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柴爾德與拉菲2010-12-08 15:48羅斯柴爾德酒莊(CHATEAU LAFITE ROTHSOCHILD)位於法國西海岸。拉菲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1234年。在這個時代,法國的村鎮裏有很多修道院,波爾多pauillac村北部的Vertheuil修道院就是今天的拉菲城堡所在的地方。自14世紀以來,拉菲堡壹直是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孔方言(法國西南部比利牛斯山區舊稱加斯孔省)中的“la hite”意為“山”,故名“拉菲”。這個時候很可能有人在這裏的土地上種了藤蔓。但真正的規模氣候要等到17世紀西格爾家族的到來才會形成。正是在他們的手中,拉菲發展成了著名的大葡萄種植園。
雅克·德·埃古爾(Jaques de égur)是第壹個在拉菲建造葡萄園的人,從大約1670年壹直持續到1680年。他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re)在1695繼承了莊園,並通過婚姻獲得了附近另壹個著名酒莊Chateau de Latour的經營權。這是拉菲和拉圖這兩家波爾多酒莊書寫的歷史第壹章。
18世紀初,拉菲城堡的葡萄酒進入倫敦市場。1707年,拉菲的名字出現在倫敦官方公報上。從壹艘由英國海盜和皇家海軍控制的商船上下來(當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正如火如荼),拉菲在倫敦進入公開拍賣。在公報中,拉菲和它的“同伴”——壹同參與拍賣的其他法國葡萄酒——被命名為“新法國紅葡萄酒”,產地被特別標註,很快就加上了年份。成功是如此輝煌,甚至英國首相羅伯特·沃波爾每三個月從1732-1733買壹桶拉菲!或許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時候,法國人還不知道如何為波爾多驕傲——這還需要二三十年!
為了鞏固這壹初步的成功,錘煉釀造技藝,尤其是提升頂級葡萄酒在國外市場和凡爾賽宮的聲望,從1716開始,尼古拉斯·亞歷山大·德·塞古爾侯爵(他是亞歷山大·西格爾和拉圖堡聯姻的結晶)就致力於這個宏偉的計劃。在總理黎塞留(Marechal de Richelieu)的支持下,Nicholas被授予來自路易十五的“葡萄王子”稱號,拉菲酒莊的葡萄酒被提升為“國王的葡萄酒”。
1755年,李被選為古越地方長官。臨行前,波爾多的壹位醫生為他開出了壹個獨特的“藥方”:經常喝拉菲酒,這是讓他臉色紅潤、身體健康的最有效、最奇妙的“藥”。這藥真的起作用了,甚至引起了國王的註意。李返回巴黎後的壹天,對他說:“親愛的瑪麗莎,我真想說,自從妳在圭亞那上任以來,妳看上去至少年輕了25歲!”李回答說:“難道我的國王不知道我找到了能讓人返老還童的泉水嗎?我發現拉菲的酒是萬能好喝的滋補飲品,可以和奧林匹斯山上諸神喝的玉液瓊漿媲美!”
很快,整個凡爾賽宮都開始只說拉菲了,因為它受到國王的青睞!每個人都想喝它,蓬巴杜夫人用它來招待她小型晚宴上的貴賓。後來甚至有人說杜·巴裏夫人給了自己壹個特殊的“義務”:杜·巴裏夫人不會喝其他飲料解渴——除了拉菲!
