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 辛、苦、冷、有毒。
馬肉在槍彈問世以前曾是遊牧民族經常食用的肉食之壹。我國已有5000多年的食用史。
只是在煮或炒會有泡沫產生,且會發出惡臭,因此有很多人不喜歡馬肉的味道而敬而遠之。
由於馬的數目並不多,因此算不上是普遍的肉類,然後馬肉的品質比雞肉或牛肉,含有更高價的蛋白質。
食療作用
主治 除熱,下氣,長筋骨,強腰脊,治寒熱痿痹。煮汁,洗治頭瘡白禿及豌豆瘡毒。
馬肉味甘、酸,性寒,入肝、脾二經;
馬肉有補中益氣,補血,滋補肝腎,強筋健骨之功效。
營養分析
1. 馬肉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鎂、鋅、硒等礦物質,具有恢復肝臟機能並有防止貧血,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效果;
2. 馬肉脂肪的質量優於牛、羊、豬的脂肪,馬肉脂肪近似於植物油,其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膽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沈積,對預防動脈硬化有特殊作用。
制作指導
1. 嚴寒的冬夜裏,食用馬肉火鍋可使身體暖和,使用的材料是可促進消化纖維質含量頗多的蘑菇、牛蒡及具有獨特香味的茼蒿等,可使用加入姜汁的味嘈來調味,如此即可將馬肉的腥味去除。
2. 馬肉宜以清水漂洗幹凈,除盡血水後煮熟食用,不宜炒食。
古書相關記載
古代文獻中有稱馬肉有毒,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記載:“食馬肉中毒者,飲蘆菔汁,食杏仁可解。”《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馬肉辛苦冷,有毒,食杏仁或蘆根汁解之。其肝,食之殺人。”
《日華子本草》:馬肉只堪煮食.余食難消,漬以清水,搦洗血盡,乃煮,不然則毒不出,患疔腫。
唐.盂詵:同姜食,生氣嗽,同豬肉食,成霍亂。《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馬肉必加劇。
《食療本草》:患瘡人切不得食,加增難瘥。《日華子本草》:馬肉忌蒼耳、生姜。《飲食須知》:患疥瘡下痢者,食必加劇。
牛肉是中國人的肉類食品之壹,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功效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物別適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適用人群壹般人都可以吃。
適用量每餐80克。
特別提示牛肉不宜常吃,壹周壹次為宜。牛肉不易熟爛,烹飪時放壹個山楂、壹塊橘皮或壹點茶葉可以使其易爛。清燉牛肉保存營養成分比較好。牛肉的肌肉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更有很高的膽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兒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或適當吃些嫩牛肉。西方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牛肉屬於紅肉,含有壹種惡臭乙醛,過多攝入不利健康。患皮膚病、肝病、腎病的人應慎食。
性味甘,平。
①《別錄》:"味甘,平,無毒。"
②《千金翼·本草》:"味鹹,平,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水牛肉,冷;黃牛肉,溫。"
歸經入脾、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經。"
②《本革匯言》:"入手,足陽明經。"
功用主治補脾胃,益氣盤,強筋骨。治虛損羸瘦,消渴,脾弱不運,痞積,水腫,腰膝酸軟。
①《別錄》:"主消渴,止泄,安中益氣,養脾胃。"
②《千金·食治》:"止唾涎出。"
③《本草拾遺》:"消水腫,除濕氣,補虛,令人強筋骨、壯健。"
④《滇南本草》:"水牛肉,能安胎補血。"
⑤《韓氏醫通》:"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煮食、煎汁或入丸劑。
選方①補諸虛百損:黃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數遍,仍浸壹夜,次日再洗三遍,水清為度,用無灰好酒同入壇內,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壹晝夜,取出如黃沙為佳,焦黑無用,焙幹為末,聽用);山藥(鹽炒過),蓮肉(去心,鹽炒過,並去鹽)、白茯苓、小茴香(炒)各四兩,為末。每牛肉半斤,入藥末壹斤,以紅棗蒸熟去皮,和搗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日三服。(《乾坤生意》返本丸)
②治脾胃久冷,不思飲食:牛肉五斤,胡椒五錢。蓽茇五錢,陳皮二錢,蘋果二錢,縮砂二錢,良姜二錢。上件為細末,生姜汁五合,蔥汁壹合,鹽四兩,同肉拌勻,腌二日,取出,焙幹作脯,任意食之。(《飲膳正要》牛肉脯)
③治腹中癖積:黃牛肉壹斤,恒山三錢。同煮熟,食肉飲汁,癖必自消。(《衛生雜興》)
有黃牛肉、水牛肉之分,以黃牛肉為佳。
其性味甘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族、煙酸、鈣、磷、鐵、膽甾醇等成分。具有強筋壯骨、補虛養血、化痰熄風的作用。
牛肉的營養價值高,古有“牛肉補氣,功同黃芪”之說。凡體弱乏力、中氣下陷、面色萎黃、筋骨酸軟、氣虛自汗者,都可以將牛肉燉食。
若手術後的病人,可用牛肉加紅棗燉食。
牛筋的性味甘平,有補肝強腎、益氣力、續絕傷的作用。血虛、骨折病人可食之。
牛肝性味甘平,能補血養肝明目,凡疳夜盲、產後血虛、面色萎黃者可多食。
牛血性味甘涼,能養血理血,滋陰潤膚。
牛脂能治諸瘡疥癬。
《本草綱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氣、養脾胃,補虛壯健、強筋骨,消水腫、除濕氣”。
食療作用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
老年人將牛肉與仙人掌同食,可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
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愈合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