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八大家鄉風俗是什麽?

八大家鄉風俗是什麽?

8種家鄉習俗:

1,把握周

抓周,東亞國家的習俗,起源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在孩子壹歲時預言嬰兒未來的習俗。新生兒壹歲時,各種物品放在孩子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的物品有筆、墨、紙、硯臺、算盤、硬幣、書籍等。到了現代,有的會放上鼠標、牙刷等現代物品,或者用影像卡代替實物讓寶寶抓取。

2.我喜歡我的公公和婆婆

中國北方的壹些地區,特別是陜北、甘肅、陜西等地,用鍋底的黑灰或化妝,把“xi公公”和“xi予言”的臉畫出來。兒子結婚那天,父母坐在家裏,等著鄰居回家,自己打扮壹番。全程中,鄰居可以隨意塗臉,公公婆婆則笑臉相迎,不反抗。公公婆婆開心,全家開心,家裏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3.劃壹艘幹船

旱船是中國民間表演藝術之壹。在山東、陜西、山西、河北等地逢年過節或慶典時廣為流行。是壹種模擬水中劃船的民間舞蹈。“旱船”是壹種模擬在水中航行的民間舞蹈。道具是根據船的外觀和形狀制作的木架子。在這個船形的木框周圍,裝飾著紅綢、紙花、彩燈、鏡子等等。劃手壹般是壹人,有時也有兩人、四人甚至七人,用鑼、鼓、鈸等打擊樂器到處表演。

4.舞獅是民族遺產。

舞獅又稱“獅舞”、“獅燈”、“舞獅”、“舞獅”,經常在節日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是中國各族人民眼中的吉祥動物,象征著吉祥如意。因此,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人們消災求吉的美好願望。

5.傣族潑水節的民族遺產

潑水節壹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節前後十天左右)舉行。西雙版納潑水節的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有潑水、趕鐘擺、賽龍舟、浴佛、誦經、漳哈唱歌,還有孔雀舞、白象舞表演。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瑤族人爬樓梯

瑤族歷來有女嫁男,戀愛自由的傳統。“爬樓”是瑤族獨特的婚俗,也是最具特色的傳統之壹。女孩到了戀愛年齡,父母就安排她們住吊樓。男青年來戀愛,需要爬上樓柱凸出的梁頭,進入吊樓與姑娘見面。小夥子回來的時候,還是順著柱子往下爬。人們把這種戀愛方式稱為“爬樓梯”。爬樓梯的規則很嚴格,已婚或訂婚的人不允許參加。

7.新娘過河

新娘過江是廣西北部龍勝自治縣流行的壯族婚俗之壹,要過“三關”“十門”。先談戀愛,再訂婚,然後才能結婚,這就是所謂的“三俗”。打招呼、唱歌、出門、過村寨、過河架橋、入門、唱歌、回門、回家、入洞房,稱為“十門”。“過河”只是“十門”中的第五個“門”,過了“十門”才能進洞房。結婚時,新娘過江過橋要請未婚男青年背她。擡新娘的人被稱為“水手”。

8.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的傳統民俗活動之壹。踩高蹺,俗稱綁柴腳,又叫“高蹺”、“踩高蹺”、“紮高腳”,是我國北方流行的群眾技能表演,在壹些民間節日中由舞蹈演員用長木腳綁在腳上表演。踩高蹺技藝精湛,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其表演可分為“文高蹺”和“武高蹺”。文學高蹺強調的是裝像和調侃,武學高蹺強調的是個人技巧和絕活。各地高蹺形成了鮮明的地域風格和民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