西格爾侯爵沒有孩子,酒廠分給了四個女兒。拉菲隨後與拉圖爾分離,但仍屬於同壹家族,由同壹經理人經營,直到1785。該酒廠在侯爵長女的兒子Nicolas Marie Alexandre de Ségur手中後衰落了壹段時間。1785,壹位匿名回憶錄《拉菲勛爵》的作者稱贊拉菲是“世界上最美的葡萄園”。然而,在這個西格爾伯爵,事情有點走樣。他負債累累,被迫在1784賣掉果園。幸運的是,波爾多議會第壹任主席尼古拉斯·皮埃爾·德·皮查德(Nicolas Pierre de Pichard)介入,他通過立法規定“家族回收權”,讓西格爾家族買回了土地。
大革命前夕,拉菲已經攀上了葡萄酒界的巔峰,正如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托馬斯·傑斐遜曾經寫道。托馬斯是“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大使,並派遣大使到凡爾賽。作為種植園主、商人、政治家、法學家和外交家的傑弗遜被法國宮廷中的酒文化深深吸引,以至於他有壹個在自己國家發展酒文化的願望。1787年5月,他來到波爾多短暫停留。五天的時間足夠他拜訪Chartrons(流經波爾多)最大的酒商,收集足夠的信息帶回中國。在他自己為Medoc做的葡萄酒分類表中,排名前四的酒莊——包括拉菲——在1855分類體系中也不過是前四。而他本人也從此成為波爾多頂級葡萄酒的忠實支持者。
法國大革命把每個人的命運都卷入了漩渦,酒莊也無法逃脫。隨著尼古拉·皮埃爾·德·皮謝爾(Nicolas Pierre de Picher)於12年6月30日(1794年6月30日)被處決,酒莊的運勢迅速下滑。壹張“拍賣公告”張貼在拉菲城堡的前廳,宣布拉菲將於9月1797+02日作為沒收國家財產公開拍賣的命運。“地段描述”介紹拉菲是“梅多克最頂級的酒莊,出產壹流的波爾多葡萄酒”。贏得拉菲的是壹個荷蘭公民,很快他又把拉菲賣給了另外三個荷蘭人。此後的六七十年間,拉菲的主人更換頻繁,包括拿破侖軍隊的壹個食品供應商。這期間裏拉菲最好的年份是1795和1798,特別突出的是1801、1802、1814和1815,特別是
1815年,波爾多著名葡萄酒經紀人勞頓先生在與他辦公室同名的期刊上建立了波爾多梅多克地區第壹套葡萄酒分類表,拉菲名列第壹。這個表和1855的分類挺像的。“我把拉菲放在最上面是因為在前三種(頂級葡萄酒)中,拉菲是最優雅精致的,它的酒質極其細膩。”他補充道,“拉菲的葡萄園位於梅多克風景最好的地方”。這期間1834的拉菲品質出眾,1841的更勝壹籌,1846的堪稱最美之作。
1855年,世博會在巴黎舉行。為了推廣法國葡萄酒文化,當時的法國國王拿破侖三世下令波爾多商會對波爾多的葡萄酒進行分級。經過巴黎人的壹番周折,這個分級體系作為官方標準,奠定了拉菲的“壹級”地位,也將為梅多克開創壹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1855之後,拉菲的等級在各種分級標準和不太正式的品鑒會上被壹致確認。這個時期最好的年份可以選擇1847,1848,1858,1864,1869,1870,特別是1876。
1868年8月8日對於羅斯柴爾德家族來說是壹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壹天,詹姆斯·德·羅斯柴爾德男爵在拉菲前主人舉辦的公開拍賣會上買下了這座城堡。詹姆斯男爵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國發展起來的壹個分支。不幸的是,男爵本人在買下老佛爺三個月後就去世了。他的三個兒子* * *繼承了酒莊,包括後來為酒莊發展做出不朽貢獻的埃德蒙男爵。當時,釀酒廠擁有74公頃的葡萄園
