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羅非魚的養殖

羅非魚的養殖

羅非魚屬熱帶性魚類,具有適應性廣、繁殖力強、食性雜、抗病力強、飼料利用率高、生長快和肉質鮮味等優點,已成為養殖廣泛的淡水魚類。尤其是奧尼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因其雄性率高,群體生長快,產量高而受到養殖者歡迎。廣東省茂名市充分利用本地的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大力發展奧尼羅非魚養殖業,取得了顯著效果。羅非魚養殖在茂名市已有壹定的規模,2003年羅非魚單養、混養面積達38萬畝,產量130029噸,比2001年的89845噸增長了44.73%,占全省同壹品種產量的1/3,羅非魚養殖產量居全省同種品種產量的第壹位。根據目前池塘養殖技術、養殖經驗及參考相關奧尼羅非魚技術資料,制定了奧尼羅非魚池塘高產養殖技術操作規程。

1 池塘條件

1.1 面積、水深 池塘面積5~25畝為宜,以10~15畝為最佳。魚種池水深1.0~1.8m,商品魚池水深2.5~3.0m;池埂高度高於水面35~55cm。

1.2 魚池形狀 池塘長方形、東西向為最好,有利於通風和日照。魚池的長寬比參數1.5~3.0:1。

1.3 池塘底質 池底應平坦,易於拉網操作,壤土或沙壤土,池底淤泥控制在14~20cm以內,池塘保水性好,不漏水。

1.4 水源 以地面水為主,池塘養魚的水源條件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水質要符合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的要求,;

2)水量要能滿足漁業生產的需要,尤其在漁業生產的主要季節5~11月有充足的水量進入池塘,用於池塘註水、換水,在生產季節的換水量壹般要求壹次能換水10~20%;

3)每個池塘有其相對獨立的進排水系統;

4)池水透明度30 cm左右。

1.5 電力及漁機配套 電力有保障,商品魚池塘電力配備要求達到1kW/畝,條件許可時要求要有足夠功率的柴油發電機作為自備電源。每口池塘依據面積大小及放養量配備3kW葉輪式或水車式增氧機1~3臺,面積較小、深度較淺的魚種池可配1~3kW的噴水式增氧機。使用硬顆粒飼料的池塘,每口池塘可配備自動投餌機1~2臺。不能自流灌排,另配足夠的註排水設備。

2 放養前準備

2.1 池塘清整 修整池塘的埂、底部、進排水泵系統等,避免漏水。

2.2 清除淤泥 每年清除淤泥壹次,保證淤泥厚度控制在14~20cm。

2.3 池塘清塘消毒

2.3.1 幹法清塘 幹法清塘是在修整魚塘後,池底只留8~12cm深的水,用茶麩每畝4~5公斤或生石灰50~80公斤幹塘清塘清毒。經3天曝曬後回水。註水經40~60目網過濾除雜。

2.3.2 帶水清塘 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每畝1m水深水體使用漂白13.5kg,即每立方米水體用量20g,使水體成20ppm的濃度,或用生石灰100~150公斤。

2.4 施基肥 池塘回水後,每畝施有機畜禽糞肥250kg培育水質,有機畜禽糞肥要經過發酵腐熟,並用1%~2%石灰消毒,施肥7天後放種。

3 養殖魚種來源、質量及規格要求

3.1 魚種來源 選擇放養品種必須來源於經業務部門核準,具備水產種苗生產許可證生產場。

3.2 放養魚種要求 放養魚種要求品種純正、規格整齊(其重量個體差異在10%以內)、體質健壯、無傷病。全雄性羅非魚種類主要選擇純奧利亞羅非魚♂和純尼羅羅非魚♀的雜交子F1代(奧尼魚)、臺灣F1代吳郭魚及雄性率92%以上、起捕率85%以上且生長快的其它雜交子F1代羅非魚。

4 魚苗培育

4.1 培育池 培育池面積2~3畝,水深1.5m以上,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放苗前,徹底清壙消毒,曝曬3~5天。

4.2 水質 放苗前7~8天灌入清新水。灌水需經40~60目網過濾除雜。水深80cm,後投肥(有機肥、化肥或綠肥等),待浮遊生物大量繁殖後放魚種。放養10天後,水深加至1.5m。

4.3 溫度 放苗時,運輸魚苗水溫與培育池水溫差

不超正負2℃。培育水溫保持22℃以上。

4.4 放苗密度 每畝放同批次魚苗8~10萬尾,壹次放足。

4.5 培育管理 魚苗下塘後的前3天以投餵畜禽鮮血槳或熟黃豆粉為主;後17天,以熟黃豆粉、米糠、黃粉、低等面粉等粉料投餵。

4.6 魚苗出池分養

1) 魚苗經過20天培育,壹般長到3~5cm,即可進行出池分塘蔬養,進行魚種培育。

2 ) 出池分養。出池前壹天停止投餵。網具要求光滑細密,宜在晴天上午九時開網,避免烈日下開網操作。操作輕快,“不吊水”,即分即過塘。

5 魚種培育

5.1 培育池同魚苗池 放種前清塘消毒。註水用40~60目網過濾除雜。每畝施豬糞或其它畜禽糞250kg培育肥水,有機畜禽糞肥要經過發酵腐熟,並用1%~2%石灰消毒,水質肥爽,透明度25cm左右,7天後放苗。培育水深1.5m以上。

