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青蒿很好吃,有人把艾草誤認為青蒿。青蒿和艾草有什麽區別?

青蒿很好吃,有人把艾草誤認為青蒿。青蒿和艾草有什麽區別?

爛香白魚肥,碎青蒿涼糕滑。三月五彩繽紛,到處都是醉人的花朵,鄉村壹片春光。除了桃花和梨花,還有各種野花競相開放。每當此時采摘黃花蒿的人很多,黃花蒿地裏閃現的美麗影像就給這片空曠的田野增添了幾分靈氣。春雨洗過的青蒿特別新鮮,摘回家做艾草粑粑或者青團。香味繞舌難忘,是春天記憶中最美的味道。

但是很多人對青蒿並不是那麽熟悉,經常把艾草誤認為青蒿。雖然艾草也可以吃,但是味道就差遠了。艾草在還很小的時候,就和黃花蒿有些相似,不仔細分辨難免會混淆。但是,壹旦艾草長高了,艾草和黃花蒿的區別就越來越明顯,但此時黃花蒿已經老了,幾乎沒人采摘了。所以有人認為青蒿和艾草的區別很明顯。人為什麽會犯錯?其實大部分的困惑和錯誤都是在黃花蒿和艾草剛剛長出嫩葉的時候犯的。

黃花蒿和艾蒿都是菊科植物,都有“蒿”字。黃花蒿的學名是藜蒿,艾蒿的學名是艾蒿。而且都喜歡生長在土壤水分豐富的地方,比如田埂、池塘。為了更清楚地區分黃花蒿和艾草,蕭雅專程下鄉給黃花蒿和艾草的嫩葉拍照,並詳細講解黃花蒿和艾草的區別。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有所幫助。

1,葉片形狀

壹片完整的黃花蒿葉由五片獨立分裂成鋸齒的小葉組成,比三月生長的黃花蒿葉大,鋸齒更深。而黃花蒿完整葉子下面的小葉子也是五個相連的鋸齒形狀,和黃花蒿的葉子很像,只不過黃花蒿的鋸齒深度比較淺,簡直就是縮小版的黃花蒿,不仔細看,難怪有些人容易認錯。所以區分黃花蒿和艾草的葉子,壹定要和黃花蒿和艾草的全葉進行對比,這樣壹看就不會有錯,這也是區分黃花蒿和艾草的重要特征。

2.樹葉顏色

黃花蒿葉正面青綠色或深綠色,背面有蓬松的白毛,看起來像壹層白霜。艾草小的時候,葉子的正反面沒有明顯的區別,都是淡綠色的,但是長到1尺多高的時候,葉子的背面就開始變化了,逐漸長滿了蓬松的白毛,但是看起來比黃花蒿的葉子還要厚。

3.葉柄和莖

黃花蒿的葉柄較長,而艾草的葉柄很短,這是區別黃花蒿和艾草的主要特征。黃花蒿的莖呈不規則圓柱形,細長纖細,莖呈深紫色和淺綠色,有的上部莖呈淺綠色,下部莖呈深紫色。艾草的莖是圓柱形的。隨著生長時間的推移,莖的顏色變化很大。當它是年輕的時候,它是深褐色的紅色。當它長大後,它變成了壹個灰色的莖,長著纖細的白毛。這時候就很好辨認了,比青蒿強好幾倍。

4.高度

黃花蒿是壹種矮小的黍。剛長出來的時候,可以在10 cm左右的高度采摘。過了清明節,長得很慢,最高不會超過20厘米。雖然艾草也是壹年生草本植物,但其生長速度與黃花蒿剛好相反。清明節後,隨著氣溫的升高,生長迅速,可長到兩米多高。

5.嘗

青蒿和艾草都有特殊的香味,壹般不會直接散發出來。只有把它們的葉子碾碎,味道才會釋放出來。它們也是氣味,但這兩種氣味完全不同。如果妳把它們放在鼻子上聞,妳會感覺到它們明顯的不同。青蒿有壹種沁人心脾的淡淡清香,讓人很舒服;艾草的香氣濃郁,雖然也有涼涼的感覺,但伴有辣氣,氣味較重。

6.使用

青蒿、艾草都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清熱、祛風、消毒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把青蒿視為春季最受歡迎的野味之壹。以黃花蒿嫩尖為原料制成的粑粑、青團,是湘、蘇、浙壹帶的特色傳統食品,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和飲食文化。但艾草很少食用,大部分時間是作為除濕驅蚊殺菌的天然藥材,尤其是在蒸制方面。

配料和配料:黃花蒿、精碾糯米粉、蘸米粉、白糖、熟黑芝麻、熟豬油、小蘇打、鹽。

1,先把黃花蒿裏的雜草挑出來,再把老葉爛葉掰下來,清洗幹凈,控制水分;

2.將黑芝麻放入料理機中,加入白糖磨成粉,將豬油加熱成液態,倒入黑芝麻粉中,然後攪拌均勻,放入冰箱中翻成塊狀,作為艾草粑粑的餡料;

3.向鍋中加入清水,煮沸。加入小蘇打和鹽,攪拌均勻。然後加入洗凈的黃花蒿焯水約1分鐘。當黃花蒿變成深綠色時,取出再次放入冷水中,以保持黃花蒿的綠色。

4.將黃花蒿包成小球,用手擠出多余的水分放入備用碗中,然後用刀將黃花蒿切開或用料理機打碎。切好的黃花蒿口感更好,能明顯感受到黃花蒿的精細成分;

5.將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加入黃花蒿,揉勻。如果比較韌,加壹點黃花蒿榨的水稀釋,揉成面團,把面團揉成長條,然後挑成小劑量,揉成小圓球,壓平,做成圓餅,在圓餅中央加黑芝麻餡,然後把餡包得像餃子壹樣,然後用手輕輕揉成圓球,再用手掌壓平,做成圓餅;

6.把油放在熱鍋裏。油六成熱時,放入黃花蒿餅,用中小火慢慢煎至壹面金黃,然後翻面繼續煎。兩面金黃時即可出鍋,這樣炸出來的黃花蒿內甜外軟,伴著濃郁的芝麻香,外酥裏香,非常好吃。

註意事項:如果喜歡甜的,可以在揉湯圓的時候直接加糖,也可以加壹小碟糖吃。另外,剛出鍋的艾草容易燙到舌頭,壹定要等稍微涼了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