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否有這樣的困惑:明知吸煙有害健康,就是戒不掉;我知道玩遊戲是浪費時間,但我還是擺脫不了…
自控或意誌力的秘訣是什麽?
1.起源
棉花糖實驗
說到意誌力或者自制力,就不得不從壹個著名的實驗說起——棉花糖實驗。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米切爾教授為了考察孩子的意誌力和自制力對他們成年後的影響,做了這樣壹個實驗。
大致的過程是告訴幾個學齡前的孩子,如果他們能等實驗者回來,吃掉面前的棉花糖,就能得到兩塊糖。
2.大腦結構
那麽意誌力從何而來?我們必須談談大腦的結構。
熱情緒和冷認知系統
為什麽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選擇延遲滿足?
這得從人腦的結構說起。
人類大腦的壹部分負責即時反應,它控制著人的欲望、恐懼和其他情緒反應。這是大腦邊緣,我們稱之為熱情緒系統,它的核心是杏仁核。大腦邊緣對情緒刺激反應迅速,可以自動觸發快樂、痛苦、恐慌等情緒。自然選擇塑造了熱情感系統,使人類的DNA遍布全球,保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
另壹部分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和海馬體,負責記憶和情感。我們稱這部分為冷認知系統。我們的意誌力和分析能力都來源於此。
長期的壓力會導致前額皮質受損,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進壹步,會導致掌管情緒的杏仁核萎縮,從而使人的行為異常。
3.堅強意誌力的好處
棉花糖實驗中那些選擇延遲滿足的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通過跟蹤發現:
在他們的青年時期,他們更有競爭力,學習成績也更好。
成年後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和社交能力。
大腦掃描顯示中年後前額葉皮層更加活躍。
影響自制力的兩個因素。
第壹個因素來自年齡。
4歲以下的孩子大多不能延遲滿足自己的需求,因為他們的冷認知系統還沒有發育好。隨著時間的推移,60%以上的孩子在達到12歲後還能忍耐更久。
學前培養良好的執行能力,對他們以後的學習、閱讀、做數學題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我認知有兩種,壹種傾向於固定思維,壹種傾向於成長思維。
具有成長導向思維的人往往樂觀地看待問題,樂觀的積極後果是驚人的。這些孩子進入中學後,學習成績往往越來越好。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力量感是他們成功的基礎,進壹步提高了下次成功的概率。他們會建設性地看待失敗,並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兒童在早期生活中對成功和控制的體驗使他們更有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標,並形成對成功的樂觀預期。
傾向於以固定方式思考的人對事物更悲觀。他們往往認為自己不擅長失敗,用同樣的失敗例子來證明自己對失敗的預期。時間長了,很容易形成習得性無助的思維。
影響自制力的第二個因素是性別。
女生比男生意誌力更強,能忍耐的時間更長,所以女生在自制力上更有優勢。
結論
自制力大部分來自遺傳,但可以像肌肉壹樣鍛煉,可以建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