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不能喝,我的身體不允許。”老張婉言拒絕。
“就這壹口,我每天都要喝點白酒,也沒看出身體有什麽問題!”王大爺自信地說。
王叔叔每天都喝壹點酒。真的對身體無害嗎?快來聽聽醫生的真實建議吧!
1.全身血管擴張。
具體表現就是臉發紅,全身發熱。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刺激血管擴張,導致血流加快,身體的血液會流向體表的毛細血管,所以會使人臉紅,血流速度加快,從而產生熱量,使人感到燥熱不安。
所以人們誤以為喝酒可以暖胃。其實是酒精的作用,並不是真的暖胃,這些現象也只是暫時的。酒精被人體吸收代謝後,變暖現象就會消失。這些都是酒後酒精進入人體的正常反應。
2.神經意識障礙。
眾所周知,有些人喝多了酒,就會胡言亂語,有些人甚至會喝醉,有些人喝醉後就睡著了。為什麽人喝醉了會有不同的表現?其實這些表現在醫生眼裏都是壹個道理。
大量酒精進入人體後,不能及時被吸收利用,酒精就會進入大腦內部的血管,導致控制語言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受到抑制。但是,醫學上的“抑制”並不意味著弱化或降低。這種“抑制”是脫離了正常的功能,可能會加強某個功能,也可能會削弱某個功能。
所以,要麽是語言中樞的功能減弱,那麽這個人就會停止說話,然後睡著,逐漸失去意識,要麽是語言中樞的功能加強,那麽這個人就會胡言亂語,語言功能就會失控,想說什麽就說什麽,甚至會觸碰別人,甚至可能會傷害到別人。
3.身體會對喝酒上癮。
《自然》雜誌發表了壹項關於酒精對人體危害的研究。本研究以15名49歲飲酒者為調查對象,選取1000人進行禁酒實驗。通過科學禁酒,讓受試者能夠達到不自主飲酒的狀態。三個月後,研究人員重新采訪了這些受試者是否飲酒,結果並不理想。其中多達97%的人戒酒後重新開始。這項研究還表明,酒精依賴確實存在於飲酒的人群中。也就是說,酒精確實有成癮性,而這種成癮性的機制可能是酒精作用於大腦的海馬區,海馬區的神經元對酒精有記憶。
1.可能出現高血壓。
有的人會想:“我不是每次都喝醉,我只是每天喝幾口,我覺得不會對身體有什麽危害。”事實上,這種觀點大錯特錯。少量持續的酒精刺激對身體的傷害不亞於壹次醉酒。
但是,持續的少量酒精刺激所造成的損害也是慢性的。最常見的是高血壓。飲酒是高血壓最可能的原因。因為酒精的作用,血管經常處於被動擴張的狀態,會使血管長時間反射性地抗拒收縮。所以經常喝酒的人,90%會在50歲以後出現高血壓的癥狀。
2.睡眠障礙。
眾所周知,有些人喝醉後會直接睡著,那叫壹個甜睡。他們怎麽會有睡眠障礙?其實這取決於酒精進入大腦後的作用。短暫的困倦只是表象。因為酒精對大腦有抑制作用,會造成嚴重的嗜睡。但當酒精被人體吸收代謝後,大腦仍會處於困倦狀態,使人體的睡眠機制嚴重紊亂。如果經常喝酒,這種狀態影響更長遠,會持續很久,使人在該睡的時候不困,在不該睡的時候昏昏沈沈,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3.潛在致癌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將酒精列為致癌物。但總有壹些人不死心,覺得喝點酒也沒什麽。事實上,如果把酒精的致癌性換算成香煙的致癌性,壹瓶正常的酒含有80克酒精,相當於壹口氣抽了5根煙。數據壹對比,危害顯而易見。所以不要小看酒精的致癌作用。前列腺癌、肝癌、胃癌等等都和喝酒有直接關系。
1.不要空腹喝酒。
酒精非常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如果空腹喝酒,會直接刺激胃黏膜,使酒精快速進入血液,人非常容易喝醉。正確的做法是,喝之前先喝點酸奶或者稠粥。這兩種食物非常容易在胃部形成壹層保護膜,使酒精進入血液的速度變慢,從而減少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
2.喝酒的時候吃點肉。
酒被稱為“液體面包”,說明酒精的能量也是很高的,所以喝酒的時候非常容易讓人血糖升高。所以喝酒壹定要搭配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以減少血糖的波動。最好選擇牛肉或羊肉,蛋白質含量高。
3.選擇酒精含量低的葡萄酒。眾所周知,對於白酒和啤酒來說,白酒的度數比較高,所以如果我們特別想喝,可以選擇喝點啤酒,因為壹小杯白酒的酒精含量相當於壹罐啤酒的量,如果連壹罐啤酒都能喝幾次就更好了。
第四,總結
中國的酒文化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如果不能避免喝酒,就要適度,適度。但是,酒精畢竟不能作為日常飲料。酒精的危害已經被各種研究機構證實。為了您的健康,請及時戒酒。戒酒沒有早晚之分,開始也不遲。如果真的遇到不能喝酒的情況,也要提前做好準備,防止酒精快速進入體內造成不可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