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和家人朋友圍在壹個熱騰騰的火鍋裏,可以隨意打撈自己喜歡的美食,吃的無憂無慮,有氛圍。但很多人在享受了火鍋的美味後,往往會上火,出現咽痛、牙齦腫痛、舌尖、口腔潰瘍甚至消化道出血等癥狀,這就是所謂的火鍋綜合征。
如何健康地吃火鍋?1,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壹定要煮熟,同時要控制好火候。
邊吃邊涮,熱氣騰騰,火鍋帶給食客極大的滿足感。而很多健康風險往往在這壹點上就出來了。很多人都渴望吃到鮮嫩,不掌握火候,尤其是生肉。生魚往往壹燙就出鍋。
此時,那些寄生在肉類中的病菌或寄生蟲卵,通常不會被殺死而直接進入人體消化道,容易引起腸胃感染等疾病。
另外,如果不區別使用吃火鍋的餐具,也可能會致病。用於盛放生食的菜肴和筷子應與直接入口的餐具分開,生熟菜肴不能混放,以免從口中沾染病菌和疾病。
建議吃火鍋的朋友註意生熟有序,先洗菜,再吃肉,多吃熟食。漱口液應在沸騰的湯中徹底煮熟,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胃腸道疾病的可能性。
還需要註意的是,如果蔬菜長時間在火鍋中烹飪,其營養成分、維生素和氨基酸等。,很容易被破壞,會失去應有的鮮味。所以,如何保持火鍋菜的原汁原味,不損失營養,又符合衛生要求,掌握火鍋的火候並不容易。
2、葷素搭配,謹防嘌呤。
火鍋桌上,畜禽內臟食物較為常見,這種飲食習慣不利於健康。隨著農藥、化肥、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在食品生產加工中的應用,作為代謝器官的動物內臟含有最高量的病原微生物和藥物殘留,尤其是肝臟和肺部。此外,牲畜內臟、海鮮、牛羊肉、蘑菇等食材中含有大量嘌呤類物質,容易導致尿酸沈積在血液中,引發冬季“痛風”。
最好的辦法是吃火鍋,註意葷素搭配,多吃蔬菜、豆腐、白蓮等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既能去油去膩,又能降溫去火解毒,是人體滋補的“良藥”。
3、少喝老湯,保證健康。
由於動物內臟、肉類、海鮮等食材中所含的嘌呤類物質在湯中能充分溶解,過量飲用老湯易引起嘌呤沈積,經肝臟代謝為尿酸,導致腎功能下降,排泄受阻,誘發或加重痛風。所以吃火鍋的時候要多喝水,把尿酸排出體外。
4、配合飲食,冷熱常。
壹般來說,從火鍋裏撈出來的菜都很燙,壹不小心就會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很多人因為怕燙,趁熱喝壹大杯冰鎮啤酒或者冰凍飲料,但是這麽冷這麽熱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便秘。尤其是本身就有慢性胃病的人,更容易誘發慢性病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