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野生貽貝
壹、親貝的選擇和培育1。親貝的選擇(1)親貝要求殼色要鮮艷,青藍色,殼要完整無損,“腹”要圓潤,蚌體要結實肥美,殼閉合力要強。貽貝的年齡應該是6-8冬齡,母貽貝應該出生。(2)珍珠蚌的性別從外觀上很難區分,必須根據內部鰓絲的密度和數量來準確判斷。壹般雌蚌稍大,生長年輪線較寬,殼稍寬較厚。當貽貝被打開時,雌性貽貝的鰓絲緊密排列。性成熟後,外鰓瓣的鰓絲數量達到100 ~ 120。雄性貽貝鰓絲排列稀疏。性成熟後,外鰓瓣的鰓絲數量僅為60 ~ 80根。2.親貝的培育親貝培育池的面積最好在2000平方米以上,水深1.5米,池底淤泥厚度適中。養殖水層的含氧量為4.0 ~ 8.0毫克/升,pH值為6.5 ~ 8.0,飼料生物量為10 ~ 20毫克/升..水質不宜過肥,以免雌性生殖細胞因缺氧而發育不全或性逆轉。如果母貽貝在小面積水域中養殖,它必須具有緩慢流動的條件。壹般雌雄比為2∶1(即2只雄性和1只雌性的組合為1),首尾吊在水層進行性別比組合培養。親貝的培育要從秋季開始,定期註排池水,及時繁殖餌料生物,促進親貝性腺的發育成熟。二、受精與胚胎發育1。受精(1)受精季節以三角帆蚌為例。壹般來說,三角帆蚌在3歲時就具備了繁殖能力。每年5月開始性成熟。在性成熟時,雌性三角帆蚌的性腺外觀為橙色,而雄性三角帆蚌的性腺為白色。產卵季節是從5月到7月。成熟的卵子呈球形;成熟精子在顯微鏡下可以擺尾遊動。當生殖巢中的大多數卵成熟時,雌性貽貝排卵並受精。三角帆蚌每年產卵5-8次,產卵量為40-50萬粒。(2)受精方法受精方法有自然受精和誘導受精兩種。①自然受精:在貽貝的繁殖季節,母貽貝的成熟卵通過生殖孔排入體表外腔;雄性貽貝的成熟精子通過生殖孔從輸精管排出到鰓上腔,再通過出水管排入外部水體。精子隨水進入雌殼腔,與卵子結合受孕,從而完成受精。受精卵發育在母蚌的左右外鰓瓣上。②人工授精:雄蚌的生殖細胞通常比雌蚌早成熟。當雌蚌部分卵成熟時,可人工取出雄蚌精液,用生殖生理鹽水稀釋後註入雌蚌外套膜內,雌蚌可提前放入水溫比原池高3 ~ 5℃的受精盆內進行人工授精。第1次註射的精子只誘導雌蚌排卵,所以需要用同樣的方法註射第二次稀釋的精液,而這次精液中的精子剛好與誘導成熟的卵子受精。通過誘導授精,貽貝可以提前進入繁殖季節。2.胚胎發育受精卵經歷受精卵→桑葚期→胚泡期→原腸胚期→鉤蟲的胚胎發育過程,形成鉤蟲。整個胚胎發育過程通常需要35 ~ 50天。3.鉤蟲幼蟲在母蚌外鰓瓣上發育成熟後,鉤蟲幼蟲有充足的絲和鉤,可以寄生在魚身上,也必須寄生在魚身上,才能完成變態過程,成為幼蚌。所以在鉤蟲即將出膜的時候,就要用魚作為“挑苗人”來收集魚身上的鉤蟲。1.挑苗用魚的選擇:鰱魚、鱅魚、草魚、鯉魚都可以收集鉤蟲幼蟲,但溫順的鱅魚、草魚最好。每只貽貝每次采苗需要300 ~ 500條9.9厘米的魚種。只有選擇體質健康的優良魚種,才能容忍更多鉤蟲的寄生。2.鉤蟲成熟度的鑒定。未成熟的鉤蟲沒有寄生能力,必須鑒定鉤蟲的成熟度。鑒別方法是取出幾個養殖的母蚌,先用開殼器將蚌打開,用塞子固定到壹定程度,再用探針在蚌的鰓中間挑出幾個鉤蟲幼蟲。如果挑出來的鉤蟲幼蟲能互相粘附成鏈,就是成熟的鉤蟲幼蟲。3.采苗方法(1)室內采苗:向盆內註入10 ~ 15 cm深的潔凈淡水,將經過檢驗的母蚌放在盆底,然後將魚放入,將水引入水管使水變成流水,數小時後可刺激母蚌排出鉤蟲。(2)室外采苗在江河湖泊的淡水水質中,可以用魚箱采苗。大量采苗,適合大批量生產。采苗時要及時更換采摘點,每條魚寄生200條左右鉤蟲幼蟲為宜。如果數量太大,那麽采魚苗就會死掉。在采苗前1天,對采魚苗進行拉網訓練,增強體質,排泄糞便,避免采魚苗汙染鉤蟲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