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的炒作都是以知名度的炒作為導向,而美譽度這個指標只要在可控範圍內就可以控制。毫無疑問,知名度是必要條件,美譽度是充分條件。因為只有有了人氣的積累,口碑質量這個指標才會發揮作用。
壹個成功的炒作案例,往往是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協同關系。而對企業炒作的控制不到位,往往是因為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控制出現偏差。這種不成熟壹般分為兩種:壹種是企業過於追求知名度,搞了壹個大話題,但是聲譽已經受損,炒作沒有保障;第二種情況,企業在維護聲譽上過於死板,而炒作的話題不夠刺激,受眾覺得撓頭,炒作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左手的知名度和右手的美譽度,當然必須兩者兼得。筆者認為,有效控制投機持續時間應遵循三個原則:
猜測角度:傾向比邪惡好
營銷專家吳指出,企業炒作的角度往往決定著整個炒作活動的方向,也影響著炒作的成敗。按照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的常規傳播規律,卓有成效的炒作首先要另辟蹊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走尋常路。
按照常規的推測,壹個話題需要正反雙方不斷的辯論才能讓它變得熱門。然而,壹些企業的炒作卻從歪門邪道的角度誤入歧途:為了將話題炒作成社會熱點,吸引新聞媒體報道,壹味挑釁公眾的道德水準和固有價值觀。雖然他們的人氣瞬間被炒熱,但是名聲卻下降了,四面楚歌。比如很多房地產廣告已經觸目驚心:“房價不會跳水,只做俯臥撐”“給不了她名分,那就給她房子”等等。完全站在大眾的對立面,到處被人喊打,以至於孤立無援。
事實上,炒作的例子在美國並不少見。美國某喜劇明星借日本地震炒作,在微博中寫道:“我剛和女朋友分手,但我並不擔心,就像那些日本人說的:‘很快又會有壹個出來’。”微博壹經發布,明星就成了眾矢之的,甚至失去了剛剛簽下的代言合同。在我國,範跑跑的案子就不用多說了,成為全民公敵也是不可取的。
作者趙認為,企業的立場和企業立場的角度有很大關系:妳可以完全媚俗,和大眾站在壹個方向上,所以可以獲得廣泛好評,但不容易脫穎而出;妳也可以完全站在大眾的對立面,成為大眾的敵人,讓所有人都看得到妳,但是風險很大,很容易身敗名裂。所以,很多善於炒作的公司,往往立場“斜”。這不僅能確保妳脫穎而出,獲得大眾的普遍關註;我沒有失去大家的支持,因為對於壹般的“傾斜”企業,公眾更願意糾正妳,而不是罵妳。
國際服裝品牌貝納通,壹直是壹個善於走歪門邪道炒作的品牌。為了表達貝納通沒有種族差異和節日的品牌價值觀,貝納通的廣告涉及許多敏感的社會話題,如蘇美冷戰、種族、艾滋病、宗教、環境汙染、難民、童工、街頭暴力等。,壹度受到許多評論家的攻擊,甚至在許多國家遭到廣告和法律投訴等激烈回應。貝納通的話題廣告雖然有爭議,但是很成功。正如外國雜誌所評論的,“貝納通的廣告創造了話題和新聞。被禁時,被新聞媒體免費刊登,節省了廣告費用;而它對人類現實某些方面的關註,也確實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盡量利用正面的熱點話題進行炒作。
很多企業在炒作口碑的時候,由於概念缺乏特色、炒作影響力不夠、受眾審美疲勞等因素,很多炒作活動都會很平庸。所以,名氣夠了,知名度卻上不去,這也成了很多品牌企業炒作不夠的另壹個普遍情況。
最近廣東某服裝品牌溫士特請旭日陽剛代言炒作,被很多人津津樂道。首先,《旭日東升》充滿了話題。剛登上春晚就巨大曝光,然後汪峰在商演禁止兩人唱《春天裏》;後來又爆出那英認為旭日陽剛在音樂風雲榜“不合格”,草根明星和實力派明星的相互炒作讓旭日陽剛不斷登上各大娛樂版的版面。旭日陽剛紅,在罵聲中紅的不是草根明星,非常難得。更重要的是,旭日陽剛的形象是積極向上的,在公眾中有很好的形象。
與孫中山簽約後,溫士特後來又贊助了孫中山的第壹部紀錄片《平凡的精彩》,於3月11零點在優酷上線,記錄了他們的北漂生涯。壹經上線,立刻受到了網友的熱捧,點擊率不斷攀升,而溫士特和他的口號“平凡的精彩”也得到了充分的曝光和認可。
建立實時監控和快速反應機制。
武文趙認為,炒作是企業整合營銷傳播的壹種半可控行為:壹方面,企業雖然可以控制炒作的內容,但無法完全控制消費者對信息的理解,因此在局部炒作中很可能出現傳播失誤;另壹方面,作為壹種低成本的營銷傳播方式,勢必要借助大眾主流媒體的力量,將地方性話題上升為社會話題,但總的來說,媒體的把關人角色使得企業無法控制信息的導向。
這意味著企業炒作的結束並不是整個信息傳播的結束。後期的輿情監測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進壹步考驗了企業的炒作技巧。
信息流向哪裏?輿論的走向是否與傳播的初衷背道而馳?企業炒作要第壹時間了解輿情情況,壹旦發現異常,需要立即處理。壹般快速反應基本有兩種方式,要麽快刀斬亂麻,迅速切斷與不利消息的聯系,適用於不利輿論已經病入膏肓的情況;要麽順勢而為,把話題指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把即將爆發的隱患苗頭擺出來。
歸根結底,控制炒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知名度和美譽度。很多時候,這個目標只是壹種理想狀態。但企業要把前期戰略方向的制定和後期的監控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炒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