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是什麽原因導致蘇泊爾股權激勵計劃頻頻流產?

是什麽原因導致蘇泊爾股權激勵計劃頻頻流產?

然而,隨著大股東法國SEB集團逐漸加強控制權,被激勵對象似乎“忘恩負義”。三年內,十個被激勵的對象相繼離職。金手銬的日食震驚業界。蘇泊爾的發展是問題還是別的?

很多高管離職4次,股票期權作廢。

日前,蘇泊爾在深交所發布公告稱,今年5月8日,完成了部分已授予股票期權的註銷和限制性股票回購的註銷。本次公司註銷265,438+042,624股股票期權,978,252股限制性股票以0元回購方式註銷。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股票期權第壹次被作廢了。蘇泊爾分別於2012和2013發布了兩份股權激勵計劃。

2012年4月,公司啟動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為期五年,每年國內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為考核標準。2012年國內銷售收入和營業利潤的預設最小值分別為48.75億元和3.72億元。2012年,公司炊具國內銷售收入40.54億元,同比下降3.65%。

當時民生證券分析,國內外需求低迷是公司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2012之前,小家電行業增速較高,小家電數量已有明顯提升。目前主要需求來自更新換代的需求。而小家電行業需求並沒有明顯好轉,景氣度較低。

由於2012年度未達到股權激勵的考核指標,且有2名激勵對象因辭職已不符合激勵條件,公司作廢1088736股票期權,以0元每股回購473088股限制性股票。

2014年3月,蘇泊爾公告稱,根據2012股權激勵計劃的規定,2012股權激勵計劃第二個行權期的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20%作廢並回購。同時,鑒於3名激勵對象因個人原因離職,公司必須將其尚未達到行權條件的股票期權(占授予股票期權總數的70%)作廢,尚未達到解鎖條件的限制性股票以0元回購註銷(占授予限制性股票總數的70%)。

2013年,蘇泊爾再次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激勵對象範圍包括公司董事會認為需要激勵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員工* * * 114。以蘇泊爾股票在股權激勵計劃啟動當日的收盤價65,438+04元計算,這部分股票的價值為865,438+0.2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蘇泊爾不僅以0元價格向激勵對象送股,解鎖條件也相當寬松。2013至2016期間,蘇泊爾未設定凈利潤的考核指標,主要考核凈資產收益率。本評估期內,公司每個評估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3%。

相關數據顯示,蘇泊爾2010至2012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7.58%、18.38%和16.24%,2013上半年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8.77%,年化凈資產。也就是說,公司近四年的平均收益率為17.44%。對比未解鎖考核標準13%,公司考核標準比實際業績高出7.5倍。

2065438+2004年8月,4名激勵對象離職。因不符合激勵條件,公司擬作廢2,265,438+0,760份股票期權,並以0元回購註銷36,960股限制性股票。

今年3月,蘇泊爾再次公告,因2014年度未達到股權激勵考核指標的相應要求,且有1名激勵對象因辭職已不符合激勵條件,公司擬註銷1920864股票期權,擬0元回購761292股限制性股票。

《第壹財經日報》記者查閱的資料顯示,2013年和2014年,蘇泊爾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8.54%和19.63%,完全超過了原定的13%的限定目標。蘇泊爾確認2013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已全部達到預設的業績指標。

高級管理人員的辭職可能與SEB向蘇聯靠攏有關。

2007年4月,引發商務部反壟斷調查的法國SEB收購蘇泊爾案獲得商務部正式批準。

2011,蘇泊爾集團和蘇增福分別將其持有的12.17%和7.83%的股份轉讓給法國賽博集團。2011,1年2月,作為賽博集團的全資子公司,SEB國際在蘇泊爾的持股比例由51.31%變為71.31%,成為蘇泊爾的絕對控制人,而其創始人蘇增福不再持有蘇泊爾的。目前,蘇增福之子蘇顯澤在公司僅持有0.48%的股份。

2015,1 6月,蘇泊爾公告稱,公司收到公司控股股東SEB國際的通知。基於對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從2014,12,31,SEB擬在未來六個月內以每股不超過人民幣17.5元,

SEB持有公司股份45,283.2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65,438+0.44%,為公司控股股東。SEB還承諾在增持期和法定期限內不減持公司股份。

分析人士認為,蘇泊爾大股東增持股份應該是出於理順現有股東之間產權關系的需要,否則,不需要定向轉讓兩個股東的股權,直接在二級市場完成增持即可。

SEB的蘇聯運動仍在繼續。2065438+2004年9月,蘇顯澤卸任蘇泊爾董事長,留任董事兼戰略委員會主席。他的繼任者是來自法國的弗雷德裏克·維爾沃德。後來蘇泊爾公告稱,已於9月22日完成相關工商變更手續。至此,蘇泊爾法定代表人由蘇顯澤變更為Frédéric VERWAERDE。目前,在蘇泊爾的董事名單中,有16名董事,8名中國員工(1已離職,目前擔任7個職位),8名外籍員工。

