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是由胡蘿蔔素轉化而來的。胡蘿蔔、油菜、菠菜、韭菜都含有大量胡蘿蔔素。動物性食物中,雞肝和魚肝含量最高,豬肝和雞蛋含量稍低。市場上銷售的濃縮魚肝油含量最豐富,每10毫升含有50萬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
2.維生素B1:維生素B1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正常的熱能代謝,促進發育,預防神經炎。
大部分食物都含有維生素B1,米糠和麥麩含量最高,小米、綠豆、花生含量也很多。如果長期吃精米或精白面,很少吃其他食物,可能會出現維生素B1缺乏,可能會患腳氣病。維生素B1日需求量:約1毫克。
3、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主要作用是維持皮膚、口腔和眼睛的健康,如果缺乏,常發生口腔潰瘍、舌炎、唇炎等疾病。
在食物中,豬肝、雞肝、鵪鶉蛋、菠菜和小米大多含有維生素B2,但谷類的含量不多。每日需要量為1-2mg。
4、維生素B6:是壹種作用於氨基酸的輔酶。如果缺乏,貧血、口角炎、舌炎等。可以發生,甚至可以出現抽搐,各種食物都有。每日需要量為1-2mg。
5.維生素B12:其功能與紅細胞生成密切相關。如果缺乏,可能會導致營養性巨細胞貧血。如果孩子單純母乳餵養,不添加輔食,母親長期吃素,乳汁中含有的維生素B12量很少,可以說是入不敷出。
維生素B12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腎臟和牛肉中,在雞蛋和牛奶中含量較少。每日需要量為:1微克。
6.維生素C:能促進營養代謝,保證健康發育。如果缺乏,可能會發生壞血病,患者可能會出現腿痛、牙齦和皮膚出血、傷口難以愈合、抗病能力下降等癥狀。
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如橙子、紅果、鮮棗、甜椒、西紅柿、菜花、油菜,其次是香蕉、桃子、梨、蘋果,谷類含量較低。
7.維生素D:有助於鈣、磷的吸收,促進牙齒和骨骼的發育,避免佝僂病。維生素D可分為兩種,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
維生素D3主要由人體自身合成。人體皮膚含有壹種膽固醇,被陽光照射後變成維生素D3。所以,如果人能充分接受陽光,自己合成的維生素D3基本可以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此外,
維生素D3也可以來自動物性食物,比如肝臟,尤其是從海洋魚肝中提取的魚肝油。
維生素D2來自植物性食物,含有更多的酵母和蘑菇。
8.維生素E:目前動物實驗發現,它具有抗氧化功能,與性器官成熟和胚胎發育有關。
維生素E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食物中,尤其是植物油中,但它不穩定,在儲存和烹飪過程中會流失。
9、維生素K:主要參與壹些凝血因子的合成,有防止出血的作用,人乳含量低,初乳基本不含維生素K;壹些維生素K是由腸道中的細菌合成的。
維生素K存在於肝臟、雞蛋和豆類等食物中。
10,葉酸:作用類似於缺乏引起的疾病,壹般類似於維生素B12。
新鮮綠色蔬菜中葉酸最多,肝、腎、酵母、蘑菇中也含有豐富的葉酸。每日需要量約為100微克。
11、煙酸:是機體組織中輔酶的主要成分,具有保養皮膚、消化道和神經的作用。長期以玉米和紅薯為主食的人容易出現煙酸缺乏,主要表現為皮膚粗糙,所謂的皮膚病,腹瀉和神經系統癥狀。
煙酸雖然廣泛存在於動植物中,但含量並不多,肝臟中含量豐富,其次是雞鴨、酵母、花生。每日需要量為4-2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