5.2 放養密度 每畝放養同壹規格3cm或5cm 魚苗0.8~1.5萬尾。

5.3 飼餵 放苗後,投餵含粗蛋白32%配合顆粒飼料,粒徑1.5~2mm。日投餵二次,上午8~9時,下午5~6時,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7~8%。

5.4 育成 經20天培育,長成魚種,全長壹般長到10~11cm,體量25~50克左右,即可分塘養殖。

5.5 魚苗魚種的消毒 魚體消毒的藥物及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食鹽:濃度2%~4%,浸洗5~10分鐘。

2)漂白粉:濃度10ppm~20ppm,浸洗10分鐘左右。

3)青黴素:8萬單位/50L,水浸泡5~10分鐘。

5.6 出池分選 出池前壹天停止投餵。選用12目光滑細密圍網和網箱進行圍捕和分選,在晴天上午九時開網和分選,忌在烈日下進行操作。分選采用竹篩進行,分不同規格進行分壙放養。

6 池塘成魚養殖

6.1 施基肥 池塘註水後,每畝施有機畜禽糞肥250kg培育水質,有機畜禽糞肥要經過發酵腐熟,並用1%~2%石灰消毒,7天後放種。

6.2 放養密度 采用高密度飼養。每備放羅非魚魚種800~1500尾,壹次放足,同時,每畝放養4~5寸尾鰱魚35尾,鱅魚40尾,15克尾重斑鱧15尾。

6.3 飼養管理

6.3.1 飼餵 全價配合硬顆粒飼料投餵,飼料蛋白含量不低於28%。硬顆粒配合飼料的加工質量標準:

1) 硬顆粒飼料含粉率小於3%。

2) 硬顆粒飼料顆粒直徑為魚體有效口徑的20%,直徑與長度的比例為1:1.5~2.0。

3) 飼料要求不變質、物理性狀良好、營養成份穩定。

4) 飼料加工均勻度、飼料原料的粒度符合水產飼料加工的質量要求。

5) 硬顆粒飼料具良好的穩定性和適口性。羅非魚喜食偏軟的飼料。

6.3.2 投餵量 根據天氣、水溫、溶氧及水質狀況定時、定量投餵。日投餵二次,上午8~9時,下午5~6時,投餵顆粒飼料,人工投飼應在池塘中設定點投飼,日投餵量按當日存壙量×日成長率(參考值1.2%)×飼料系數(取經驗值1.7),次日投餵量按日上日的投餵量×1.012,依此類推。

6.3.3 投餵方式 投飼機投餵比手工投餵可以節約6~8%的飼料,且魚體攝食均勻、魚體個體大小均勻。因此,推廣飼料機投餵硬顆粒飼料。每口池塘配備至少1臺投飼機。

6.4 水質管理 水質管理是池塘養殖獲得高產,實施健康養殖的技術關鍵之壹。主要調節措施如下:

1)水質保持活、爽、嫩。通過施肥、排註水控制、使用生石灰等措施調節水質使池水透明度在25~35cm。

2)pH值保持在7~8.0。水質調節可使用生石灰、有機肥、氯制劑等。使用生石灰控制池水的酸堿度,這對於茂名市的池塘多數偏酸性的情況下非常有效。每月每畝潑灑生石灰水溶液壹次,每次壹般每畝每米7.5~15kg,。

3)溶解氧24小時在3mg/L以上,16小時不低於5mg/L。主要技術措施有:通過培肥水質,控制池水適宜肥度,利用生物增氧;經常註入新水補充池水溶氧;防止水質過肥、清除淤泥等以便減少耗氧因子對溶解氧的消耗,。

4) 增氧機配備:按每畝0.3kW標準,配備葉輪式增氧機。壹般情況下,每日開機二次,即中午12時至2時,清晨2至4時。

5) 防止出現“老水”和“轉水”現象發生。主要采取以下辦法:壹是及時加註新水或開增氧機增氧,防止水質惡化;二是潑灑生石灰,畝用量為25kg,化漿潑酒,加註新水至原水位;老水調節可以使用硫酸銅先處理2~3天後再用生石灰進行調節的方法。

6.5 養成出池

1)魚個體長到尾重即可作商品魚出池銷售。

2)出售前壹天停止投餵。

3)捕撈出售時,出售多少,圍捕多少,避免圍捕過多出損傷魚體。

7 魚病防治 羅非魚在池水低溫環境條件下易患寄生蟲或細菌性爛鰓病、潰瘍及凍傷病。防止水溫激烈變動,口服磺胺劑功抗菌素預防;高溫池水養殖會有腹水病(腹脹病)、紅鰭脫鱗病。可用生石灰15ppm潑灑,口服抗生素預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