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幾乎所有的的人都知道麅子這種生物,在東北家喻戶曉的程度,相當於西藏的牦牛,甚至在東北還有拿麅子做地名的地方。
但知道並不代表了解,比如說麅子究竟是個啥物種?為什麽要在麅子前加壹個“傻”呢?麅子究竟有多“傻”?
麅子麅子作為壹種食草動物,它擁有著細長的頸部和大眼睛,並且還有壹個大大的耳朵,沒有獠牙,長相有點類似於梅花鹿,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的尾根下面有白毛,可以說是東北地區最常見的野生動物之壹。
麅子與其它動物相比,它的反應總是慢半拍,當妳真正了解麅子這種動物的人才知道傻麅子的含義。
麅子的傻是舉世聞名的,那麽麅子究竟有多傻呢?事實總是不斷地向我們證明,它真的比我們想象的要傻得多。
麅子遇見獵人。在遇到獵人打獵的時候,麅子第壹反應居然不是逃跑而是傻乎乎的將頭埋進雪裏,它們認為自己看不到獵人,獵人自然也就不會看到自己了,所以就覺得自己肯定不會被抓了,簡直是掩耳盜鈴的現實版!
而且麅子在獵人被傷害之後會迅速的逃跑,但不過多久感到安全之後,它們見獵人在原地等著就會傻乎乎的回來,可能是想看看到底是誰打的它們,而獵人也正是看準這壹點常常會在麅子逃跑的地點守株待兔。不得不說這樣呆萌的性格,真對得起傻麅子這個稱號!
麅子的屁股。麅子的尾巴只有2-3厘米長,內側有白毛,當麅子這種生物在受到驚嚇後,屁股上的白毛會炸成壹個獨特的圖案,這個反應方式真是很新奇啊!
麅子遇到驚嚇時,尾巴白毛炸開的這種現象被稱為“炸毛”,雄性炸成腎形,而雌性則是心形,而“炸毛”是壹種應激反應,在鹿科、牛科中可以見到,麅子的最為典型,可以幹擾敵人視線,同時也給同類壹個視覺信號。
在麅子學名中的種加詞pygargus的語源就來自古希臘語的pyge(臀部)和argos(白色)。
水裏的“傻麅子”原名為巨骨舌魚,是壹種魚,被稱為水裏的“傻麅子”,與東北麅子性格十分相似的。巨骨舌魚看到漁船的時候不僅不會跑,還會跟上去湊熱鬧,因此壹般都是在這時候直接壹棒子把它敲暈。
其實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性,也許這些行為在人類看來有些不理解,但這或許是它們適應環境的最好方式。
就拿麅子來說,事實上,麅子其實並不“傻”,麅子也算得上是鹿科動物裏的“鹿生贏家”,因為它是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生存環境最多樣的成功典範之壹,是目前僅存的幾種野生鹿之壹。
首先麅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從海平面到海拔3000多米、從-40°C的嚴寒到40°C的酷熱都難不住它,它也不“挑食”,從高大的樺、楊、柳到低矮的木賊、地衣、苔蘚等有600多種植物都可以用來裹腹。
其次麅子擁有發達的嗅覺和聽覺,它的耳廓碩大,可以接收到很多微小的聲波,而且還能不時的“轉動”,壹個方向都不放過,同時它的視覺也對反射光的變化非常敏感,能夠迅速發現異常情況;然後是麅子的運動能力,它的體型較小,身體輕盈,隨便就可以跳15米左右,速度與耐力尤其突出。
最後就是麅子的繁殖能力,壹般的鹿科動物壹胎只產壹仔,但麅子的“雙胞胎”是常態,有時還能三胎,壹般鹿長到3-4歲才算成熟,但麅子1-2歲就已成熟。
還有壹點是麅子的獨門絕技——胚胎延遲著床能力,大致是說麅子的受精卵可以在子宮內“休眠”,呈遊離狀態,最長可以保留到5個月後再著床發育,這樣可以完美避開嚴酷的冬天,讓小麅子在適宜的環境出生,從而提高了小麅子的成活率。
總結雖然傻麅子很可愛,但每年被非法獵殺的麅子非常多,它是從東北到華北地區被獵殺最多的中型獸類之壹,而且隨著麅子肉價格的持續上漲,如今每年麅子的數量都在大幅度的減少,傻麅子也已經不像以前那麽多見了,因此現在麅子已經成為了壹種瀕危動物,任何非法盜獵麅子都會遭到法律的懲處。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我們也要拒絕購買野生動物制品。