與大股東增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收購後,蘇增福父子相繼減持,並在二級市場套現。2010年,蘇顯澤半年內頻繁減持11次,有媒體調侃其為“年度最忙套現董事長”。

對於減持,蘇增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7年。“那我壹定要在快要到達巔峰的時候賣掉它。”炊具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蘇泊爾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蘇增福判斷,蘇泊爾的潛在危機越來越大。如果他不賣掉臨近危機期的企業,到期後企業價值會暴跌。“有了法國人的參與,蘇泊爾的前景會更好。我賣掉後,可以用這筆錢投資更有前途的企業。”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與SEB的工作風格有關。財大氣粗的SEB集團壹直傾向於持有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而且大部分收購都是全資的。1997收購巴西小家電龍頭阿諾時,先收購44%的股份,次年增持至98%。

至於為什麽業績達標,高管依然放棄了股權激勵計劃,公告依然稱“股權激勵考核指標未達到相應要求。”壹些證券分析師認為,除非外界給予這些高管更優厚的待遇。但蘇泊爾的慷慨方案,相當於免費送股要約,並不能滿足。高管在重股權下依然可以離職,可能導致生存環境差或者被排斥。蘇泊爾回應稱,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有效留住企業核心管理團隊;公司2013期間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涉及激勵對象超過100人。近兩年部分激勵對象因個人原因辭職,目前公司核心管理團隊非常穩定。

蘇泊爾可能成為SEB的代工廠。

除了股權和人事,SEB也逐漸深入。蘇泊爾在公告中提到,報告期內,SEB整合項目進展順利,雙方協同效應進壹步增強。

隨著SEB訂單的不斷轉移,蘇泊爾在R&D、設計、制造方面的競爭力大幅提升,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幫助蘇泊爾的產品進壹步提升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此前,有媒體報道稱,SEB集團近年來壹直是蘇泊爾的最大客戶和壹些原材料買家。2014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第壹大客戶銷售額為23.8億元,占總銷售額的24.99%,但未提及客戶名稱。

蘇泊爾對SEB業務的依賴也在逐年加深。2014年,蘇泊爾在同壹控股股東下的16企業進行關聯交易。應收賬款中,SEB亞洲有限公司以賬面余額6.63億元,壞賬331.59萬元,居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前五名之首。

以上數據表明,蘇泊爾公司依賴SEB業務。華泰證券分析師張宏道認為,自SEB進入該公司以來,SEB的訂單轉移壹直是該公司的壹大吸引力。但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公司對外銷售不及預期,數據顯示出口下滑。蘇泊爾回應稱,蘇泊爾與大股東SEB的關聯交易嚴格遵守了上市公司關於關聯交易的公司治理審批流程,合法合規,未損害中小股東利益。2014年度,關聯交易占公司近96億元銷售額的比例不到30%,內銷占比70%。蘇泊爾品牌及相應產品在中國及東南亞部分市場發展良好。

但是,從蘇泊爾與SEB集團的業務往來來看,蘇泊爾顯然有壹定的依賴性。SEB訂單轉移的放緩將對蘇泊爾產生巨大影響。有理財專家告訴記者,關聯交易是壹把雙刃劍。如果大股東提供擔保、資金或大股東以其他方式占用公司資金,會給公司帶來潛在的財務風險;如果與大股東及相關人員進行不平等交易,會迅速降低公司利潤;並且過多的關聯交易會降低公司的競爭力和獨立空間,使得公司過於依賴關聯方,尤其是大股東。

很難把水道弄沈

實際上是為了擺脫對出口業務的依賴,增加內銷規模。蘇泊爾在2014年報中提到,要持續向三四級市場進行渠道下沈。

近年來,隨著壹二線城市的不斷飽和,三四線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對於蘇泊爾來說,難度不小。蘇泊爾的主營業務分為兩部分,壹是小家電業務,二是鍋業務。北京高盛紀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馬俊英認為,目前,美的等大型家電產業集團已經憑借無處不在的專賣店體系在農村市場站穩了腳跟。在小家電市場,蘇泊爾品牌影響美的等綜合性品牌。但在三四級市場,很多從事鍋生意的消費者對竈具品牌敏感度低,對價格敏感度高,這也讓蘇泊爾產品面臨滲透力弱的尷尬局面。

此外,蘇泊爾還不得不面對令人垂涎的阿斯塔。2014年末渤海證券研報數據顯示,從國內情況來看,蘇泊爾和阿斯科特約占10%,其中蘇泊爾市場份額約為7%,阿斯科特市場份額約為蘇泊爾的壹半,市場份額約為3.5%。記者觀察發現,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渠道,兩家公司都有針對性的競爭激勵措施。蘇泊爾的幾乎每壹款產品,愛仕達品牌都能找到類似的型號,價格也比蘇泊爾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