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劉莉娜
內容:程玉清教授《中醫與精油養生--夏季用油》
夏季是指立夏至立秋之前三個月,是壹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 盛夏酷暑,人易感困倦煩躁和悶熱不安,為適應壹氣候環境變化,人們在起居、飲食、運動、睡眠方面都需做相應調整保持健康活力。這就是夏季養生。夏季養生經典摘錄“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黃帝內經》夏季養生法則:
01 靜心養心防郁怒
02 酷暑炎熱防中暑
03晚睡早起子午覺
04 飲食清淡宜消化
05 適度運動護津氣
06 冬病夏治在三伏
靜心養心防郁怒夏季養心-------署氣通於心。夏季是心的陽氣最盛的季節,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夏季要養心。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 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1. 推薦用油:檸檬、薰衣草、薄荷、羅馬洋甘菊、安定情緒復方等。
2. 使用方法:
香薰:薰衣草、安定情緒復方各2滴,臨睡前滴入香薰器內香薰;·薄荷、羅馬洋甘菊各2滴,白天在車內或室內香薰,或滴在掌心嗅吸。
塗抹:取安定情緒、羅馬洋甘菊1-2種精油塗在太陽穴、膻中穴、極泉穴·內服:檸檬、薄荷各1滴,滴入飲料或溫開水飲用。
酷暑炎熱防中暑 1. 出門前戴上墨鏡、太陽帽、擦上防曬霜防止紫外線的照射。 (防曬配方:10ml 滾珠空瓶,夏威夷檀香、永久花、 薰衣草精油各2滴,分餾椰子油加滿。皮膚幹燥者取無香乳液50克盛入玻璃或瓷器罐內,二周內用完。)
2. 廣藿香、薄荷精油隨身攜帶防署。椒樣薄荷辛涼發汗解署,提神醒腦可以使恐懼、憤怒、激動的情緒瞬間平靜下來,是夏季清署的必備品。
3. 如果長居空調房內,深居簡出,或貪涼飲冷可引起陰暑,則需要廣藿香、生姜散寒解表,祛暑化濕。
陽暑 “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所化,獨發於夏季。這時暑熱之邪,可以耗散陽氣津液,造成出汗過多,體液減少而傷津, 唇幹口燥,尿黃,心煩等現象, 這是夏季最常見的中暑現象。壹薄荷、檸檬。
陰署陰暑證其實是署天受涼。出現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 腹痛腹瀉、肢體拘攣麻痹等癥皆屬於陰暑。 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指出: “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此以暑月受寒,故名陰暑。” -壹廣藿香、生姜0晚睡早起子午覺夏季晝長夜短,晚睡早起(子時23:00--1:00,午時11:00-13:00),中午小睡 20分鐘,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恢復消耗的“精氣神”, 增強抵禦暑濕之邪的能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白天香薰:野橘、柑橘清新,提振心神:
晚上香薰:薰衣草、安定情緒、安寧神氣、巖蘭草舒緩心情。
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清淡: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不宜吃過於油膩的食品; 黑胡椒、甜茴香、肉桂、生姜佐餐祛濕助消化 如果平時體熱的人可以選擇:羅勒、檸檬佐餐。羅勒化濕、 消食、活血、解毒和行氣的作用。
夏季養生--食療結合綠豆銀耳湯(人體偏熱的加檸檬1滴)桂圓蓮子赤豆湯:可以加1滴檸檬防止上火。(根據個人平時喜好,加入自己喜歡的精油如檸檬、薄荷、生姜、紅橘、胡椒等等)。銀耳蓮子羹(健脾)。
運動適度護津氣 夏季氣溫高人體消耗大,要保持低運動量;運動前補充體力,防止攝入熱量過低,造成體力不支。制作A檸檬、薄荷清署飲料。運動前後可以除使用活動關節的乳香、舒緩、冬青、馬郁蘭精油外,可以加上有收斂特性的絲柏精油,以防運動時出汗過多。補充水分,運動後小口喝水補充水分,忌壹次大量飲水。
冬病夏治防未病冬病夏治是借助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的節氣,來治療壹些容易在冬季發病或在冬季加重的寒性病癥。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修復自愈力最佳,適時予以溫補陽氣、散寒祛邪、活血通絡,為體內的元氣加把勁,可以增強機體抵禦病邪的能力,有利於祛除陰寒之邪,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初 伏 07. 16-07. 25? 中伏07. 26-08. 14(20天)? 末伏08. 15-08. 24(10天)
夏季養身-壹三伏用油推薦用油:生姜精油、廣藿香精油、肉桂精油、胡椒精油、丁香花蕾精油、乳香精油、 百裏香精油、檀香精油、香蜂草精油。這幾款精油走肺、脾、胃、腸、心、腎經
使用方法:香薰或穴位按摩(需專業醫生指導)
問答:冬季咳嗽:胡椒、生姜、茴香貼大椎。關節疼:點按,按摩。曲池穴濕氣重:用生姜、廣藿香、茴香濕熱:舌厚,黃膩,用廣藿香,豆蔻,生姜寒濕:白膩舌苔,(用大溫,大熱的精油,生姜、茴香)
泡腳不要晚上用生姜泡腳,可提前壹點時間。肝火:橘科,塗永久花、羅馬洋甘菊、薰衣草。
頭療:檸檬,薄荷、羅馬洋甘菊。極泉穴: (液窩), 羅馬洋甘菊、茶樹。安眠穴:睡前塗翳風穴(耳後到後到風池穴之間,用柑橘類精油,熏香,嗅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