從幾個意義上來說,1868是拉菲值得紀念的壹年:迎來新主人;葡萄酒進入發展繁榮期;更輝煌的成就是今年拉菲的價格達到了歷史最高價6250法郎,相當於今天的4700歐元。這個價格在下壹個世紀無人能及。當然,二十世紀末,名酒價格壹路上漲,當年的6250法郎已經被大大超過了。梅多克的美好年代在拉菲進入羅氏家族後持續了大約十五年。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全球噩夢:根瘤蚜蟲侵擾,葡萄霜黴病蔓延,頂級假酒事件,壹戰,嚴重的經濟危機...這些都導致了酒莊命運的谷底。遭受霜黴病的羅斯柴爾德拉菲酒莊決定將部分年份的葡萄酒從1882下調至1886,1910下調至1915。為了有效打擊頂級葡萄酒的造假,葡萄酒都是在酒廠裝瓶的。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因戰爭動員限制供應,酒廠發展受到很大影響;20世紀30年代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迫使葡萄園減少種植面積。好在黑底上還是有些亮點的:1899,1900,1906,1926,1929都是優秀年份。
二戰繼續讓酒莊的命運更加曲折。隨著1940年6月法蘭西的淪陷,梅多克被德軍占領,拉菲堡和木桐堡也未能幸免於德軍。羅斯柴爾德家族酒莊被查封,成為大眾管理的財產。臨時政府為了保護拉菲不受德軍侵犯,於1942年征用拉菲作為農業學校。城堡被征用,老酒被洗劫壹空,再加上戰爭期間,能源和供應短缺,拉菲堡不得不經受所有這些嚴峻的考驗。1945年末,羅斯柴爾德家族終於再次成為拉菲的主人,埃利男爵負責酒莊修復工程。1945、1947、1949這幾款酒是這個重建時期的佳作。
在伊利男爵的主持下,葡萄園和酒窖進行了壹系列的重建工程,管理者也進行了徹底的重組。在1950年代,購買了壹批奶牛來開墾拉菲城堡後面的草原,為葡萄提供肥料。埃裏男爵在酒莊恢復生產頂級葡萄酒的過程中發揮了主要作用。他是倫敦最早品酒會的積極參與者。同時,埃裏男爵是1950成立的釀酒師協會的創始人之壹。
1955這個優秀的年份,可以算是復興的標誌。但是波爾多的葡萄園還是沒能逃過1959和1961的二月可怕的霜凍,直到真正復蘇,新壹輪的好年景開啟。1960s是真正復蘇和增長的時代,市場持續擴大,尤其是美國市場的發展;價格反彈,拉菲堡和木桐堡的競爭使得葡萄酒價格飆升。
1973-1976波爾多危機後,羅斯柴爾德的拉菲酒莊由埃裏男爵的侄子埃裏克·德·羅斯柴爾德男爵負責。1975和1976這兩個優秀年份,鞏固了酒莊重新踏上發展之路後所取得的成績。為了追求卓越的品質,埃裏克男爵積極推動酒莊技術力量的建設:葡萄園內的改種和整體建設配以科學的施肥方案;為葡萄酒處理選擇合適的添加劑;酒窖內安裝不銹鋼發酵罐,作為橡木發酵桶的補充;建立壹個新的環形葡萄酒倉庫,用於儲存陳年葡萄酒。這個酒窖由加泰羅尼亞建築師裏卡多·博菲爾(Ricardo Bofill)設計建造,是壹個具有很高美學價值的革命性創新作品,可以存放2200個大橡木桶。
1985年,為了促進酒莊的發展,埃裏克男爵讓拉菲酒莊與攝影師握手言和,拉菲進入了法國著名攝影師雅克·亨利·拉蒂格、歐文·佩恩、羅伯特·杜瓦諾(法國最受歡迎和最多產的報道攝影師之壹)和查德·阿維頓(聲望很高的美國時尚攝影師)。男爵還通過收購法國其他地區的酒莊和國外的葡萄園,成功拓展了拉菲酒莊的發展空間。1980的十年間,1982、1985、1986、1990都是極好的年份,價格創下了新紀錄。
1990年份的拉菲酒莊前景更加光明。世紀在寂靜中轉動,酒窖中的陳方葡萄酒孕育著美好的承諾。1995、1996、1998、1999、2000年份的葡萄酒是20世紀最後十年最美的作品,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熠熠生輝。這種理性的樂觀是基於羅斯柴爾德拉菲在過去的one hundred and fifty歲月中對卓越品質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