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每100g籽粒僅含水分5g、熱量2503J、脂肪54g、蛋白質19g、總碳水化合物20g、纖維3g、灰分3g、鈣234mg、磷500mg、鐵5mg、鈉4mg、鉀770mg、鎂625mg、維生素B0.24mg。
杏仁原產中亞,屬於幹旱半幹旱內陸地區,大陸性氣候。杏仁的栽培歷史約有6000年。早在公元前4000年,伊朗、土耳其等國就開始引種馴化杏仁。公元前450年,杏仁從希臘傳到地中海國家,甚至傳到歐洲,其中心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摩洛哥、突尼斯、土耳其、法國和意大利。目前全球約有32個國家產杏仁,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意大利、希臘、土耳其、敘利亞、巴勒斯坦、伊拉克、以色列、伊朗、中國、印度、烏克蘭、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突尼斯、摩洛哥、美國、爪哇、馬六甲、澳大利亞、好望角、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均有引種栽培。上述國家尤其是美國大規模種植杏仁始於19世紀後期。因為非洲菊等高產優質品種被陸續選育並應用於生產,開始大規模開發。因此,可以說,世界扁桃的育種、栽培、生產經營、科學研究等活動,也就是150年的歷史。
資料顯示,2001年,世界扁桃總產量為110000 t,其中美國的扁桃面積約為200000 hm,堅果產量為7210000 t,占當年世界扁桃總產量的65%。75%的產品出口到40多個國家,創匯5.87億元。2002年,全國杏仁總產量為72.6萬噸,主要品種有非派麗(約38%)、卡梅爾(約65,438+08%)、布特(約65,438+065,438+0%)、蒙特利(約5%)和米申(約4.5%)。目前杏仁產量高的國家除美國外,還有西班牙、希臘、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和葡萄牙。
中國有記載,杏仁的引種始於唐代。據唐代《酉陽雜記》壹書記載:“桃出波斯園,波斯稱女光樹,花實形桃,故稱偏桃。其肉不堪入目,仁甘甜,西域各國珍貴。”可見,1300年前的西域就有杏仁,並被視為珍寶,即杏仁出自桃。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說:“杏仁已歸故裏,今關西各地亦有之。”杏仁就是杏仁。如今,巴旦木的維吾爾語來源於波斯語Badam,巴旦木的名字由此而來。杏仁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長安的。沿途新疆、甘肅、寧夏、陜西都有栽培,但因戰亂和內地濕度大,在關內滅絕。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以中科院為代表的科研機構開展了壹系列扁桃引種工作,包括1956、1965、1974,其中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園在北京引種了十多個品種進行嫁接試種。從1964天津茶葉土特產進出口公司為了擴大杏仁出口,從意大利、法國、阿爾巴尼亞引進種子,委托北京植物園進行試驗。從1974開始,分別在北京、Xi和銀川引進接穗進行嫁接試種。1965北京植物園在河北省涿鹿縣楊家坪林場擴大試種成功的前蘇聯品種,1974在該地嫁接意大利品種接穗。各單位前期引進的植株基本都能生長並完成階段發育、開花結果。但由於這些省份氣溫高、濕度大,植株容易感染病害,枝條停止休眠較晚,越冬時易受凍害,因此果實產量大減。在河北省楊家坪林場試種生長良好,但因花多果少而未能發展。Xi安植物園也分別在秦嶺和大巴山設立了實驗栽培點,結果和北京差不多,但沒有大規模開發。
近年來,我國北方省份從75° 50 '(新疆喀什)到65° 438+022(遼東半島)、33° 45 '(陜西商縣)到43° 40 '(新疆伊寧)均有扁桃引種,但正常生長發育僅限於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蘇。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新疆,民間保存的杏仁比較零散,產量較低。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扁桃這壹珍貴資源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利用。新疆從前蘇聯、阿爾巴尼亞、伊朗、意大利和美國引進了壹些種子、接穗和幼苗。經過30多年的培育,大部分已經馴化成功。65438-0987,新疆扁桃商品基地建設列入國家林業項目。從1996開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也把發展扁桃生產作為南疆貧困縣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目前,新疆扁桃種植面積約為1萬hm,大部分采用農林間作模式種植,少數種植在園中,分散在房前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