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貴州,鎮遠是壹張無法回避的名片。去貴州旅遊,鎮遠必來。
到達鎮遠的時間是下午5點以後。朋友讓我們直接開到新橋,然後在舞陽河邊找壹家民宿。這座古城在新橋附近。可以選擇住古城內的客棧,也可以住古城外的客棧。價格跟酒店質量和有沒有江景陽臺有關,跟地理位置關系不大。古城附近停車是個大問題。停車場基本都在3公裏以外。我們訂好房間後,酒店老板帶我們去停車,直走5公裏找
說起貴州,鎮遠是壹張無法回避的名片。去貴州旅遊,鎮遠必來。
到達鎮遠的時間是下午5點以後。朋友讓我們直接開到新橋,然後在舞陽河邊找壹家民宿。這座古城在新橋附近。可以選擇住古城內的客棧,也可以住古城外的客棧。價格跟酒店質量和有沒有江景陽臺有關,跟地理位置關系不大。古城附近停車是個大問題。停車場基本都在3公裏以外。我們訂好房間後,酒店老板帶我們去停車,直走5公裏找到停車位。好在市內出租車很便宜,五公裏才7塊錢,比停車費還便宜。
鎮遠的晚餐是朋友推薦的鎮遠鬥雞。老板很熱情,收費也很合理。他還讓我們用她的廚房給孩子們做飯。除了土雞價格高達80斤,其他炒菜都在15-20之間,有肉的在30以內。幹鍋鬥雞麻辣,微酸,非常開胃。阿德家吃辣椒能力壹般,這次停不了筷子。
晚飯後回古城,先坐船,晚上遊舞陽河。舞陽河水面很寬,兩岸燈火通明,倒映在水中,形成壹條兩邊明中間暗的水街。船只在其中暢遊,就像在街上漫步壹樣。壹方面,這裏有歷史感很重的老房子,有很長印記的招牌,不遠處有濱水碼頭,通往街道的臺階很高;另壹邊是楊柳飄飄的河邊夜市。人們靠著河岸的欄桿擺桌子,吹著風,喝著酒,聊著天。壹座城市的歷史滄桑和生活在當下的市井文化,都在這條河上完美釋放。
這座古城的街道是用石板鋪成的。經過幾百萬次汽車和人的碾壓和踐踏,石板被打磨得鋥亮,走在上面連腳底都打滑。可能古城裏的店都是那些店,都是賣那些南北幣的,但是這裏豆腐店很多,很少以豆腐的名義開店。走進去試了壹下才知道。這裏的人真的可以吃豆腐。光是食材就能擺出來18碗,甜的鹹的辣的酸的,任妳挑選。想知道豆腐腦冰粉的味道嗎?巧克力醬配豆腐,妳能想象那種味道嗎?還有豆腐冰淇淋?如果妳不敢嘗試這種新人們的奇妙味道,那就試試傳統的豆花飯和豆花烤魚吧。
晚上12,我對牛牛說:“晚上的鎮遠古城應該以宵夜結束,今晚可以很晚才睡。”豆花烤魚是鎮遠夜市的主打品牌。綿延壹公裏的舞陽河夜市上百家店鋪的招牌都是壹樣的:豆花烤魚。全魚煮熟,下面放豆芽、白菜、酸梅,上面覆蓋壹層厚厚的像麻婆豆腐壹樣的豆腐,在炭火上烤熟。我們現在選了清江魚殺。這種魚骨頭少,即使拌豆花吃也相對安全。選擇草魚的人真的很佩服他們的勇氣,也可能會在豆花堆裏小心翼翼的選魚,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壹種享受。
當我們吃完烤魚的時候,妞妞堅持要吃壹串。於是午夜的新橋上,我們壹邊吃著羊肉串,壹邊欣賞著靜謐的舞陽河。那就是我們之前沒有看到的舞陽河寧靜的樣子。她脫下華麗的外衣,穿上柔軟素凈的家居服,輕輕靜靜的伸展,慢慢的及時滋養。
清晨,初升的太陽在舞陽河上灑下兩種顏色,壹種是暖金色,壹種是靜謐的藍色。妞妞睡眼惺忪地從床上爬起來看到風景是這樣的,瞬間被自己的“哇”驚醒。然後他敲了丹尼的門,帶丹尼去河邊散步。我們走下高高的臺階來到河邊,發現我們住的三樓其實是六樓。河邊的酒吧已經打烊,三三兩兩的大叔甩下平時的魚竿,坐在欄桿上等魚上鉤。還有壹個晨練阿姨在河裏洗毛巾,我們發現水真的很清。難怪昨晚夜市喝多了的人跳河遊泳,年輕情侶坐在河邊泡腳。舞陽河的水質控制是如此令人羨慕。我們的綦江什麽時候才能讓我們放心泡腳洗手?
從河邊走到新橋,太陽已經升得老高,肚子開始咕咕叫。這壹次,我們還是帶著老奶奶們拖著菜籃子找到了菜市場。在這裏我們買到了又脆又甜又便宜的大黃桃,找到了寶藏。賣黃桃的老板指揮我們在路口吃早餐,我們選了壹家看的人多的。到了那裏,發現是壹個正在圍觀的油炸攤。其中壹個被恒恒炒的炒鍋被拿走了,大家都拿著牌子在等。油果可分為不帶餡的甜果和帶餡的鹹果。鹹果又酸又辣,比較有特色。甜果和這裏的炸堆差不多,壹個壹元,挺大的,也不貴。
油鍋後面是壹家牛羊肉粉店,我們在這裏吃到了此行最好吃的羊肉粉。羊骨湯的老板也是單獨賣的,7塊錢5大塊。拿在手裏嚼特別過癮,吃起來很香,壹點味道都沒有。有壹種醬是當地人喜歡吃的。將烤好的辣椒和韭菜壹起搗碎。它是綠色的,辛辣的,有挑戰性的。這頓早餐讓我們吃得飽飽的,因為湯很新鮮,我們都喝光了。
早餐後,繼續回古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鎮遠輝煌的歷史留下的印記。首先是看門樓。鎮遠曾是黔東重鎮,商業發達。許多大型商業戶在這裏建了深宅。歲月變遷,如今只剩下昔日的門樓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在巷子深處,我們有幸遇到壹位獨居祖屋的老人。他讓我們進了院子,參觀了清末遺留下來的房子。老人說他的祖先是做蠟燭和布料生意的。這座房子已經經營了100多年了。自從被列為歷史文物後,壹直沒有撥款修繕,不能隨意改動,所以壹直保持原貌。後院已經塌了,廂房的屋頂也碎了,但還能看到當年的氣勢。我們問他為什麽不租給別人做民宿,或者自己做餐廳什麽的。老人說家裏不缺錢,不舍得折騰這個祖屋。他只希望政府能盡快制定政策,撥款進行改造。
後來,我們還看到幾棟保存完好的房子被改造成了民宿、餐廳、茶室或專門供人參觀的老房子。這些房子越來越受歡迎,但它們已經失去了真正的味道。有得有失!
著名的“斜門斜”,就是當地人特別註重風水。門不能和巷子平行也不能垂直,大廳也不能對著巷子,所以當妳走下壹條巷子,兩邊真的有門樓。這座居民樓依山而建,每家的門道都朝向不同的方向,於是巷子就扭出了婀娜多姿的腰身,反復轉圈,蜿蜒向上,首尾不接,上下無路。每壹次回首,都覺得錯過了壹片被覆蓋的風景。如果妳有時間,妳可以在這裏走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