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潛血呈陽性。原因是什麽?
如果糞便中有肉眼可見的血液,大部分人都會緊張地去看醫生,但糞便中有肉眼可見的“鮮紅色血液”,說明糞便形成後有血跡,沒有機會與腸道細菌混合產生氧化作用,所以很可能是痔瘡和肛裂,但不必擔心。
而糞便中已經變黑變黑的血不容易直接看到,壹方面是量不多,顏色變化可能不大,但卻隱含著更危險的疾病;例如憩室炎、胃腸潰瘍、結腸直腸息肉或結腸直腸癌。
雖然大腸癌的腫瘤由於糞便摩擦腫瘤,理應有鮮紅的血液,但由於通常血液不多,肉眼很難發現;大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含量異常”,也是初步判斷結直腸疾病的壹種方法。
大便潛血會是“吃血補血”引起的嗎?
在過去,使用基於愈創木酸的糞便潛血試驗(G-FOBT)。紅細胞* * *中含有的過氧化物酶產生氧化還原反應,改變試劑的顏色來區分。如果每天糞便中的血液超過6-20g,則為陽性。但這種做法受食物影響較大,容易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
比如含血、含鐵的食物和藥物,如生肉、內臟、豬血、鴨血等動物血液,或菠菜、葡萄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果蔬,或阿司匹林等鐵劑、抗凝劑,很容易檢出糞便中的血液,出現假陽性。
但目前免疫化學大便隱血試驗(I-FOBT)多用於檢測有抗原有抗體的人紅細胞存在,所以即使糞便中有鴨血也不會解讀為“人血”,鐵質食物也不會造成誤判,準確率遠高於化學方法。
大便潛血是陽性/陰性,那是/不是大腸癌?
大便潛血呈陽性。100%當然不能說壹定是大腸癌,但根據臺大醫院醫療團隊所做的統計,大腸癌患者的i-FOBT異常可能比壹般人群高7倍。此外,40% I-FOBT異常的患者在結腸鏡檢查後發現有腸潰瘍、結腸炎或結腸直腸息肉、結腸直腸腫瘤和結腸直腸癌。
但其實痔瘡和肛裂出血是最常見的出血原因,其次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上消化道潰瘍,所以很多人會認為只是“痔瘡”,不想做腸鏡,費時費力。
而i-FOBT是通過抗原和抗體來解讀的,紅細胞經過胃和小腸時,會因為消化液分解血液蛋白,使血液無法被檢測出來,所以基本無法判斷上消化道是否有疾病;大數據中也發現了痔瘡和肛裂出血,不會影響i-FOBT的判讀結果,所以i-FOBT是陽性,建議結腸鏡隨訪。
至於i-FOBT為陰性,對於壹般人來說基本是可以放心的,但畢竟i-FOBT對於大腸癌的檢出率還達不到100%。所以,如果妳發現自己連續7天以上大便很細,或者覺得自己經常出現腹瀉、便秘、消瘦、貧血等大腸癌的前兆癥狀,還是建議做個腸鏡確診。早期發現,大腸癌治愈率可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