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孵出的幼蟲聚集在葉背上,結網並以其中的葉肉為食,留下表皮和透明的氣孔。三齡後可將葉片吃成洞或刻痕,嚴重時只剩下葉脈和葉柄,導致死苗、缺苗、斷壟,甚至毀壞種子。3歲以上的幼蟲也能結青椒和番茄果實。
(2)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8 ~ 10毫米,翼展19 ~ 25毫米。灰褐色,頭部和胸部有黑色斑點。前翅灰褐色,只能看到基線前部有雙黑線;內橫線為黑色雙線,呈波浪形斜向;劍的圖案是黑色條紋;環紋粉黃,黑邊;腎紋粉黃色,中心棕色,邊緣黑色;中間橫線為黑色波浪狀;外側橫線為黑色鋸齒形,前後端連線為白色;次緣線白色鋸齒狀,兩側有黑點,M1處外側有壹個較大的黑點;邊緣線是壹系列黑點,每個點的內側都襯有白色。後翅為白色,葉脈和邊緣為深褐色。卵呈球形,白色,成塊狀產於葉片或葉背,數量在8 ~ 100之間,呈1 ~ 3層排列,並覆蓋有雌蟲脫落的白色絨毛,所以不能直接看到卵。成熟幼蟲長約22毫米。體色變化很大,從綠色、深綠色、棕褐色、褐色到深褐色,有無背線,顏色也不壹樣。明顯的特征是:腹瓣的下線是壹條明顯的黃白色縱帶,有時呈粉紅色,此帶末端直向腹端,不彎向臀足(菜青蟲老熟幼蟲的縱帶向臀足)。每個油門的後上部都有壹個明顯的白點。這種幼蟲在田間常與菜青蟲、菜青蟲幼蟲相混淆。蛹長約10 mm,黃褐色。中胸瓣突出明顯。臀棘上有兩根剛毛,腹面基部有兩根極短的剛毛。
(3)生活習慣
在華北地區壹年發生4 ~ 5代,以蛹在室內越冬。可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常年生長繁殖,無明顯越冬現象,常年危害繁殖。成蟲夜間活動最適宜的溫度為20 ~ 23℃,相對濕度為50% ~ 75%。它有趨光性。成蟲產卵3 ~ 5天,每只雌蛾可產100 ~ 600粒卵。卵期2 ~ 6天。幼蟲* * * 5齡(少數6齡)。三齡前對集群有害,但食量小;4齡以後食量大增,白天臥,晚上出,所以是假死。當昆蟲種群過大時,幼蟲會自相殘殺。幼蟲的發育歷期為11 ~ 39天。當成熟的幼蟲被掩埋後,它們會吐絲並建壹個房間化蛹。蛹的發育歷期為7 ~ 11天。越冬蛹發育起點溫度為65438±00℃,發育有效積溫為220天。甜菜夜蛾是壹種間歇性害蟲,不同年份發生量差異很大。壹年中,7-8月是華北地區最糟糕的。
(4)預防和控制方法
①秋季或冬季翻耕可消滅部分越冬蛹。②用黑光誘殺成蟲。③春季3、4月份清除雜草,消滅雜草上的壹齡幼蟲。④人工采卵和幼蟲捕捉。⑤生物防治:可使用細菌殺蟲劑,如國產Bt乳劑或青黴6號液,壹般稀釋濃度為500 ~ 800倍。⑥化學防治:可選用50%辛硫磷EC 1000倍稀釋液、20%氰戊菊酯EC 2000 ~ 3000倍稀釋液、2.5%溴氰菊酯EC 3000倍稀釋液、2.5%甲氰菊酯EC 5000倍稀釋液、10%天王星(三氟)EC。50%甜菜夜蛾乳油與擬除蟲菊酯復配使用,對甜菜夜蛾有特效。也可使用25%喹硫磷、40%丙溴磷、50%洗必泰和5%洗必泰、25%殺蟲雙混配Bt (1: 1),防治效果較好。⑦生理防治:可使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又稱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如國產除蟲脲1號或3號的20%或25%膠懸劑500 ~ 1000倍。但這類藥劑作用較慢,壹般在蟲齡變化時才會殺死害蟲,所以要提前噴灑。所以這類藥劑往往是膠懸劑的形式,噴灑後耐雨水侵蝕,藥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