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虎坊橋這裏開始,妳先找到阡兒胡同,然後往北走,過了珠市口西大街,看看紀曉嵐故居,然後往左,往右,再往左,再往右,這樣穿插,經過胭脂胡同,百順胡同,韓家胡同,石頭胡同,陜西巷,王廣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這八大或東西或南北交織在壹起的八大胡同,以及斜於其間的外廊胡同,朱茅胡同(原豬毛胡同,也是三等下處所在,現在還有壹處聚寶茶室的遺址)等等。
我的時間大約是7個小時左右,在阡兒胡同大約1小時,然後吃了加黃花菜的正宗炸醬面,喝了酸梅湯,中午去了晉陽飯店吃得過油肉,黃昏時從朱茅胡同出去,往鮮魚口吃的都壹處。我所說的這壹大片(除去阡兒胡同外),以前都叫八大胡同,是個範圍的概指。如果要瀏覽這裏,不要叫人力車,壹定要自己慢慢走,有時壹個院子,壹個牌子,壹個名稱,妳查壹查,都會了解壹段 歷史 ,尤其是在這幾百年的胡同中,更有時光重疊的感覺。
等級較高的清吟小班裏,老北京城各名流在此唱吟作對,不亦風流。附近有紀曉嵐故居(門票不貴10元),吃的呢就是著名的晉陽飯莊(山西菜館,當年大師傅壹道過油肉是當家的名菜),此處就在珠市口大街往北,胡同很逼仄,墻也斑駁,墻上有八大胡同的介紹,夜晚走過這裏路燈甚為昏黃,路邊是些老房子,有點 歷史 感,門口以前有賣烤肉的,那天見壹個姑娘可能為了好玩,拎著瓶啤酒,手裏拿著幾根烤串,壹邊吃壹邊呲呲笑。
胭脂胡同在百順胡同南面,南到珠市口北到百順胡同,這個名字就是它原來的本意,是當年壹等壹的所在,自明朝蘇三(玉堂春)成名於此,原來那個三層樓的小宅子,改為蒔柳向庭中的蒔柳園,也是名噪壹聲。這裏名聲比較高,主要是因為那個 歷史 上唯壹的陳圓圓,據記載,每至夜,這裏呼酒喚客之聲達旦,燈花之色紅映九城。這裏實際與百順胡同呈直角,更短,僅200余米,白天走到那裏,還能看到小腳老太。
當年徽班進京,何等盛事,四大班主當中的程長庚,楊月樓便把班子放在了此處,壹是緣於往來方便,二來是戲樓搭得也方便,唱合之間,文人雅士騷客不絕。以前這裏叫韓家潭,在百順胡同的北面,妳從現在八大胡同這個景點出來,就到了。這裏往北有兩條小胡同,挺有名的,大外廊營和小外廊營胡同,如果說八大胡同算是有點登記在案的意思,那麽這裏便是流鶯的居所,在這兩條胡同中竄來竄去,做些販夫走卒窮讀書人的生意(以前讀書舉子大多居住在北面的琉璃廠),或者到八大胡同那裏撬行,然後被那些班子舉報的,結果捕快來抓,也是挺熱鬧的。北京有個詞叫胡同串子,指壹些沒見過世面沒怎麽讀過書的女孩,便從這裏而來。
韓家胡同西面有座五道廟遺址,因為這裏算是北京僅有的五個路口匯總之處(鐵樹斜街,櫻桃斜街等),所以這裏在明朝修過壹座五帝行宮,現留遺址。
外廊營胡同有座京劇譚派創造人譚鑫培故居,壹出定軍山,至今無出其右者。
雲吉班算是清吟小班,屬於頭等所在,現在的舊址是幾戶人家的居所,門口有塊牌子寫著雲吉班舊址,是個二層小樓,原來雲吉班冬天燒煤的爐子還有。當年蔡鍔利用小鳳仙脫逃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走之後小鳳仙命運多舛,梅蘭芳曾經幫助過她。這條不長的巷子較為出名,是因為當年稱為賽二爺的賽金花開設的怡紅班也在這裏(現在也是住家,門口能看出是二層小樓),賽金花算是個江湖人士,也是個班主,後來結過壹次婚,嫁給了李烈鈞的壹個副官,就在前面提到的五道路口的鐵樹斜街。陜西巷比較長,老舊得很,很擠,路邊停滿了各式三輪車和自行車。
馮玉祥帶兵來過,盤恒有15日左右。他後來說過,這些地方不應該是男人來的地方,不要沈迷於此。據他說在石頭胡同裏,當年有個住在這裏的老頭,清末民初辮子剪了,還披散著頭發,每天吃過晚飯,便沿著胡同從東到西的各個下處門口敲鑼,要手執鋼鞭將妳打,誓要驚醒這幫沈迷於煙柳之地的人,但他叫不醒,自已卻被氣死了,死的時候家裏也沒有人,還是下處的人攢錢弄了個薄棺材讓人擡到城外埋了。石頭胡同在陜西巷東面,東西走向也很長,叫胡同著實有點冤枉了,當年徽班進京除了程長庚,楊月樓住在韓家胡同外,幾個班就住這裏,許多藝人都是到煙柳之地賣藝。
