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當,暴飲暴食,寒氣積聚,使脾胃陽氣虛弱;其次是抑郁,怒而思之,肝氣失調,胃脾越界。預防脾胃病,關鍵是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
1)因此,平時要註意保養脾胃:
1.
情緒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影響很大。所以,保養脾胃,首先要保持好心情。據研究,不良情緒會導致食欲不振、腹脹、發熱、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有利於腸胃系統的正常活動。
2.
飲食調整是保養脾胃的關鍵。所以飲食要有規律,定時定量進餐,不能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素混合。經常吃蔬菜水果,滿足身體需要,保持大便通暢。少吃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硬而粘的食物,盡量少吃生冷食物。
3.
註意防寒保暖。俗話說“十胃病九寒”。這確實是壹種體驗。所以,註意天氣的冷暖很重要。春秋氣候多變時,虛寒胃痛患者要註意保暖,避免感冒;如果是脾虛泄瀉,可以在肚臍處貼壹個溫熱的肚臍貼,同時要少吃生冷的水果等等。如果感到上腹部發冷,可以及時服用姜茶。
4.
我們應該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和練氣功。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之
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延緩消化系統衰老。晚上睡覺前,還可以用手按摩上下腹部,往復40-50次左右,可以幫助脾運化、消積、通汙濁之氣,對脾胃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總是讓人為如何“保胃”而煩惱。專家表示,合理的飲食結構是健康的基礎,是“保護好自己的胃”的前提。這很簡單。專家列出了“紅黃綠白黑”“1234”九個字:
2)所謂“紅、黃、綠、白、黑”是五種對健康有益的食物,是專家們通過多年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來的:
1.
“紅”指的是番茄(也就是西紅柿)。每天壹個番茄,前列腺癌風險降低45%。
2.
“黃”指的是玉米和胡蘿蔔。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A的孩子容易感冒、發燒、扁桃體炎。中年人容易得癌癥和動脈硬化;老年人容易視物模糊,視線模糊;
3.
“青”是指前面提到的綠茶;
4.
“白”指的是燕麥片,不僅能降低膽固醇,除了排便外,對糖尿病和減肥也有特別好的效果;
5.
“黑”是指黑木耳。科學實踐證明,黑木耳能降低血液粘度,每天吃5-15g就夠了。
2)至於“1234”,大概就是大家每天健康飲食的四個要點:
1.
壹袋牛奶,日本有句話叫“壹袋牛奶振興壹個民族”,“我們中國的飲食有很多優點,但是缺鈣,幾乎90%的人都缺鈣”。專家指出,壹個正常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鈣,而中國大部分人的飲食中只有500毫克,還有300毫克的差距——剛好壹袋牛奶有300毫克的鈣,所以每天加壹袋牛奶。
專家說,“如果有些人真的不習慣喝牛奶,那就喝酸奶,如果不習慣,那就喝豆漿。”。
2.
250克主食,每天250克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半斤大米或小麥粉。“體力勞動多的可以多壹些,稍微胖壹點體力勞動少的女性可以減壹點。”但是吃飯要遵循四個規律:飯前喝湯,細嚼慢咽,多咀嚼,晚餐少吃,這樣很容易保持正常體重。
3.
三份高蛋白,每份可選瘦肉壹兩、雞蛋壹個、豆腐二兩、魚蝦二兩、雞鴨二兩、黃豆半兩。每天要有三份——比如早上吃壹個荷包蛋,中午吃壹片苦瓜,晚上吃兩兩豆腐或者兩條魚。
4.
四個字:粗中有細,不甜不鹹,三餐四五,七八分飽。
①
有粗糧和細糧——就是粗糧和細糧要搭配,營養可以互補。每周吃三四次粗糧,比如玉米面、老玉米、紅薯,對身體有好處。
②
不甜不鹹——也就是說,不要全吃甜的,或者不要吃太多甜的;也不要吃太鹹。每天吃6克左右的鹽是適度的。
③
三四五餐——指的是每天吃的餐數,大部分人吃三四餐。如何安排“五頓”——在早餐和午餐之間加壹頓零食,下午四五點吃壹頓,晚壹點吃晚餐,這樣總量不變而不是多吃。
④
七八分飽——也就是吃的七八分飽——當妳離開餐桌的時候,妳還沒有吃飽,妳還想吃,那就讓自己離開餐桌吧。
如果妳對以上回答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好意,及時采納作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