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發遊戲對孩子有特殊的發展價值。
華東師範大學華愛華教授在長期研究兒童遊戲的基礎上,提出兒童自發的、自主的遊戲具有特殊的發展價值:第壹,遊戲體現發展,因為遊戲是兒童已有經驗的表現活動;二是遊戲的鞏固和發展,因為遊戲中有大量自發的練習行為;第三,遊戲促進發展,因為遊戲中有大量自發的探索行為。
通過對幼兒期典型的象征性遊戲的研究,筆者還發現,兒童在自發的遊戲中可以最放松、最自然地表現出自己的興趣、愛好、需求和創造行為,這是對他們來說最有安全感、愉悅感、歸屬感、勝任感、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的活動。因此,自發遊戲對兒童自我意識、主體意識、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2)觀察幼兒自發的遊戲是教師了解幼兒,改善幼兒觀察行為的重要途徑。
兒童自發的遊戲是教師很好地認識和理解兒童的載體。觀察兒童自發的遊戲是教師改善觀察行為的重要途徑。原因有幾個:第壹,通過孩子自發的遊戲行為,教師可以學習到他們最真實、最自然的表現,有助於教師找到壹個真實的孩子;其次,通過觀察孩子的自發表現,教師可以看到孩子很多在教學情境中難以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行為,有助於教師找到壹個智慧的孩子;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與兒童玩耍的過程中與兒童形成合作夥伴關系,建立對兒童主動學習的深刻理解,並找到合適的策略和方法與兒童互動...觀察幼兒自發玩耍的過程,是教師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向幼兒學習,與幼兒共同構建、共同成長的過程。
2.改善教師觀察行為的要點和方法
要點壹:解決態度問題,幫助教師增強觀察意識。
目的:讓教師從幼兒自己的遊戲中關註幼兒自發的遊戲。
方法:對比感覺法。
將教師設計的教學遊戲與兒童自己發起的自主遊戲進行比較,找出兒童在其中的狀態和表現的差異。
鼓勵教師多給孩子創造自主遊戲的機會,感受自發遊戲對孩子發展的意義,體驗孩子主動學習的過程和內涵。
要點二:解決角度問題,幫助老師改變觀察視角。
目的:使教師從發現兒童的缺點轉變為發現兒童現有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意義。
方法:“射擊-尋找”法。
在日常工作中盡量關註孩子自發的遊戲行為,通過觀察分析,找出孩子有意義的自發遊戲行為。
利用現代手段,嘗試拍攝兒童自發的遊戲行為,幫助自己客觀細致地分析兒童自發遊戲行為的意義和價值。
結合近期的工作重點或研究內容,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壹些兒童在自發遊戲中的相關表現和特點。
要點三:解決思考問題,幫助老師制定觀察計劃。
目的:促使教師從隨機觀察轉變為有目的、有根據的觀察。
方法:“計劃捕捉”法
結合近期工作重點、調研內容或班級重點活動,確定自己的觀察目的。
根據觀察的目的,大致確定觀察的對象、內容、時間、方法,形成初步的聽課計劃。
根據孩子的需要和班級工作的需要,有目的的觀察和隨機的觀察相結合,才能捕捉到更多、更全面、更有意義的關於孩子主動學習和發展的信息。
要點四:解決技術問題,幫助老師選擇觀察方法。
目的:讓教師在已知觀察方法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方法。
方法:綜合探索法
收集相關資料,學習實用、簡單、易操作的觀察方法。
根據觀察的目的,綜合運用各種觀察方法,為自己收集更有意義的信息服務。
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和情況,探索適合、方便的觀察方法。
第五點:解決載體問題,幫助老師完善觀察記錄。
目的:幫助教師將開放式觀察問題與結構化記錄形式相結合。
方法:開放結構法。
口袋裏放壹個拍紙簿,用幾個字或關鍵詞,隨時記錄下孩子之間的動作、語言、表情、對話。
根據觀察的目的,設計幾個開放性問題,記錄下妳想了解的信息。
根據觀察的目的,整理出幾個關鍵項目(維度),設計壹個簡單的、結構化的觀察記錄表,便於對兒童的許多行為進行分類、分析和判斷。
要點六:解決解讀問題,幫助老師形成分析框架。
目的:幫助教師根據理論找出關鍵價值點,形成自己的幼兒發展線索或分析框架。
方法:分類整合法。
參考有關兒童發展的文獻,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或借鑒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兒童發展指南和評價指標,為更科學客觀地解釋觀察數據提供依據。
我根據自己的觀察目的和要解決的問題,對各種記錄的信息進行分類整合,並盡量簡單講解。
我在反復體驗和嘗試的基礎上,總結和整理自己對不同領域兒童發展的線索或分析框架,逐步形成自己對兒童學習發展現狀的科學評價。
第七點:解決成長問題,幫助老師學會在反思中轉變觀念。
目的:幫助教師以尊重的態度理解兒童的天性特征和行為,學會以兒童為師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方法:“回顧-調整”法。
學會正視和接受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的行為,哪怕在大人眼裏是有問題的,學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
通過幼兒自發的遊戲行為,體現教師自身的言行對幼兒的影響。
通過對兒童自發遊戲的觀察,反思自身教育觀念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找到問題的原因,調整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以主動觀察、有目的觀察、持續觀察的意識,在反復的嘗試、體驗、反思、調整中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斷獲得專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