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田的選擇
稻田養淡水龍蝦和池塘精養差不多,主要就是壹個水源的選擇,壹定要選水源充足、不受旱災、洪災影響,水質清新、無汙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陽光充足的稻田。但是需要註意周邊環境,精良不要選擇周圍有打藥的農田。
2、稻田的改造
壹般為了方便管理和投餵,我們都是按照現有排水渠作為壹個劃分。沿著田埂周圍挖深溝,壹般挖高50-60厘米,寬1米到1.2米的環流緩沖溝,並且把挖出來的土翻到田埂上,這樣堤壩就可以達到高度1米到1米2左右,寬80厘米左右。內側和池塘壹樣,做成坡型。並且根據實地情況做好進出水口,上、下進排水口要設立防逃網。
為了便於水稻田淺灌、曬田、施化肥、農藥或捕撈,必須在養蝦稻田開挖蝦溝和蝦潭。蝦溝可在插秧後開挖,其開法應視田塊的形狀、面積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較小,可開成“田”字形;如是長且大的田塊,可開成內“井”或內“田”形,溝的寬和深分別以0.3~0.4米為宜。蝦潭可開在蝦溝的交叉處或田
稻田養蝦要開好進、排水口,其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土埂上,養殖過程中進排水時均可使整個稻田的水流暢。在進、排水口要設置攔柵,避免逃蝦。
雪源龍蝦養殖基地(供圖)
3、蝦種放養
放養時間:不論是當年蝦種,還是抱卵的親蝦,都要比池塘養殖放的早些。早放既可延長蝦在稻田中的生長期,又能充分利用稻田施肥後所培養的大量天然餌料資源。常規投放時間為上半年3到4月,或者下半年11月,如果是兩季養殖,也可在夏季7-9月左右進行投放種蝦。
放養密度:每畝稻田按30~40公斤抱卵親蝦放養。也可待來年3~4月份放養幼蝦種。註意抱卵親蝦要直接入外圍大溝內飼養越冬,秧苗返青時再引誘蝦入稻田生長。
雪源龍蝦養殖基地(供圖)
4、飼養管理
稻田投餵和池塘精養投餵差不多,這點之前作者分析了很細致了,有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點作者頭像去查看之前分享的文章,這裏講壹下,稻田更需要註意的兩點:
(1)清除敵害:稻田中小龍蝦敵害還是比較多的,比如水蜈蚣、蛇、水鳥、鱔魚、水老鼠等。在放蝦初期,稻株莖葉不茂,田間水面空隙較大,此時蝦個體也較小,活動能力較弱,逃避敵害的能力較差,容易被敵害侵襲。同時,淡水龍蝦每隔壹段時間需要蛻殼生長,在蛻殼或剛蛻殼時,最容易成為敵害的適口餌料。到了收獲時期,由於田水排淺,蝦有可能到處爬行,目標會更大,也易被鳥、獸捕食。對此,要加強田間管理,並及時驅捕敵害。另外,當蝦放養後,還要禁止家養鴨子下田溝,避免損失。
(2)田溝管理:蝦放養後,管好田溝是十分重要的壹環。蝦放養初期,田水宜淺,但因蝦的不斷長大和水稻的抽穗、揚花、灌漿均需大量水,所以可將田水逐漸加深到12~15厘米,以確保兩者(蝦和稻)需水量。同時,還在註意觀察田溝水質變化,壹般每3~5天加註新水壹次;盛夏季節,每1~2天加註壹次新水,以保持田水清新。另外,要堅持每天巡田,觀察蝦在田中活動和攝食情況,如發現有不正常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平時還要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隨時註意天氣變化情況,壹旦遇有大暴雨,要及時檢查進排水口及攔蝦設備是否完好,確保安全,以防逃蝦。
5、捕撈
稻田養蝦捕撈的時間壹般在水稻即將黃熟時,但也有在水稻收割後,將田和溝灌滿水,再精養1~2個月後捕撈。不論什麽時候捕撈,我們都可以使用地籠捕撈,或者直接進行排水徹底捕撈。收獲季節,氣溫較高的情況下,可利用早、晚進行,避免損傷蝦。
龍蝦(學名:Palinuridae)是節肢動物門軟甲綱十足目龍蝦科下物種的通稱。又名大蝦、龍頭蝦、蝦魁、海蝦等。它頭胸部較粗大,外殼堅硬,色彩斑斕,腹部短小,體長壹般在20~40厘米之間,重0.5公斤上下,部分無螯,腹肢可後天演變成螯。最重的能達到5公斤以上,人稱龍蝦虎。體呈粗圓筒狀,背腹稍平扁,頭胸甲發達,堅厚多棘,前緣中央有壹對強大的眼上棘,具封閉的鰓室。主要分布於熱帶海域,是名貴海產品。,著名的還有高郵湖龍蝦、邵伯龍蝦、盱眙龍蝦等。
龍蝦是世界上的 大型食用 蝦類 , 其味道鮮美 、 營養豐富 , 倍受人們 的青睞。
2014年9月,日本三重縣鳥羽市答誌島出現壹只雌雄同體的龍蝦。其左半身是紅褐色,右半身是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