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億保健帝國全健,到其陰影下的中國壹家,再到心肌受損的三歲小女孩、最大的直銷公司無限極,各種不規範的虛假誇大宣傳,再壹次將保健品推上風口浪尖。2065438+2009年10月8日起,65438+2009年,全國範圍內開展整治“保健品”市場亂象百日聯合行動。
其實,保健品亂象的整治壹直在進行。近年來,保健品是3.15晚會報道的焦點。3.15曝光的那些保健品公司後來怎麽樣了?保健品銷售亂象得到遏制了嗎?
3.15晚會保健品亂象
在2065 438+08“3 15”晚會中,央視曝光了壹些不法分子冒充醫院實習生,以給老年人免費體檢為名,偽造體檢結果,宣傳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執法人員發現,這些神藥其實只是山東某企業生產的壹種保健食品,每盒售價80元至90元。但無良公司用保健食品來賣,害了老人,價格比市場價高十倍。最終,8名涉案嫌疑人以詐騙罪分別被判處3至7年有期徒刑。
2017 3月15晚會還曝光了壹批保健品企業。據央視曝光,在陜西省白河縣的壹個會議現場,安徽潤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23萬元壹次的價格向80位老人推銷壹款名為蜂膠膠囊的保健品。該公司壹位講師在現場宣稱,服用此藥,“糖尿病人血糖正常兩個半月,血糖100%正常。”
被曝光的保健品公司很快被查處。即使公司還在生存階段,產品也賣不出去。曝光中提到的產品名稱找不到批文。提及的企業中,湖北國創葉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註銷;安徽潤久還在生存階段,但顯示出清盤的風險。
雖然被曝光,但屢禁不止。
盡管頻頻曝光,但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銷售形式從未消失。事實上,中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早就告誡消費者:警惕國內保健品“專家免費咨詢”、“權威證明”、“免費試用”、“宣傳療效”等慣用的非法營銷伎倆。
2065438+2008年9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防範保健食品功能聲稱虛假宣傳的消費提示》。保健食品的定義明確為:指聲稱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以治病為目的。可以調節身體的某些功能,適合特定人群食用。
為什麽針對老人和病人?
首先是高額利潤的驅動。比如,根據315曝光的數據,每盒外部售價3980元的蜂膠膠囊進價僅為65元,利潤高達60倍;每盒對外售價798元的“銀杏軟膠囊”,進價為135元;每盒對外售價898元的“甘舒堂音樂粉”,進價為150元。
而且保健品的口號確實迎合了壹部分消費者的心理。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空巢老人或獨居老人增多。老年人往往信息不對稱,認知能力弱。再加上身體機能的下降,他們正在患上各種老年病。壹種號稱能治百病的神藥,往往很吸引人。對於壹些目前無解的疾病患者來說,神藥往往成為最後的“救命稻草”。
另外,這些“包治百病”的虛假宣傳,大多是業務員口頭傳達,很難留下證據。比如熱線購買的壹些產品,壹般都是郵寄送達,沒有銷售憑證,沒有收貨地址和聯系電話。即使老人意識到被騙,賣家也會以各種理由推卸責任。消費者沒有證據,維權很難。賣家往往可以通過換個地方出手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