有點像以前的路邊店,開個面館炒餅餃子館,然後有些窮人家的女子便在這裏從事壹些生意,有壹個姓王的寡婦就幹這個營生,人長得五大三粗的,像水滸中的人物,有些手段,給的菜量大,對外又舍得臉面,場面上能招呼就招呼,招呼不過來就撒潑打混,便出了名,生意也最好,所以這條原來不知名的胡同,人們就叫王寡婦斜街,後來由於原來的名字不好聽,改為了諧音,王廣福斜街,是當年著名的三等以下的煙柳下處,來的人都沒啥子錢,現在這裏叫棕樹斜街。在南面有著名的魯菜館子,豐澤園,幹炸丸子配烤膠東大饅頭那是壹絕,以前在豐澤園外每天下午賣烤饅頭,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沒那些詩作唱和之類虛頭巴腦的東西,全是幹貨,所以鼎盛時期,院子裏有二十多家,解放前許多兵匪都來這裏,當年張大帥的兵就把這裏包下來過。這裏的老房子特別多,在秋天的午後陽光照不進來,昏暗處便有些恍惚,這條巷子裏有個保存下來的原名臨春樓的茶室(算是二等下處),比清吟班低壹等,清吟唱詩作和,茶室便是喝茶飲宴。這裏還有個咖啡店,可以上二樓,坐在頂上,看四處的老北京胡同那灰黑的房檐,以前這裏是那些臨春樓啊什麽的姑娘們曬被子的地方,現在成了網紅拍照處。
這條胡同以前是有個做紗帽的,掌櫃的姓李,給官做紗帽修紗帽打墜子,不過後來因為挨著幾大著名的胡同,很多人在這裏租房子幹營生,便成了三等下處所在。現在若要找,改名了,叫小力胡同,這條胡同以前有同福居,同順居館子,都是老牌清吟小班改的。現在這裏有壹座泉升樓(也是個茶室),只從這名字妳看不出什麽來,這裏的牌匾還在,裏面是住了好幾戶人家了。
不屬於原八大胡同,但卻是壹條很有 歷史 的長長的胡同,由南至北,從永安路到八大胡同那個範圍,這裏以前是北京城裏作蠟燭臺的地方(插蠟燭的底座,名叫阡兒),有蠟燭臺也有做蠟燭的,在它的旁邊就是臘竹胡同(原名蠟燭胡同),這條胡同以前全是做蠟燭的,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手工蠟燭,八大胡同的人買了不少,現在那裏還有手工蠟燭店,不過要貴了許多。臘竹胡同,壹條街上全是烤肉的,北京三大烤肉巨頭(烤肉季,烤肉宛,烤肉劉)這裏都有,我以前在北京的時候,夏天人們也愛吃這個,坐在外面,光著膀子,踩著長條凳,拿著長筷子大篦子上烤,旁邊蹲著啤酒。
沒去過的,也都聽過這個名頭,始於清,當年的讀書舉子大多住在這裏,榮寶齋,觀復齋,中國書店等等也都集中在這裏,妳便是不買,逛壹逛,看看過去老北京的古建築,也是頗有收益的。這裏面也有幾條著名的胡同,比如大安瀾營胡同,以前這裏叫安南營(越南古稱安南),後改名為安瀾營;
孫公園胡同。孫公即是孫承澤,明末進士,他的宅子就在這裏,宅子北面是前孫公園胡同,南面是後孫公園胡同,清末李鴻章皖系購買了孫公園,變為安徽會館。
鐵鳥胡同。以前這裏有座很少見的鐵老鸛廟,現在只留遺址,變為民宅。以前有陜西大荔會館,襄陽會館等等。
這壹片的 美食 主要是銀川駐京辦,我以前寫過壹篇駐京辦餐廳,主要是寫省的,沒寫市的,銀川駐京辦就在琉璃廠。這裏的寧夏菜相當正宗,人多可以吃烤全羊,人少或壹個人可以吃羊芋擦擦或羊雜湯。
大柵欄是人人都知的了,就不多介紹了,德雲社也在這裏,還有六必居,許多老字號,去北京必逛的壹條街(但卻沒人往南轉壹下,去八大胡同看壹看)。八大胡同的小力胡同往東便是過了煤市街那壹片胡同(掌扇胡同,王皮胡同,施家胡同等等)就是鮮魚口了,妳可以把這裏當作八大胡同遊的最後壹站,因為有全聚德,都壹處,炸糕,餛飩侯,東來順,四季民福烤鴨,門丁肉餅等等。
以八大胡同為中心,從南面的阡兒胡同開始,到北面的琉璃廠,大柵欄,然後往東過煤市街到鮮魚口,這是壹趟探訪清末民初 歷史 的徒步旅程,也是壹趟老北京的胡同之旅,也是壹趟各種北京小吃之旅,我的建議是壹天時間,早中晚飯,加上中間的小吃都在這其中解決,腿腳好的壹定要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