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國際市場上,最大的變數是能源和食品。
回顧今年的原油市場,今年以來原油價格高位震蕩。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油價在3月份經歷了兩次比較大的躍升,美油和配油均壹度突破130美元/桶的關口,刷新2008年以來的最高值。
但隨著壹系列“補救”措施等利空消息的到來,油價壹路震蕩下行,但基本徘徊在100美元/桶左右。
有幾個負面因素:
首先,盡管地緣政治沖突仍在繼續,但市場對沖突引發的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的擔憂正在逐漸下降。
或者更準確的說,由於沖突已經持續了壹個多月,擔憂的情緒不可能壹直處於高位,對市場的影響自然也在逐漸變小。
二是下遊需求因油價暴漲而被破壞,需求有所減弱。
國際能源署預測,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將降至9940萬桶/日,較之前下降26萬桶/日。
第三,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近期宣布釋放總計2.4億桶的戰略原油儲備,也在短時間內緩解了市場缺口。
不過,雖然利空因素很多,但油價很難暴跌。
首先,二季度過後,原油市場將進入傳統消費旺季,需求自然會由弱轉強。
第二,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說法,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將因相關制裁而減少700萬桶/日,而不是國際能源機構預測的300萬桶/日。因此,雖然有2.4億桶原油儲備釋放,但顯然幾乎不可能彌補如此巨大的缺口。
第三,目前全球庫存處於低位。當戰爭儲備再次釋放時,原油市場將缺乏抵抗波動的緩沖力。壹旦市場出現波動,油價可能會出現更劇烈的波動。
也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4月12日,國際原油價格再度收復失地,美油回升至98美元/桶,漲幅3.9%;而布倫特原油則重回100美元以上,達到102.7美元/桶,漲幅4.3%。
因此,短期來看,利空和利好因素相互牽制,原油市場可能在暫時高位企穩。
然而,為了穩定油價,美國政府最近免除了壹項禁令,或導致玉米市場再次出現變化。
近日,美國政府緊急豁免了夏季銷售高比例乙醇汽油的禁令,將於6月至9月允許銷售摻入15%的乙醇汽油。
在我國,使用玉米等糧油產品生產生物燃料受到嚴格控制,但在歐美等地區,使用糧油生產生物燃料極為普遍。
從2021到2022年,美國生產燃料消耗的玉米總量約為65438+3600萬噸,占2021年美國玉米總產量的35%,相當於全球玉米貿易總量的73%。
目前油價已經飆升到100美元左右。據測算,當油價超過75美元/桶時,用玉米制造乙醇燃料是有利可圖的。雖然目前玉米價格也大幅上漲,但相比高油價還是有盈利空間的。
上述禁令放開後,意味著更多的玉米將被“燒掉”,玉米的整體需求將會增加。
另壹方面,今年化肥價格飆升。之前的美國種植意向報告顯示,美國農民種植大豆的意願明顯增加,大豆和玉米互有好感,這也意味著玉米種植會減少。
供給的減少和需求的增加,無疑為玉米市場的價格上漲埋下了伏筆。
這個反應已經出現了。4月12日,美國玉米期價壹度升至7.79美元/蒲式耳的高位,為3月以來最高,玉米今年以來的漲幅已超過30%。
市場壹度懷疑增加玉米生產生物燃料能否有效平抑高油價,但無疑對玉米市場起到了極大的提振作用。
所以可以預見,玉米市場後續的變化不會小,這場關於糧食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歡迎收藏《農業新概念》,了解新時代農業、農村、農民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