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詩經《匏有苦葉》:待嫁少女的焦慮,妳到底何時才來娶“我”?

詩經《匏有苦葉》:待嫁少女的焦慮,妳到底何時才來娶“我”?

女孩子的青春很寶貴,到了壹定的年齡如果還沒適婚對象心中便會焦急,害怕青春已逝,就無法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惆悵、焦急是正常的,但如果為了結婚而結婚也就沒必要了,婚後如果生活得不幸福,那麽婚姻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詩經》中的《匏有苦葉》就描寫了壹個待嫁少女心中十分焦慮,迫切地想要出嫁的心情。

跋山涉水來相見

全詩***四章,每章四句,但不同於《詩經》中的壹般篇目,句句四言。《匏有苦葉》中首章兼用三言,次章兼用五言,錯落有致,層次不齊,讀起來頗有朦朧感。“匏有苦葉,濟有深涉。”“匏”即“瓠”,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葫蘆,將它劈開挖空可以做舀水的水瓢,將它整個系於腰間可以浮遊渡水,避免沈溺,所以又叫做“腰舟”。“苦”通“枯”,匏葉已經枯了,即指葫蘆已經成熟,這也點明時令為深秋季節。“濟”是壹種水名,當時流經邶地,也就是現在河北省的北部。“涉”是指過河的渡口,渡口壹般是河邊最淺的地方,可隨著深秋時節雨水綿綿,濟水渡口的水位上升,讓原本很淺的地方如今也變得很深了。作者看到水位上升,不禁觸景生情,會想起昔日與情人談情說愛的場景,他們也許在這裏遊山玩水,嬉戲打鬧,許下山盟海誓,私定終身。每次她的情人都是從渡口那邊渡水而來,如今雖然水位上升,但匏葉也已經成熟了,還是可以過來哇。

“深則厲,淺則揭。”與上文相對應,“深”和“淺”是承接上文“涉”的聯想“”,“厲”和“揭”是承接上文“匏”的聯想。“厲”就是指水深時,把匏系在腰間渡水,以免沈溺。“揭”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揭,高舉也”,水淺時,就把匏高舉淌水渡河。這裏充分表現了作者對情人的相思之情,非常急切地想要和自己的情人見面。前兩句主要是寫景,將景物描寫寫得具體而微,後兩句主要是抒情,比較含蓄委婉,但卻也非常的細致,意在言外。

“有彌濟盈,有鷕雉鳴”,“彌”是指水勢浩大,蒼茫壹片的樣子,“盈”是形容水位已經溢滿的狀態,“鷕”是形容雌山雞的鳴叫聲。作者看著濟水滿漲快要溢出來的樣子,聽著旁邊野山雞的叫聲,不禁開始迷惘起來。等她仔細壹看,“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發現濟水雖滿卻還沒有沾濕車軸,“牡”是指雄山雞,鳴叫著的雌山雞好像在呼喚自己的配偶。此情此景,讓作者更是急切惆悵,仿佛在向遠方的情人呼喚,濟水雖滿但並不深,妳可以過來的啊,野雞都在尋找自己的配偶,難道妳就不想我嗎?短短四句,無壹思念之情,可卻句句都抒發了對情人的急切的想念。

情真意切,急不可耐

“雍雍鳴雁,旭是始旦”,作者壹大早就來到了這濟水旁,聽見飛翔在天空中的雁群們“雍雍”地鳴叫著,早晨的太陽開始冉冉上升,看著眼前的這壹切,她更是急不可耐了,甚至還有些許抱怨了“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古代女子出嫁叫“歸”,歸妻就是迎接妻子而歸夫家,“士”在這裏就是指她的未婚夫,她急切地告訴她的未婚夫,趁著濟水尚未冰封,要娶我就趕緊啊。由此可見,這首詩是壹個妙齡適婚的姑娘在向她的未婚夫表達希望趕緊商量婚事。她壹大早就來到濟水邊,期待和未婚夫早早相會,不停地在水邊張望、等待。第三章的前兩句描繪了壹個意蘊豐富的意境,後兩句則直接抒情,這急切地聲音,情感的真摯,與當時的情景十分吻合貼切。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舟子”是指在渡口渡船的船夫,船夫在渡口招攬客人,很多人都上船渡河了,只有作者還在這裏不斷地徘徊等待,這是又為何?“卬須我友”,須是等待的意思,友就是指她的未婚夫了。讀到這裏,主題已經非常明確了,壹位情真意切的少女面對著茫茫濟水,在朝陽的照射下,聽著大雁的叫聲,思念著她的未婚夫,希望趕緊和未婚夫成婚。

寫作特色

這首詩與《詩經》中很多詩都不壹樣,它既沒有按時間順序,按層次來寫,也沒有運用內容重章復沓的寫法,而是按照女子的情意層層遞加,由淺入深逐步揭示。前兩章只是初露端倪,後兩句才是點明主題,頗有畫龍點睛之意。看似章章獨立,各自為之,但仔細品讀之後,會發現頗有耐人尋味之處。全詩的藝術境界極為優美,情真意切,逐步深化,它細致委婉地描繪出詩人的心理、感情的變化發展,使得我們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意蘊深長。

結語

對於此詩的主旨,歷來學者也是眾說紛紜。《毛傳》中認為它是“刺衛宣公”的作品,朱熹認為這是“刺淫亂之詩”,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賢者懷才不遇時而作,但當今多數學者把它當作愛情詩。末章的“卬”就是依據,“卬”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卬,婦女自稱我也。”所以我們可以得知作者可能是壹位女性,這首詩就是用來抒發她的愛情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