(porpoise)被用於和海豚相關的物種,它們沒有形態完好的喙吻,頭部近似方形、體型較短粗。大多數海豚的喙部形態顯著,體纖細呈流線型。海豚頭骨的面部凹陷寬闊,上頜骨後端自喙上延伸,鱗骨顴突小,被擴大的上頜骨和額骨遮掩,喙部形態從寬短到狹長各不相同。下顎與分支融合長度不超過40%。上齒列後偏,牙齒橫截面呈圓形,較多,齒式:0/2~65/58。
河豚
河豚,為哺乳綱,鯨目,淡水豚總科動物的統稱[1] 。淡水豚總科(Platanistoidea)擁有四個棲息於淡水河流及河口的現存品種:當中三個生活在淡水河中;而另外壹個品種,即普拉塔河豚(拉河豚)則是生活在鹹水河口及近岸海洋,然而,於科學分類中,它仍被列入淡水豚總科而不是海豚科。有部分海豚於海洋或河流的環境中皆可生存,例如亞馬遜白海豚(俗稱“土庫海豚”)就能夠適應二者的生態環境。然而,這些海豚並不列入淡水豚總科,亦不會被視為真正的淡水豚。未成年的淡水豚為灰色,成熟後就會變為粉紅色。[2] 淡水豚是哺乳動物裏面最親和人類的哺乳動物,可愛。
特別註意:河豚為哺乳動物,無毒;有關同音而且有毒的魚類,見“河鲀”。
河豚習性特點河豚的體形比海豚大,它們可以長到3米長。與海豚不同的是,它們的頭部可以旋轉90度,這使得它們在復雜的河道中占據優勢。有時它們也和海豚壹樣,集體追趕魚群從而提高捕食效率。它們的頜部有敏感的毛發,據說這是它們在淤泥中捕食甲殼類動物的觸感器官。它們擁有寬大的胸鰭,從而提高了它們在狹窄河道的靈活性;再憑借尾鰭,它們的速度也能在短時間內達到23km/h。
海豚好河豚的誤區分析現代動物分類學已經有了明確界定,河鲀與河豚實際上是不同綱的兩類水生動物,[3] 通常以為成壹種。河鲀屬魚綱,是鲀形目鲀科魚類的統稱,分布在近海及河流入海地段;有些種類的臟器和血液有劇毒(稱“河鲀毒素”)。而河豚則是哺乳綱淡水豚科動物的統稱,有白鰭豚等;它們主要生活在江河中,腹內臟器無毒。註意,這裏所講的“河豚”,並不是指有毒的河豚魚(即河鲀),而是淡水豚類(屬水生獸)的統稱;人們熟知的海豚,正好與之相對應。海豚沒有被稱作“海豚魚”的,因為它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