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進行土地選擇和整地
1,種植地點選擇和整地
因為蘆筍是多年生作物,壹旦種下,就會連續收割10 ~ 15年。所以,在種植地點的選擇上,壹定要選擇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保水保肥能力好的壤土或有砂紙的壤土。有壹點壹定要註意,蘆筍不要種在桑園、果園、林地。此外,如果土壤過於多沙,其保水保肥性能較差。這個時候,蘆筍嫩莖還沒長出地面,蘆筍筍的顏色就已經變了,所以沙土不適合種植蘆筍。蘆筍耐旱,耐澇,最怕積水。因此,地下水位高、容易積水的地塊不適合種植蘆筍。
翻耕平整土地時,請註意白蘆筍行距為1.8m,綠蘆筍行距為1.4m,並挖寬0.4m、深0.4 ~ 0.5m的種植溝。挖溝時要將生熟土分開,回填時先將熟土放在底部,有利於蘆筍根系的發育。建議每畝地施土雜肥3000 ~ 5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50公斤,放入溝中。這時,可以不填種植溝,而是填到比地面低5 ~ 7厘米,然後灌水,種植後再慢慢填高,使兩溝之間的壟面成為中間高兩邊低的小拱形,然後隨著蘆筍苗的不斷生長,逐漸將壟面上的土填回種植溝,最後形成比原地面高0.1米左右的土壟。
2.苗圃地的選擇和整地
育苗時應選擇土壤疏松肥沃、透氣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可避免病蟲害。前茬作物不宜為林地或蔥蒜,盡量不要與蘆筍同屬壹科壹屬。同時排灌也比較好。此時建議每畝地施基肥3000 ~ 5000公斤,翻耕深度30 cm。要求將土和肥料混合均勻,然後整地。水準測量後,建議邊界長10 ~ 15米,寬1.2米。
二、蘆筍的繁殖方法
蘆筍可分為植株,通過種子繁殖。如果采用分株的方法,其產量和質量都不如播種育種。蘆筍主要靠種子繁殖,可以移栽,也可以直播。但是直播也有缺點,就是植物不能按照栽培技術的要求定向生長,這種方式會給以後的壟作和蘆筍采摘帶來不便。育苗移栽出苗率高,管理方便,定向種植,方便日後起壟和采摘蘆筍。
蘆筍育苗的方法:
1,小拱棚育苗
為延長蘆筍壹年生長期,建議小拱棚育苗時間可在3月上旬進行。每畝種植蘆筍的種子用量為:白蘆筍50克,苗圃20平方米,綠蘆筍75克,苗圃30平方米。
(1)浸種催芽
由於蘆筍種子表皮堅硬,播種前必須加速發芽。催芽的方法是:先用清水沖洗種子,沖洗的作用是去除谷殼和蟲蛀,然後用50%多菌靈300倍液浸泡12小時,消毒後用30 ~ 50℃的溫水浸泡48小時,浸泡期間註意每天換水1 ~次。這時候把種子過濾出來,放在鍋裏,用濕布蓋好,然後放在25 ~ 28℃的環境中,加速發芽。註意每天要用清水洗兩次。當觀察到約65438±00%的種子胚根暴露時,可以進行播種。
(2)播種的方法
在播種蘆筍之前,妳應該先用水填滿邊緣。建議妳按照10 cm的株距畫壹條線,把發芽的種子播在畫的正方形中間。播種後,用細篩將土均勻篩在畦面上,覆土厚度以2 ~ 3。
播種後,應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棚子。棚拱高度宜為0.5 ~ 0.8m,棚內溫度白天控制在25 ~ 30℃,夜間控制在15 ~ 18℃。全部栽完苗後,如果棚內溫度超過32℃,中午要進行通風煉苗,慢慢撤除。
2.在空地上育苗
露地育苗比較簡單,也比較省工省料。具體方法是:把已經發芽的種子直接播種到地裏。如果是在南方,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育苗。如果是在北方,為防霜凍,谷雨節氣後,地面溫度穩定在15℃以上才能育苗。育苗方法和苗期管理與小拱棚相同。露地育苗雖然簡單,但不能當年種。
三、蘆筍的種植方法
早春時,小拱棚培育的苗木地面有三莖以上時,5月下旬即可定向種植。如果是露地育苗,可根據苗情在當年秋季或次年春季播種。播種幼苗時,地上莖數應在3根以上,並隨身攜帶土塊。這種苗挖土時容易帶土,根系損傷小,成活率高,緩苗較快,生長勢好。
在排列好的種植溝中間,建議按0.3米挖穴,以穴幹大小為標準,根據蘆筍幼苗的生長發育方向進行定向種植。如果壹直采用南北溝種植,那麽在1時抽出的地上莖,也就是較短較細的莖,應該放在北面,絕對不允許放在溝的兩邊。如果妳壹直種在東西向的溝裏,那麽在1時間點抽出的地上莖要放在溝的東邊或西邊,朝向壹定要壹致。種植後,覆土4 ~ 5厘米。
四、蘆筍的田間管理
1,蘆筍殖民年
蘆筍應在補植後1個月內進行檢查補植,補植時註意給腳底澆水,保證補植成活。補植後,苗木應定向補植。種植後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此時應根據蘆筍的出苗情況,適量施尿素。八月過後,蘆筍進入了秋季旺盛的生長季節。這個階段要再施秋肥。壹般來說,開溝應在距植株40厘米處進行。每公頃施有機肥30000 ~ 45000公斤,復合肥750公斤,尿素150公斤,同時註意病蟲害防治。蘆筍入冬後開始在地面枯萎,其植株中的營養物質會轉移到地下的根部。冬末春初要註意徹底清掃地面的植物,可以減少病源。
2.蘆筍將種植2年,然後是竹筍采摘年。
這個階段管理的重點是做好科學操作和及時工作。科學的操作意味著它必須是合理的。三種肥料是催芽肥、壯筍肥、秋肥。最基本的辦法是結合三月壟田翻耕,施好催芽肥。建議蘆筍專用肥每公頃750公斤?6月上半月要施強筍肥,建議每公頃施尿素150 ~ 225 kg,可延長采筍期,增加中後期收筍量?8月上半月,竹筍采摘後,應再施秋肥,配合填土、平壟,促進蘆筍的健康和秋季生長。這是為來年優質高產積累營養,培育更多更壯的鱗芽。
3、及時防汛排水
蘆筍抗旱耐澇,最怕的就是積水。由於夏季炎熱多雨,種植蘆筍時壹定要註意排水,防止雨後蘆筍種植區積水導致爛根。在雨季到來之前,筍壟必須加高0.1米左右,做成中低高壟的拱形。排水溝壹定要提前挖好,方便隨時排水。
五、蘆筍病蟲害防治
蘆筍莖枯病和褐斑病是危害蘆筍的主要病害,主要采用農業措施進行防治:
適時挑心,防止倒伏。及時清理農村。建議留母莖采筍,可延長采筍期。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當控制氮肥用量。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合理防控化學品。主要是波爾多液、多菌靈、代森錳鋅等。交替使用和噴灑。第六,科學收割
蘆筍壹般在種植後第二年收獲,壹年可以收獲兩次。註意1的時間是4月到6月,第二次是9月。采收前需結合澆水追施磷酸二銨10 ~ 15 kg,每天早上8 ~ 10采收,並註意蘆筍采收期在早收年不宜超過30天,使植株充分積累養分,保證次年產量,隨著蘆筍株齡的增加,采收期逐漸延長至7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